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老版《三国演义》,最后几集拍的非常粗糙?

如题所述

老版《三国演义》在当时可以说台词严谨,制作非常精良的作品了。有些现在的人可能觉得后期的部分按部就班,但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如果缺少这样一部作品,而只有现在的快餐作品,是一种缺憾。

后期的部分,主要围绕姜维九伐中原以及魏国内部政变展开,而吴国也随便提了一笔,诸葛恪合肥新城之战,丁奉雪中奋短兵等等。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邓艾、姜维和钟会三个人之间的角逐。这个时候三国和平的局面已经维持了很长时间,人才的数量也赶不上早期,所以剩下的故事也没什么看头了。如果放在现在的角度,这部分没有什么主线,对名著一无所知的根本看不出在讲什么。这大概也是名著的悲哀吧,看老三国的只剩下了情怀。

不过我始终觉得,《三国演义》的真正故事结束,是姜维的死。像《新三国》那样,连姜维、司马昭、司马师、邓艾、钟会这些人都只能打酱油,这样所谓烘托的主线真的好么?

个人观点
老版《三国演义》的最后几集,您说的是哪几集呢?看到你这个问题后我又认真看了最后三集,看看粗糙在哪里。

看过之后我放心了,最后几集并没有看到哪里粗糙,台词与演员一样是严谨认真,这部剧因为实地拍摄,有些环境包括人的衣装都是以最实际的来安排,不像新版搞得跟时装秀和耍酷一样,所以我并不认为最后几集的粗糙。

可能有些人认为画面的效果才是精致,而我们看的是整部剧的综合,台词和演技,现在就是有在先进的技术有这样的演技的并不多,况且人家骑马就是骑马,坐船就是坐船,你现在的演员有几个?骑个假马做个特效就是作品就是演技了,真想说一句糟蹋了我们的眼睛。

有些人看老版总是感觉看的费劲,看不懂,还是好好的学习一下 历史 ,古文知识比较好!

我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老版《三国演义》拍的并不粗糙,而且非常经典。
一、这部宏篇 历史 巨著在拍摄之前,剧组让所有演员经过了大概3个月的集中培训,让他们熟悉剧情和原著,并学习文戏和武戏的最基本要求,如东汉三国时期的礼仪和骑马等等,这是现在的剧组和演员根本不敢想也办不到的事情。

当然,老版三国注重的是文戏,在战争场面的表现上和现在想不确实有所不足,但 老板三国的武戏全是骑真马拍摄的,马超战许褚、马超战张飞堪称经典。

二、老版三国的拍摄顺序并不是按剧集顺序拍摄的,而且时间跨度很长,拍了大概三年时间(1991年3月-1994年1月)。 比如最精彩的赤壁之战就是放在最后拍的,还有许多不同的剧集是在各地同时拍摄的,这就导致老版《三国演义》除了几个关键主角以外,其他角色由于 “分身乏术” 或者 其他原因 ,只能让许多 不同 演员饰演,这确实是很大的遗憾。比如赵云、庞统、夏侯惇、袁绍等等。

三、新三国和老版三国是没得比的。

新三国我通篇看完了,除了在战争场面上比老三国出色以外,其他方面被完爆。

台词就不用说了,新三国太三俗。比如什么 “叉出去”、“你们是来调情的还是来打仗的”、“说出吾名,吓汝一跳” 等等。当然,确实听起来接地气,可以搏君一笑。

人物刻画不饱满,这个不多说,老版的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孙权简直演活了,新版的也就刘备和鲁肃还算不错。 剧情充满了“阴谋论”, 比如关羽和张飞故意孤立诸葛亮,气的诸葛亮撂挑子不干了、曹丕阴谋算尽毒杀曹冲、庞统为让刘备下决心攻取益州,便故意出卖张松,自己去落凤坡赴死等等。

剧情长度上,新三国也就拍到司马懿诛曹爽,之后的剧情一笔带过。没有姜维北伐、没有东吴后期的政变、没有司马昭弑曹髦、没有蜀汉灭亡之战,而这些剧情老版三国拍的都很出色。

刚刚简单回顾了下94版的《三国》,准确的说应该从78集开始,就有些“粗糙”啦。
当然这里说的粗糙,并不是电视剧的拍摄以及演员的演绎,是我对后面的故事着实不感兴趣啦。

78到84集,主讲三分归一。

而对于我来说,三国最心爱的还是蜀国啊!

