推荐一首赞美生命的诗

如题所述

1、《送应氏二首-其二》魏晋曹植

原文: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译文:天地是永恒的,永无终极,人生是极其短暂的,就象朝霞,绚烂夺目一时。

2、《古诗十九首》唐代诗人李白

原文: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白日何短短,百年若易海。

译文:人生太短了,白天不够用,晚上让我们举起蜡烛,继续尽情玩乐吧!

3、《回车驾言迈》唐代诗人李白

原文: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译文:人不如金石般坚固,生命是脆弱的,怎么能够长寿不老?

4、《东城高且长》唐代诗人李白

原文: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译文:四季交替不断地变化啊,人生岁月转瞬之间一年又将要过去!

5、《杂诗》魏晋陶渊明 

原文: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译文:青春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3

1、热爱生命

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2、生命的春天

郭云霞

无论你的心是灰色的天空

还是冰凉的雨

我都像颗小星

挂在你的天际

无论你的爱是沉默的湖

还是低吟的诗

我都会像朵小花

贴在你的心窝

无论你的脸上挂有多少风霜

还是经历几多雨雪

我都会像只杜鹃

为你唤来生命的春天

3、生命的阳光

李志军

每一个鲜活的生命,

就是一件自然的杰作,

每一个灿烂的微笑,

就是一缕生命的阳光。

每一片绿色的森林,

就是一条跳动的脉搏,

每一朵清香的花儿,

就有一个美丽的梦境。

每一片自由的天空,

就是一群鸟儿的幸福,

每一寸温暖的大地,

就有一份温馨的祝福。

每一份美好的感情,

就是一团热烈的篝火。

每一个欢乐的瞬间,

就有一份生命的阳光照耀你我……

4、热爱生命

张明珠

如果明天是生命的最后通牒,

如果零点成为生命冰冷的枷锁,

那么就让生命在今夜迸发,

最后的火光

点燃天边的云霞

那时我将对着大地长颂:

热爱生命

是的,我无比的热爱生命

我热爱那奔涌的的熔岩在我的血管流动

我享受熊熊烈火在我的心中汹涌

我相信:热爱生命,灵魂永不沉重

5、生命

马明哲

生命就像一条安静流淌的河

不知它归向何处

踏过山川

越过平原

生命就像一股自由无束的风

不知它生于何处

落了花瓣

拂了尘埃

扰了红尘

但只愿,归于平常

看一世风景

品一碟香茶

吟一首爱诗

采一片花芽

着一身素衣

找一个归宿

陪一生冬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4-24

1、《送应氏二首-其二》魏晋曹植

原文: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译文:天地是永恒的,永无终极,人生是极其短暂的,就象朝霞,绚烂夺目一时。

2、《杂诗》魏晋陶渊明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译文:青春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3、《竹石》清朝诗人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4、《赋得古原草送别》唐朝诗人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5、魏晋陶渊明的《杂诗》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译文:人生在世就如无根之木、无蒂之花,又好似大路上随风飘转的尘土。

生命随风飘转,人生历尽了艰难,人们都已不再是最初的样子了。

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都应该成为兄弟,又何必在乎骨肉之亲呢?

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一起畅饮。

美好的青春岁月一旦过去便不会再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努力奋斗,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4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

[注释]竹石:这是作者所作竹石图的题画诗。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

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

磨:折磨,挫折。

坚劲:坚韧、刚劲。

任:任凭。

尔:那、你。

[译诗、诗意]

咬住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

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

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

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赏析]

郑板桥(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1736年(乾隆元年)考中进士。是清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素有诗、书、画“三绝”之称,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扬州八怪”是指清代乾隆年间扬州地区的一个画派,这个画派的主要人物有:汪士慎、黄慎、金农、李惮、郑燮、李方膺、罗聘等八人。)郑燮对政治态度上表现出不满现实、傲岸不驯的个性,是“八怪”中的代表人物。

郑板桥尤爱画竹,他画的竹兀傲清劲,别具一格,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自宋代以来,竹被誉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它,虚心而刚直,挺拔而常青,历来被人们看作是高洁、正直、坚韧、顽强的象征。郑板结桥喜爱画竹,是因为竹最能体现自己的性格特征。郑板桥号称“三绝”:即诗、书、画。他在这三方面都是造诣极深,结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形成所谓“三真”:真气、真意、真趣的特色。他擅画兰竹,以草书中竖长撇法作兰叶,多不乱、少不疏,秀劲绝伦。所画之竹苍劲萧爽,疏落有致。在他曾在自定书画润笔条例:“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在这雅谑可掬的文字背后,隐藏着对世俗无情的揭露和讥讽。然而,郑燮重情义、念深恩,他自幼丧母,依赖费姓乳母教养成长。小时候遇上饥年,费氏每天背负郑燮上街玩耍,用自己的钱买一只饼给他吃。郑燮与乳母感情深如子,相依为命。他在怀念费氏乳母的诗中说:“食禄千万种,不如饼在手,平生所负恩,岂独一乳母”句,读来真挚感人。

年轻时,郑板桥的家境贫穷,但他落拓不羁,每每“放言高谈,藏否人物,无所忌讳,坐得狂名”。(郑方坤《郑燮小传》)。四十三岁那年,他高中进士后,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在他为官期间,做了不少益民利众的好事,深得人民爱戴,但他在荒年为百姓请求赈济,却得罪了知府和地方豪绅。他刚直不阿,心系民众和“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性格,耻于折腰,便藐视权贵,解绶挂印,毅然辞官而归,回扬州卖画为生。正如他的流芳百世的铭句“作官不为民做工主,不如回家种红薯”。郑板桥晚年的一首题画诗《竹石》就是他这种傲岸和刚直人格的写照。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

板桥先世,三代都是读书人,曾祖新万,庠(xiang)生;祖父清之,儒官,父立本,字立庵,廪(lin)生。

1693年癸酉,康熙三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生于兴化城东门古板桥。4岁母汪夫人去世;5岁父继聚郝夫人。14岁继母郝夫人卒。少时读书真州毛家桥约于是年前后,20岁从兴化前辈陆种园先生写词。23岁与周邑人徐氏成婚,24岁中秀才,26岁开始教馆。30岁父郑立庵卒,31岁约于本年卖画扬州,陆续约十年时间。其子亦约于本年夭折。39岁1731年辛亥雍正九年,妻徐氏卒。40岁1732年,壬子雍正十年,秋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作《得南闱捷音》,43岁二月扬州北郊与饶五姑娘定情,题《西江月》一阙。

44岁,1736丙辰,乾隆元年,二月至三月,在京应考,中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45岁,乳母费氏卒,复得程羽宸资助,纳饶氏。50岁,1742壬戌,乾隆七年,春为范县县令,兼暑朝城县。52岁妾饶氏生子。54岁由范县改任潍县,连任七年。60岁年底,卸去县官职务。

63岁与李禅、李方膺合作《三友图》。

73岁4月作《竹石图》,5月3日作《修竹新篁图》。1765年乙酉之年(乾隆三十年)的十二月十二日,病逝于兴化城内升仙荡畔拥绿园中,身后无子,以郑墨之子郑田过继,葬子城东之管阮庄(今大垛镇管阮村)。

板桥《闲居》云:“荆妻拭砚磨新墨,弱女持笺学楷书”。传说板桥学书,夜间误以指在徐氏体肤上毕恭毕敬练习,徐氏云:“人各有体”。这句话触动了板桥,于是从古人的书体中学一半,撇一半,创立了“六分半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