蚓激酶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蚓激酶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蚓激酶(Lumbrukinase),是从特种蚯蚓中提取的一组蛋白水解酶(酸性蛋白质),分子量为1.6万~4.5万D。蚓激酶为抗血栓药,临床上主要用于血栓性疾病,尤其是伴纤维蛋白原增高及血小板聚集率增高的患者;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可改善症状、防止病情发展。
主要治疗疾病:
1、冠心病
尿激酶主要通过激活血浆中纤溶酶原,使其转化为具有溶栓活性的纤溶酶,从而降解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凝块,使血栓融解。而蚓激酶还可直接融解纤维蛋白。
2、脑梗塞
采用蚓激酶治疗脑梗塞,对患者瘫痪肢体恢复有明显效果,能有效改善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患者病残率,且后遗症状轻微,显效率和有效率明显优于腹蛇抗栓酶和血栓心脉宁。
3、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口服蚓激酶2周后血浆TXB2水平明显下降,并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提示蚓激酶对血小板粘附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血浆GMP140水平治疗后也显著下降,说明蚓激酶在一定程度上有抑制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的作用。
4、肾病综合症
蚓激酶有抗凝和溶栓改善肾小球微循环的作用,达到降低尿蛋白和改善肾功能的目的。
5、肺心病
蚓激酶对肺心病的临床研究证实,患者血流变学指标发生明显变化,临床症状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88.4%,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肺心病的抗拴溶栓药物。
扩展资料:
蚓激酶治疗血栓的机理:
蚓激酶能在生理条件下将血液中的纤维蛋白直接降解以及将纤溶酶原激活为纤溶酶,加速血栓的溶解。
蚓激酶与血栓(纤维蛋白)有特殊的亲和力,能够跟踪溶栓,有效溶解微栓,加强心、脑血管侧支循环,开放性修复血管受损内皮细胞,增加血管弹性,改善血管供氧功能,降低血液粘度,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抑制血栓再次形成。修复血栓发生后周边坏死脑细胞,挽救半暗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蚓激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16
蚓激酶,又称为“博洛克”,指的是从人工养殖的赤子爱胜蚓中,通过提取和分离获得的酶复合物,属于一种机体酶性药物。蚓激酶呈现为微黄色粉末,按作业可以分为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纤维蛋白溶酶、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三大类。
  蚓激酶的机理,与蚓激酶的结构密切相关。蚓激酶属于通过重组多分子制成的口服药剂,主要表现出特殊的血栓亲和力,口服后可以达到跟踪溶栓、溶解微栓,从而改善微循环的目的。蚓激酶能够通过加强心、脑血管的侧支血液循环,并呈现开放性的修复血管内皮,以充分增加血管弹性,进而达到改善血管供氧的功能。蚓激酶还可以通过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以降低血液粘度,达到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并可修复血栓周边的坏死细胞,及时挽救半暗区。蚓激酶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心、脑血管、内分泌,呼吸系统等疾病。
  蚓激酶的功效,包括蚓激酶治疗冠心病、蚓激酶治疗脑梗塞、蚓激酶治疗糖尿病、蚓激酶治疗肾病综合症、蚓激酶治疗肺心病、蚓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疾病的作用。
  蚓激酶治疗冠心病,主要增加通过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生物因子,调节纤维持纤溶系统的功能。首先,蚓激酶可以特异性结合血栓纤维蛋白,达到选择性溶栓的作用。其次,蚓激酶可以快速抑制尿激酶,令气不可逆的灭活,可以降低机体纤溶作用。最后,蚓激酶还可直接融解纤维蛋白。
  蚓激酶治疗脑梗塞,主要是通过做小栓塞体积,降低脑水肿的作用,改善脑梗塞的症状。蚓激酶尤其针对脑梗塞的头昏头痛、舌僵语塞、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肢体麻木、手足拘急等症状,可以通过特殊亲和纤维蛋白的作用,在不影响机体凝血系统的情况下,明显减少脑梗塞的缺血半暗带范围。
  蚓激酶治疗糖尿病,主要是通过降低内皮细胞活化释放血浆GMP140,降低体内血小板活化,减少血栓形成。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处于相对活化状态,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功能相对增高,极易并发微血管病变。蚓激酶可以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从而降低糖尿病的并发症。
  蚓激酶治疗肾病综合症,主要是通过溶栓、抗凝、去纤的作用,减少肾病综合症的患者因此内凝固系统增强的问题。
  蚓激酶属于人工合成的药剂,属于赤子爱胜蚯蚓的酸性蛋白质成分,具有溶栓、抗凝、去纤的作用,可以针对冠心病、脑梗塞、糖尿病、肾病综合症、肺心病、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疾病进行治疗,效果明显。但是,应明确,蚓激酶能够影响人体的纤溶酶系统,因此不宜自行服药,必要造成弥漫性的内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