刘关张、卧龙凤雏、五虎上将,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荡气回肠啊。

结果呢,刘关张无一善终,卧龙病逝五丈原,姜维被杀,

蜀国只留了个乐不思蜀的刘禅,

已经接近看不下去了。

倒是忽略了曹家与司马家的恩怨纠葛,那也是极精彩的一段。

老《三国演义》里面的演职人员,现在提出一个来,都得是艺术家啦。

肯定不存在制作粗糙,演绎粗糙一说,

粗糙来自我们自己心里呀,我们喜欢的都惨烈收场,就对剩下的人越来越挑剔啦!

老版的《三国演义》,基本按照罗贯中的小说脉络在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后面那些章节,也是草草收尾的。

小说《三国演义》从出场时间,是桃园三结义,当时刘备28岁,也就是公元189年,到了孔明谢幕,时间是234年,但是真正的三国一统,也就是小说最后一个章节,是公元280年。

实际上这部小说前后跨度有91年,但是前面45年用了105章节,后面46年只用了15章节。

电视剧基本也是按这个侧重点在拍的,前面45年放了77集,后面的46年其实也就放了7集而已。

我相信,大部分人看《三国演义》,有两个节点是最揪心的。

第一个重要的节点就是关公败走麦城。第二个重要的节点是秋风五丈原。

我初中的时候跟同学们讨论《三国演义》的时候就有这种感觉。

看《三国演义》,前面看的很起劲,看到关公死的时候,就真的不想看了。

后来还是继续看,因为还想知道结果怎么样,可是看来看去,看到孔明死了,同学们就真的不看了,因为再看没有意思了嘛

前面的谋臣武将,灿若繁星。关羽、张飞、吕布、典韦、夏侯惇、赵云、张辽、孔明、郭嘉、周瑜、荀彧、贾诩、徐庶、凤雏……

现在天下数来数去,只有一个司马懿。

可是一般人对司马懿的印象也不会好。司马懿再怎么厉害,他是无法取代孔明在大家心目当中的地位。

所以在民间,大家谈论《三国演义》的时候,他们对关公的事迹非常清楚,对孔明六出祁山非常敬佩。

但是对孔明死了以后,谁跟谁怎么打,后来怎么样,其实大多数人都不太清楚。

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已经不重要了。

因此回到主题,为什么觉得后面几集拍的粗糙?

我想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是对后面剧情的熟悉程度远远不如前面。

第二点是因为后面这些人的脸孔突然陌生了,演员也不一样了,感觉是另一部电视剧了。

实际上台词、服装、场景跟前面拍的水准是一样的。

不是拍的粗糙,而是我们喜欢的角色都领盒饭了,导致我们对后面的剧情没有了期待

不认同 粗糙 这点, 可能说的是拍摄情节推进太快了吧。

后期,姜维九犯中原,吴国大内乱,以及司马氏篡魏等情节都推进太快。转眼都到三家分晋了,吴国灭亡就给了几分钟交代一下。

那是因为,人们对《三国》的熟知,主要在刘备托孤之前,剩下的主要就是诸葛亮六出祁山还是主要的了 。哪怕,三国后期在真实 历史 (撕逼)是很精彩的,限于80多集电视剧难以表达清楚。

举例来说,演员方面,饰演司马昭的高兰村老师,只有后期十几集登场,一直陪着剧组拍了两年。我个人有段时间比较喜欢司马懿,所以对老《三国演义》后期剧情很关注,才对高兰村老师有所了解。 他饰演的司马昭,演出了狡猾残忍,懂得收买人心,活生生就是另一个曹操,“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演戏真的不错。

总之,粗糙的是剧情推进,演员演技绝对没问题!!!

唯一的败笔就是把我最喜欢的魏国演的太反派了

《三国演义》绝对是当时的大投资大制作的电视剧,并且大部分资金都投入到制作中,所以拍到后期资金不足的现象发生,况且诸葛亮死后的情节知名度不高,观众的兴趣不会太大,所以粗糙在所难免,但这也是基于和这部电视剧整体对比,和现在的号称大制作的电视剧相比,现在的电视剧才是真正的粗糙。

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四大名著横跨了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西游记》二十五集、《红楼梦》三十六集,接下来的《三国演义》共计五位导演、分成五个剧组拍摄,这大大超过了《西游记》和《红楼梦》的规模,限于当时的条件,最后合计八十四集已经史无前例,所以从姜维九伐中原往后的情节只能仓促收尾,虽非江郎才尽,也实属强弩之末、无奈之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