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民和百姓分别代表哪两个层次?

如题所述

黎民和百姓分别代表两个层次:
“黎民”这个词指代的是蚩尤的族人,它出自远古时代的“九黎族”。那“黎民”这个称呼又是怎么来的呢?这在《山海经》一书中有所记载。原来在几千年前,蚩尤被联手的炎帝和黄帝打败了,因而蚩尤的族人都成为了炎帝和黄帝部落的奴隶,并被统称为“黎民”。因为蚩尤的族人是战败方,所以“黎民”这个称呼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好称呼,当时的黎民都处于阶级金字塔的底层。既然“黎民”代表的是蚩尤的族人,那么“百姓”代表的则是炎族和黄族的族人。
虽然炎帝和黄帝联手打败了蚩尤,但是他们的这种联盟的关系并不稳定。而在他们打败蚩尤之后,他们两族也进行了斗争。最后,黄帝战胜了炎帝,一举统一了黄族和炎族。在这两群族人中,大概有一百多个氏族,而这些不同的氏族之间又有着不同的姓氏,因而统一后的炎黄部落的族人就有了“百姓”这个称呼。西周时期的社会制度是奴隶制,而在当时,“百姓”基本都是贵族。而“黎民”则自由身与奴隶参半。所以在当时,“百姓”和“黎民”所处的是两个不同的阶级。不过这个阶级在春秋战国时期被打破了。因为土地私有制出现了,它的出现而这对西周沿袭下来的宗族世袭制度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于是“百姓”的地位大大降低,甚至降到了与“黎民”的同等级别。“黎民百姓”这个词语也因此诞生了。
不过,炎黄的后代主要发展成了汉族人,蚩尤的后代基本上变成了少数民族。而汉族人口众多,占了中华民族的绝大部分。所以即便在后世中,“黎民”和“百姓”的语义相同,人们还是习惯使用“百姓”这个称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09
远古时期,黎民,是指蚩尤部落战败后被俘的士兵和人民;百姓指的是有身份有地位有姓氏的一群人。春秋战国后,当初的“黎民”早已和炎黄部落的民众融合为一体,百姓也成为平民大众的称呼。故人们在自称时,也就冠以“黎民百姓”的称呼。
第2个回答  2020-05-08
黎民: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lí mín,指庶民,泛指普通平民、就是平民百姓。语出《书·尧典》:“黎民於变时雍。”孔传:“黎,众。”“黎,众也”
百姓:战国之前是对贵族的统称,战国之后,楚对平民的通称。《诗经·雅·天保》“群黎百姓”郑玄笺:“百姓,官族姓也。”
古代 黎民是贫民,百姓是贵族或者做官的人。
望采纳!谢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