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自我觉醒的影响下,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哪些方面的文学理论思考?

如题所述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空前繁荣。其原因大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首先,自东汉后期形成的门阀士族制度,自东汉末年开始出现了门阀制度,挑选人才主要看其门第出身,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更加使之在政治上得以确定,从而形成了一些豪门望族,在战乱中他们聚族以自保,举宗以避难,自成一个社会,广大失去土地的流民为了生存不得不依附于门阀世族,这样世族庄园经济获得了大规模的发展,从而为世家大族提供了优越的生活条件,使其有大量的时间用于文学艺术的欣赏和创造。
此外,门阀世族发展了自东汉末年的人物品评,并且由政治性的品藻演变成对品貌、风度、气质的欣赏,这些品评超越政治实用,带有审美评价的特点,不仅促进了审美意识的觉醒,而且给文学理论引入了很多重要的范畴概念,如“风骨”“神韵”等。
其次,儒家独尊地位的丧失与玄学的发展。东汉末年,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化发展,儒家正统思想的独尊地位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经学出现危机,士人开始关注对人生意义的探求,对宇宙本体的追问,从而形成了以老庄思想为骨架,调和儒道的玄学,并逐渐在思想领域占据统治地位。玄学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关注宇宙与人生的本体性问题,而不关注现实生活。
这一特性锻炼了士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了士人逍遥放达、超凡脱俗的精神气质,更多的从超出现实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促进了审美意识的觉醒。另外,玄学关注的问题如“言意之辩”等本身就是文论问题,很多重要的文论母题和概念范畴都源于玄学。
最后,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空前繁荣。这一时期各种文体如诗、赋、散文、小说都得到发展,而且抒情性大大增强,文辞华丽,大批才华横溢的作家横空出世,或雄健,或悠远,或华美,或恬淡,充分运用自己的艺术才华,创造出大量个性色彩突出的作品。
文学创作的繁荣呼唤理论批评的指导,它为文学理论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有待于作出理论的概括、抽象、判断与总结。在解决在文学创造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中,这一时期的文学理论也得到长足的发展。
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杰出的文论家和文论专着,对后世影响深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描述这一时期文学理论的发展时指出:“文章莫胜于两汉。浑浑灏灏,文成法立,无格律之可拘。至建安、黄初,题材渐备,故论文之说出焉,《典论》其首也。复勒为一书传于今者,则断至刘勰、钟嵘。勰究文体之源流,而评其工拙,嵘第次作者之甲乙,而溯厥师承,为例各殊。”揭开一代文学批评序幕的是曹丕的《典论·论文》,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专题论文,其中涉及了文学批评中几个很重要的问题,虽不免有些粗略,但在文学批评史上起了开风气的作用。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典论·论文》对文学价值的高度重视,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左传》有“三不朽”之说,其一为“立言”,但主要指表现于言辞中的德教、政教而言,与文学并无多少关系。曹丕所说“文章”,则包括诗、赋在内。曹丕把文学提高到与传统经典相等的地位,激励士人“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从而“成一家言”,建“千载之功”,这对文学的兴盛,当然是有积极意义的。
曹丕还在对“建安七子”的评论中提出了“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的创见,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创作个性,文中提到“徐干时有齐气”、刘桢“有逸气”、“孔融体气高妙”。
作品的风格差异是因为作家的气质不同,并且极力提倡刚健清新、遒劲有力的风格,显示着当时对文学风格的自觉追求。文中提出“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之说,指出诗赋的特点是“丽”,既反映了建安文学的新风气,也预示了此后文学的大趋势。这几方面的内容,即作家评论、作家的气质与作品风格的关系、文体的区分,都是以后文学批评中重要的课题。最后曹丕还对“文人相轻”的恶习提出了批评,主张在文学批评中采取正确客观的态度,“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这也很有意义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7
文学自我觉醒的影响下,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哪些文学方面的思想理论?管理说的文学理论思考,我在网上帮你查下,看看有没有这方面的相关内容和资料?然后再答复你,可以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