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

如题所述

第一,家长要告诉孩子,有情绪是正常的行为,没有人不会生气。这样告诉孩子,是帮助孩子正视情绪问题,使得他能够在出现情绪问题时,不会产生害怕、愧疚的感觉,也不会把情绪当成武器去攻击别人。而是去正视自己的内心的感受和情绪,这是帮助孩子解决情绪问题的基础。
第二,告诉孩子要清楚知道自己的界限,并且知道要明确表达出来。所谓界限,就是自己情绪问题的底线,但别触碰这条线的时候,会激发内心的愤怒、不适等感觉。告诉孩子,在跟母相处的过程中,要告诉父母自己的界限在哪里,而在跟其他人(朋友、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也要告诉其他人你的界限在哪里,这样才不会轻易被别人冒犯到,减少情绪问题的矛盾冲突。
第三,要告诉孩子,在有情绪的时候,要把情绪用适合的方式发泄出来。当孩子从小开始,就能够用合适的方式来发泄情绪,有助于孩子的情商的培养。所谓适合的方式,比如在生气的时候去运动、在野外对着树林大喊、把一个球扔得很远……这些方式都是不会对其他人造成影响,但是会让自己的身心感到愉悦,会有发泄的感觉。但要告诉孩子,在有情绪的时候,不能迁怒于他人,如果因为自己的情绪问题,而对其他人造成了冒犯,应该及时改正和道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02

1、建立孩子对父母的安全型依恋

对父母有安全型依恋的孩子,其情绪调节能力发展水平较高。这是因为孩子在父母的爱中汲取到了足够的勇气和安全感,面对负面情绪时,他就不会采用回避和拒绝的方式,而是会主动解决它。所以,爸爸妈妈们要多多增加亲子互动,并在互动中对孩子的情绪变化提供足够积极的回应。

2、帮助孩子学会转移注意力

就像我们前面说的,孩子的情绪来得快,去的也快。爸爸妈妈们可以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让孩子投入到其他的活动中,帮助孩子从负面情绪中挣脱出来,进而调节孩子的情绪。比如说孩子生气的时候,妈妈们可以引导孩子做别的事情转移注意力,即使是一些简单的收纳,也可以让孩子在劳动中遗忘自己刚才为什么发脾气。

3、对孩子进行“认知重建”,鼓励孩子更为积极地看待事情

如果孩子能够正确的认识和面对自己的处境,他们就会更加容易调控自己的情绪。就比如说孩子抢了别人的玩具,你训斥了孩子,孩子非常的生气。这时候,你可以引导孩子换位思考:“如果你的玩具被抢了,你是不是也很伤心呢?”

4、父母应以身作则,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父母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不应在家里大动干戈,如:摔盘子、砸凳子、或相互指责、怒骂、攻击对方;应正确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但又不迁怒于他人。工作遇到挫折了,可以在家人面前诉说,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明白,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都可以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并宣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