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坐拥山海关,与清军未尝不可一战,为何最后却放清兵入关?

如题所述

如果了解吴三桂的为人,就应该明白,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吴三桂放清军入关这事儿,是个必然。

首先咱先看看吴三桂是个什么样的人。首先,他是个难得的将才。武举出身的他,从以父荫为都督指挥,到明末的平西伯,一路仕途顺畅,又在多场战斗中表现出不凡的将帅才能,因此,坐拥山海关的吴三桂,对于清军入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吴三桂又是一个圆滑聪明的人。

1

在镇守辽东的岁月里,虽然明清两军冲突不断,但吴三桂并没有那么死心眼儿,面对清军的强大攻势和对他的招揽,吴三桂没有拒绝的那么果断,而是保持者一种体面的暧昧态度;第三,吴三桂有是个性情中人。他比较注重个人情感,也就是所谓的挺有人情味儿,这个特点在“冲冠一怒为红颜”这样的故事当中大家肯定都有领略。

那么,我们再看看当时的现实条件是什么样的。当时的大环境是李自成攻陷京师,崇祯自缢煤山,明朝覆亡,正在回京勤王路上的吴三桂变成了无主之臣。此时吴三桂有几条路可选,一是只求名垂千古,找个朱姓皇子来个最后挣扎,在李自成和多尔衮的夹击之下,死无葬身之地;二是接受李自称的招降,归顺大顺,成为前朝遗臣,其实也不失为一种好选择;三是投降大清,引清 军入关,剿灭李自成,自此为外族效力。

2

求名,吴三桂可以选第一种。求利,吴三桂选后两种没太大差别,只不过这第三条路,更招骂名。

而他偏偏选了这第三条路。

吴三桂是个聪明人,坐拥大军,把守要塞,明朝未亡时他心中就有摇摆之意,如今明朝覆亡,他断不会为了千古垂青而选择第一条路。即便是在他和清军的斡旋谈判中提出过要和清军裂地而治,那也不过是在借着忠肝义胆的幌子玩儿政治投机。

接受大顺的招降呢?吴三桂不是没有动过这个念头。明朝覆亡前是个什么样子他自己心里有数,李自成虽为匪寇,好歹还是本族人,如果真能开创个新纪元,跟着他干,吴三桂是很乐意的。奈何李自成不争气,取得了点成绩,膨胀了。率部对明朝旧臣进行严刑拷打追缴军饷,欺男霸女,搞得京城鸡飞狗跳,还动到了吴三桂家人身上。吴三桂不高兴了,本来倾向大顺的他有摇摆不 定了。这时骄傲自大的李自成兴军直奔山海关,彻底逼急了吴三桂。

3

吴三桂其实也是两面逼迫,夹缝中求生存,坐拥山海关,与清军未尝不可一战,然而战又为何而战、为谁而战呢?李自成嚣张跋扈,吴三桂冲冠一怒,索性就引得清军入关,剿灭李自成,国恨家仇一起报了。最关键的是,吴三桂除了背负 “汉奸”骂名以外,不会损失任何既得利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8
吴三桂和姚启圣、施琅比一比
第2个回答  2020-12-26
回答如书:吴三桂放清军入关,是个必然。吴三桂本质上是个见风使舵的人,在清军强大的攻势下,早就怀揣二心,为自己的后路打起了小算盘。吴三桂坐拥山海关,对清军入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后来的李自成进北京,陈圆圆被掳等原因,对吴三桂的二心起了催化剂作用。所以本来就对抗清就不坚决的势利之人,毅然决然打开城门放清军入关。吴三桂成为千古罪人绝非偶然。
第3个回答  2020-12-25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的时机不成熟,还有就是吴三桂的准备不充分所导致的结果。
第4个回答  2020-12-25
那是因为当时明朝实际上已经灭亡,吴三桂要么是自立为王,要么是投降清军,要么是投降李自成,吴三桂选择了投降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