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领域有哪些事实,是人们不愿相信的?

如题所述

心理学很奇妙,感觉距离我们很远,其实非常近,下面就有几个例子让人不是那么容易相信的心理学例子。

0、人累了会变得更诚实

当你身体疲倦时,不要试图去解释。这很正常,也是为什么人们会在深夜谈话时承认一些事情。人们在下午更容易撒谎,因为他们有更多的自控能力。如果你想保守秘密,最好不要在深夜和朋友长时间聊天。

1、把钱花在别人身上会让你更快乐

花钱和赚钱一样重要,尤其是把钱花在别人身上。比起把钱花在自己身上,它能对你的幸福产生更积极的影响。当然,我们不应该完全忘记自己,毕竟赚钱也是很不容易的,也应该对自己好一点。

2、18岁到33岁之间的人压力最大

研究人员称,压力最大的年龄在18岁至33岁之间。33岁以后,压力水平开始下降。而且,女性的压力也比男性大。这也是青壮年的时候,难怪现在网络上到处都流传着90后脱发秃顶的新闻,压力真的太大了。

3、善于撒谎的人更容易识别谎言

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理论认为,能够完美撒谎的人非常善于发现谎言。秘诀在于他们能够思考别人在想什么。(这么说来善于撒谎的人还得是比较聪明的人了)

4、只需要4分钟就能明白我们是否喜欢一个人

决定我们是否被某人吸引可能需要90秒到4分钟。但这与谈话无关,我们是通过对方的肢体语言和声音来理解它,只有7%是通过我们所说的。看来身体语言是极其重要的。

5、高达90%的人患有幻觉振动症状

十分之九的人有“幻觉振动综合症”。“他们错误地认为手机在口袋里震动。这跟现代人频繁使用手机有关,如果手机经常放在口袋,是很容易产生这种幻觉的。

6、巧克力比恋爱带给你更多的快乐

科学家称,吃一块巧克力能让人产生比听自己喜欢的音乐、中彩票、甚至坠入爱河更愉悦的感觉。他们使用包括追踪大脑表面活动变化的扫描来证明这一结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15
1
主宰你行动的,不仅仅是意识,
更多是潜意识
潜意识主导了人们大多数的日常想法、信念和行为。
根据社会交换理论,世间上不存在完全无私的付出,每个人的付出其实都在期望回报。
因此,在爱情中,你比自己想象中要自私得多,我们每个人根本 不会为了深爱的对方而去无私奉献(这样做不过是因为你需要用付出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你的潜意识一直在帮你精确计算,如果感觉对方满足不了自己的需求,潜意识就会想方设法地主动帮你破坏这份关系~(比如忍不住主动作死)

