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里的三种思维方式

如题所述

前言

听心理学课,讲到虽然时代在变化,科技在进步,但是我们脑袋里却有一些原始的思维方式,如果没有认识他们,会让我们在现代社会经常因为这些思维方式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总结为三种思维方式: 直接思维、自我中心思维、机械思维。

直觉思维

直觉就是不需要经过思考,直接出现的想法、信念、感觉或者偏好。

心理学上有个实验,心理学家把几只爱吃香蕉的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设定规则:但凡其中一只猴子企图去吃香蕉,其他猴子就要被电击。可以想象,循环几次,结果是什么?猴子就会树立起一种观念:香蕉是不能碰,一碰就会被电击。所以一旦有猴子要去碰香蕉,其他猴子也会制止它。心理学家慢慢的替换用新猴子替换旧猴子,结果是,即使笼子的猴子都是新的,也没有电击了,不能碰香蕉的规矩也被传承下来了。

这就是社会规范的起源。社会规范的存在,的确会让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传承下来,比如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等等。但是,也是因为这种社会规范的存在,很容易让人盲目的跟从,丧失打破常规、质疑权威的勇气。

所以,如果我们能理解直觉思维的存在,我们能提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不要仅凭直觉做出判断,像孩子一样多问为什么,追问根源,去探求事物的本质,防止认知固化,从而转换到理性思维。

自我中心思维

自我中心思维指人们经常以自己的视角去看待问题,以为别人想的一样,或者认为别人会注意到自己或者自己正在做的事,认为聚光灯打在自己身上,所以也称聚光灯效应。

心理学上有一个皮亚杰的三山实验,认为幼儿在进行判断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能从他人的立场出发考虑对方的观点,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取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

实验大概是这样的,在不同的方位放不同的娃娃,你站在孩子的对面,问她你看到的是什么,孩子的回答是你看到的跟她看到的是一样的东西。一般6岁以下的孩子还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但是,其实有很多成人还是延续了这种思维,或者说很多情况下,我们有着自我中心的思维。比如说,假设你在路上摔倒了,你是不是觉得很多人都看到了,丢脸丢死了,但是事实上,大部分人没有关注到这个事情。你也可以自己做个试验,找个熟悉的朋友,选一首简单的、你们都会唱的歌,比如祖国的花朵之类的。你打节奏,让这个朋友猜歌名。你可能觉得她肯定能猜到,但是心理实验结果是,基本没人能猜中。

当你了解自我中心思维,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很多人不会为他人着想,没有共情能力。从而提醒自己,在生活中,学习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想?我会怎么做?在指责别人之前,先问问自己,如果我是他,我会做得更好吗?摆脱自我中心思维,用多元化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就能对那些看起来不可理喻的事情有更多的包容性,从而转换成开放思维。

机械思维

机械思维,提到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就是自我实现预言,指的是当我们期望某件事情会发生的时候,这件事情就会真的发生,当我们相信事情是这样的,结果就会如你所愿。

这里也有一个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家在一所学校进行测试,把测试结果分为智商高和一般的两组学生,告诉老师。一年后,发现被定义为智商高的学生成绩优异,进步明显,而智商一般的那组学生并没有多大变化。而事实上,这两组学生是随机分配的。

老师相信了专家们的测试结果,所以对智商高的那组学生多加关注,鼓励让这些学生进步得更快。即使成绩退步,老师对他们也更有耐心,也相信凭他们的智商会持续进步。这个就是“自我实现预言。”

机械思维就是一种信念,你所相信的会指引你的行为,引发你所期待的结果。所以,当你了解机械思维,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抑郁的人很难快乐起来,因为他们看到的都是生活的消极面,所有的现象他们都习惯用消极的态度看待。当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需要觉察自己的思维,让机械思维变成弹性思维,让消极的变成积极的,让抱怨的变成感恩的。

总结

错误的思维模式影响着我们的思考,判断和决策,所以我们要学习摆脱这三种思维方式,更好地认识、理解自我和这个世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