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外执行和缓刑的区别是什么?什么情况能被申请成功?

如题所述

监外执行是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下,对被监禁人实行的制度,缓刑是对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的被告,没有社会危险性的人实行的制度,只有符合刑诉法规定条件才能暂予监外执行,采纳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06

缓刑与监外执行的不同:

(1)后者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罪犯;前者的适用范围是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

(2)后者以有碍关押执行的法定情况(即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的出现为适用条件,而缓刑则是以不致再危害社会为适用条件。

(3)监外执行是在判决确定以后才适用的变通执行方法,在判决宣告和刑罚执行期间均可适用,并不要求考验期;而缓刑则是附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的制度,在判处刑罚的同时即可宣告。

(4)适用监外执行的条件已经消失,即应收监执行;而缓刑只有在考验期限内再犯新罪或者被发现漏罪,或者违反法律、法规或者有关规定的,才能撤销缓刑,收监执行刑罚,除此以外,不再执行原判刑罚。

申请监外执行条件:

1、罪犯身患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2、女性罪犯在怀孕期间或者正在需要哺乳自己婴儿期间的;

3、生活不能自理,监外执行又不致危害社会的。

执行缓刑的条件:

我国《刑法》第72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

第2个回答  2022-01-06
“暂予监外执行”是指对依照法律规定不适宜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机关执行刑罚的罪犯,暂时采用不予关押的方式执行原判刑罚的变通方式。
“缓刑”是指对触犯刑法,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且由特定的考察机构进行考验(一般为社区矫正),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
“暂予监外执行”和“缓刑”的区别有:
(一)适用范围不同。暂予监外执行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罪犯;缓刑则只适用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二)适用条件不同。暂予监外执行一般是存在不适宜羁押的法定情形才能适用;缓刑必须是犯罪情节较轻、认罪悔罪且没有再犯罪的可能性才能适用。
(三)适用时间点不同。暂予监外执行在判决宣告和刑罚执行期间均可适用;缓刑是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是在判决时同时宣告适用。
“暂予监外执行”的适用条件: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65条的规定,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一)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三)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有前款第二项规定情形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对适用保外就医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或者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
对罪犯确有严重疾病,必须保外就医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诊断并开具证明文件。
在交付执行前,暂予监外执行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决定;在交付执行后,暂予监外执行由监狱或者看守所提出书面意见,报省级以上监狱管理机关或者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
“缓刑”的适用条件:
根据我国《刑法》第72条的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的;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也不能少于二个月。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