2
焦点效应与透明错觉
我们会过分解读别人对我们的关注度
焦点效应与透明度错觉:我们往往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
这可能造成对于他人行为的过分解读,犯罪心理学概述强奸犯罪时,导致性侵因素里就有一条认知错误—交流中的认知误解。
上高中的时候,喜欢班上的一个女孩M。当然了,暗恋。同样的,我也认为她肯定喜欢我。因为总感觉她会偷偷看我。
直到前年同学聚会,我见到她。
我问她:你上高中的时候知道我喜欢你吗?
她回我:不知道,一直以为你喜欢X。
我问她:你上高中的时候喜欢我吗?有没有关注过我。
她回我:没有,当时感觉你不大说话,挺奇怪的。
我的初恋啊,当时直接吐血。
我相信,有一部分女生或者男生,肯定会有过我这样的感觉。在这种男女交往过程中,经常犯的错误就是交流中的认知误解。交流中的认知误解,误解最厉害的状态发生在——当一方喜欢另一方,但对方却并没有任何表态。
当男生喜欢一个女生的时候,男生会刻意不断的寻找女生喜欢自己的证据。留意每一个动作,眼神,语言。并将自己刻意所看到的,听到的,理解为女生对自己同样喜欢。
犯罪分子则更为严重,经常会将女生或者其他女生表现出的某些行为理解为性意图的表达。
3
人的记忆是当下生成物
而非对早年的真实反应
人类的记忆是当下生成物,并不是对早年真实的反应。
人的记忆并不是固定的,一旦形成仍有可能被篡改。我们可以轻易地无意识地修正自己的记忆,以使它更适合我们当前的认识。我们的态度和信仰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记忆形成。
我们内心对事件的评价和态度会扭曲我们的记忆,其中负面的评价对记忆的影响更大。消极记忆的构建会导致恶性的循环,对于婚姻已经变质的人来说,他们记忆中的婚姻从一开始就很糟糕,即使事实其实并非如此。
此外,我们的记忆中也有可能存在完全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4
每个人都有人格阴影
人性中黑暗的一面,是动物本性
这一观点是由瑞士人格心理学家荣格提出。人格阴影存在集体无意识层面,集体无意识是人类种族进化中,集体经验沉淀下来的心灵印象,是人类普遍存在的现象。例如,祖先丛林经验导致现代人怕蛇。
第2个回答  2021-02-15
其实人们最不愿意相信的,都是一些会让人感觉失控的事情,比如:
1,人没法控制自己的想法。
只要静坐一会儿就会发现这个事实了,思想漂泊无序完全没法控制,而且几乎是没有一点儿控制能力。人的大部分想法,其实只是对于发生的事情做出的本能反应。“控制”这种感觉,本身就是虚幻的。
2,心理的基础是身体素质,所以很多“心理疾病”其实是“身体疾病”。
只要身体上的状况变好了,很多时候心理疾病就自然而然的好了。
3,出现心理问题之后最应该做的是找解决办法,而不是回顾童年找原因。
解决办法有很多,吃药,进行各种相关治疗,回顾童年虽然有用,但是很多时候容易让人陷入自怨自艾的状态中。
4,哭闹更容易引人注意。
如果一个人一直闷不做声,就会很容易被人们无视。而一个人只要开始表演,无论这种表演是什么,无论是好是坏,就总能够得到其他人的注意。所以尽情你的表演吧。
5,越小的孩子越以自我为中心。
人刚从娘胎中出来的时候,是认为天地一切都是以自己的意志运转的,随着慢慢长大,慢慢开始懂得了区分“自身”和“外界”,而且这种区分能力是随着年龄进行增长的。不同的人这种区分能力不同,大脑发育快的人这种区分能力就强,发育慢的人区分能力就弱。这种能力非常重要,懂得区分自我和外界的人,可以减少非常多的自我认知的干扰,更正确的认知这个世界。
6,一切失败都来源于心理。
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因为失败这个概念,并不是事实上的概念。重要的并不是某件事,而是一个人对于这件事的态度。
第3个回答  2021-02-15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也总有一些事物的存在违背了我们的常识。我们不愿相信,却是赤裸裸的事实。第一,生命中一切的发生,都有自己的责任。当一个人抱怨自己的老公不愿意关心她,连一句温暖的话都没有,非常凶狠的瞪了老公一下。老公看到他的眼神,接下来说的话自然是冰冷的。生命发生的一切,都是自己言行互动的结果。你所挑剔批评的,也是自己创造和参与的。第二,刚到这个世界,命运已定。一个人性格主要受先天气质和原生家庭影响。所以当一个人生下来,成长成什么样的性格,是否会成功,基本上已经定了。第三,你看到的并不是事实。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是主观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以为的,可能都不是事实。而是跟随自己的见识和意识的变化,在不断变化。第四,你以为的解药最终都会失效。高中的时候,以为考上大学人生就解脱了。工作的时候以为熬到结婚,两个人一起承担生活的责任就幸福了。生活事业不顺利,以为找个大师指点就好了。然后发现,只要你的内心和想法跟以前一样。那么烦恼和痛苦还会。的痛苦还会原封不动的存在着。第五,每个人都是平凡的。越是不接受自己的平凡,挫败感就越强。越感到脆弱,越需要武装。我们每个人都一样,本性平凡,全看包装。第六,你越追求某种东西,它的反面就如影随形。追求善良的人在生活中总能发现邪恶。追求阳光的人,抑郁深藏在心底。追求坚强的人,笑容里也藏着悲伤。第七,改变需要挑战自己的本性。我们的本性是追求快乐,逃避不舒服。但这样是行不通的。改变需要挑战本性,去面对痛苦。给他空间,并从中获得智慧。这个过程回报也巨大。我们逐步的感受到更多的自由,更深刻的幸福。心灵的锻炼也和身体的锻炼一样,投入越多的时间和心思,越有收获。成长是我们给自己生命最好的礼物。
第4个回答  2021-02-15
潜意识主导了人们大多数的日常想法、信念和行为。换句话说,小到午餐去哪吃,大到在哪定居和谁结婚离婚,人们决策的依据其实多半只是“跟着感觉走”(这里的感觉包括但不限于情绪)。其实在做这些决策之前并没有一个有意识的、充分的、理性的理由。

如果在决策之后让人回忆你为什么这样做,人们往往可以“编造”出一些看似合理的理由。但其实这些理由在决策前都是不存在的。比如实验时用几毫秒的时间快速闪过品牌A的商标N次,人们并没法意识到自己看到了这些图片,但神经系统中潜意识的部分已经记录下来。接下来把A品牌和一堆其他品牌混在一起,问被试的评价,人们普遍会喜欢A多过其他品牌。 问他们为什么,他们会说,A品牌更年轻,更高端,更新中产,反正每个人都能给出一堆理由。
其实真正的原因,只是神经系统偏好更熟悉的物体而已。一个更常见的跟着感觉走的例子是,拿出手机想查个工作资料,结果十分钟过后发现自己在刷朋友圈,才意识到拿出手机本来打算干啥。而这个把你导向朋友圈的『感觉』,完全是潜意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