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越禁止,孩子越要做,孩子为什么会屡教不改?

如题所述

在家长面前很多孩子都有不听话的情况出现,有的时候甚至是越禁止的事情孩子却越要做,家长有没有想过这些行为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呢?

有的家长从早晨一睁眼开始,就要和孩子展开战争,明明今天降温,想要让孩子穿一件后外套,但是他们就是喜欢自己现在穿的薄衣服,说什么都不愿意再套上一件。为了他们健康着想,明明家长准备好了煎鸡蛋,劝说了半天孩子吃了两口就不愿意再吃了。

不要随便买学校门口小卖部的零食,可是放学接孩子的时候总能看到他偷偷吃过之后没有擦干净的嘴,让孩子回家之后吃完饭就写作业,他们却总是拖拖拉拉,一会上厕所一会要喝水,始终不愿意打开作业本。

越是唠叨反而效果越早,孩子不仅状况百出而且对家长的话听而不闻,最后的结果就是家长和孩子都不开心,甚至会上升为争吵和闹脾气。非要弄到最后家长不得不使出杀手锏,各种威胁强迫之下孩子才不得不顺从,可在这种听话只是暂时的迫于家长的权威,管得了一时,管不了长久,下次同样的问题还是会再次出现。



家长和孩子之间永远有数不尽的战争,就像猫捉老鼠一样,你强我就弱,你弱我就强,大人越是禁止的事情,孩子做得就越起劲。

很多时候家长更多的是用长远的眼光再考虑问题,比如说从孩子的成长,健康,怕这件事会造成危险,就不让孩子做,为了孩子能够长得高,就需要让孩子营养均衡不吃零食。但是孩子的思维却没有那么高瞻远瞩,他们喜欢眼前的快乐,而且不能理解家长的那些建议。

在孩子的眼中家长不让自己做的事情恰好都是那些能让自己马上收获快乐的事,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家长的禁止反而会激发他们的斗志和兴趣,想要急着展现自己的能力。

每个孩子都渴望证明自己的能力以及获得家长的关注,比如男孩子特别喜欢展现自己的力量,明明是自己搬不动的东西,也要大展身手的想去尝试,今天和自己说能够抱起自己的书包,过几天又说自己能够背起自己的同学,然后不放弃任何一次能在家长面前展示的机会。明明这些行为在家长眼中都是自不量力的表现,怕他们受伤想要阻止,但下一次孩子还是会这样做。



当家长明白了这是孩子想要展示自己获取家长关注的时候,就不会再觉得他们是不听话了,所有的人都会对优越感和成功感有所追求,大人和小孩的不同就是,成年人会掩饰自己,但是孩子就不会,因此只是一味的禁止,而不去理解他们的心理动机只能事半功倍甚至毫无作用。

要让孩子明白家长的心意,劝说才能有效,沟通才能和谐,那些经常违反规定和老师家长做对的孩子往往被称之为“问题儿童”,其实他们在做的时候内心是十分清楚这样有可能会被批评的,但就是挡不住内心想要尝试的欲望,而且他们会更享受做成功之后内心获得的优越感,以及来自家长和老师的关注。

如果家长能够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获得成就感和关注的方法,也许就能够缓解孩子去做那些错误的行为,当孩子知道要从正面才能获得肯定的时候,就不会选择错误的行为来获得关注了。

所以家长如何向孩子说“不”是最关键的,如果一直不停的给孩子立规矩,给界限,孩子其实就会一直寻找父母的边界,一旦双方找打了契合点彼此才能够适可而止,不会越界,亲子关系就会相对更加融洽平和。



1. 父母自我反省

当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碰触家长底线的时候,父母就要反思自己管教的行为是不是出了问题,有可能就是训斥他们的语气或者是做了什么事情才让孩子总是任性不听话。

父母与孩子的期望不可能永远一致,孩子年龄小的时候没有自我意识对于家长的话言听计从,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想法,这个时候家长就要理解他们,在阻止的时候也要听听孩子的想法。

当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演变成了一场“争权战争”的时候,家长的唠叨在孩子的耳中就会越发的失去意义,他们只会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固执的去做,越是父母要求的就越要反着来,让管教失去效果。

这个时候家长如果通过反省发现了自己太过强势,没有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多给他们发言的权利,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听话,任性的情况可能就会得到改善。



2. 多换位思考

无论任何时候,家长都要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的行为,理解不等于认同,但换位思考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孩子吵闹的时候,家长大声吼其实是没有用的,试着将焦点转移一下,不要关注孩子哭声的大小或急着压制孩子的情绪。

平静一点,分析孩子为什么会哭,他们也许是因为无聊或者身体不舒服,而大人根本就没有发现,有的时候就是一个很小的动作伤害到了孩子的内心,他们的世界是非常敏感的。比如家长一个随手就把孩子杯子里剩下的饮料倒掉了,在大人看来这无关紧要,但是对孩子来说可能就会气急败坏。



3. 正面引导

跟孩子说不的时候要记得告诉他们原因,并且要说出怎么做才是正确的,不能只是说“不”就完了,这样虽然制止了孩子的行为,但是下一次他们还是会做出同样的举动,因为没有人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

尤其是对于年纪小的孩子来说,家长着急的样子在他们眼中看起来就是重视自己的表现,所以会很乐意下次做同样的行为,因为“不”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再做一次的暗示,正面引导是十分必要的。

当孩子的行为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揪着问题不放,不妨多去看看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其实很多问题的根源在父母身上,如果能够关注他们的内心需求,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平和的和孩子说话,多花时间陪伴,当家长耐心倾听的时候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9
这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猎奇心理,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应该保持孩子的这份童真,如果这种方式不可以,就要换一种讲道理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比如什么危险的东西不能碰,碰的话会怎样怎样,把后果告诉孩子。
第2个回答  2020-12-19
其实这也许是孩子的叛逆期,这时候父母不能只知道打骂,而是需要耐心的引导,让孩子知道父母做的是为他好,但也要给他说出自己想法的机会,不要把自己的观念强压于孩子身上。
第3个回答  2020-12-19
孩子为什么总是会犯同样的错误呢,第一可能是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对,激起孩子逆反心理;第二可能是孩子并不清楚自己做错的原因,所以下一次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第4个回答  2020-12-19
因为孩子有严重的叛逆心理,再加上对父母的一种抗拒。因此孩子才会屡教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