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口技的教案

各位大哥大姐帮帮忙帮我找一下,谢谢

  http://www.eku.cc/yw/29/1302/ja.htm

  口技

  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既是描写场景的记叙文,也是蓦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

  2.学习本文写声时由远及过,由外及内,由大及小,由微弱而喧闹等安排顺序及细致描

  教学方法:

  通过朗读,复述,熟悉课文,掌握写作方法,训练口头表达力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文学常识1)林嗣环,字铁崖,清朝福建晋江人,顺治年间进士

  2)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虞初新志》是清朝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

  订正生字:

  嗣(sì) 屏障(píng)(zhàng) 犬吠( ) 呓语(yì)

  叱(chì) 齁(hōu) 曳(yè) 崩倒(bēng) 捋(luō)

  重点字解释:

  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与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

  善于 ② 在 ③ ④ ⑤

  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⑥罢了 ⑦ ⑧ 只 ⑨ ① 喧哗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

  远远的 ② ③ ④ ⑤ ⑥

  含乳啼,妇拍而鸣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鸣声,儿含乳啼

  ⑦ ⑧ 这

  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大声呵斥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大声呵斥 ⑨ ⑩ 11

  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12 板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13 14 响起 15 16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17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干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

  18 19 20

  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21 22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

  ① ②一种 ③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臂出袖,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④ ⑤ ⑥ ⑦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全都 断绝,停止

  第二课时

  本文短小简炼,全文反三百多字,却描述了三个场景

  1节、介绍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演出时间,舞台布置,道具,听众的情况及开演时的气氛。

  5节、结尾与之呼应。

  中间三节,三个场景:

  (1)一家人由睡到醒的过程

  (2)由醒又睡的经过

  (3)失火,救火的经过。

  那么大致了解了全文内容,找找统领全文的关键字眼是什么?(善)

  全文紧扣“善”字展开内容,下文所表现的千奇百怪,惊险万状的声响,就是这个“善”字的艺术魅力。

  全文正面描写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那么侧面描写听众的神态又起什么作用?

  (①反衬“抚尺一下”所形成的肃静而紧张的气氛,“满”“无”点明人人如此。这八字既说明了宾客对这位名嗓京城的表演者的向往之情,又反衬出他那令人叹服的艺术魅力,为即将开始的演出创造了静寂的氛围,为下文千奇万状的声响埋下伏笔

  ②“伸颈”“侧目”说明观众听得入了神,唯恐有所遗漏,同时还想了解其中的奥妙所在,“微笑”表示观众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听众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但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

  ③写听众情绪随着表演而起伏变化“正坐”和“伸颈”侧目“对照”“少舒”和“正坐”写宾客由紧张而松了一口气,

  ④写宾客的神色、动作、情感、心理,犹如身临火场一般,“先走”写出宾客以假为真,惊慌欲逃的神态。这样正、侧描写相结合,就把口技者的表演和它的效果有机联系起来,突出表演口技的“善”)

  正面描写口技者技艺高超(见教参)

  (1)1节四个“一”字,5节五个“一”字

  (2)分说三个场景

  总结:(书后练习)

  十八 口 技

  教学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积累文言知识。

  3.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教学重难点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用法。教学准备

  录音材料、课件或小黑板。设计思路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言理解能力,让学生使用工具书通译全文进行自学,若有不会之处,小组内合作解决。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合作探讨突破重难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1.教师导人:口技是一种用口头摹拟表演的艺术,是一种传统技艺,就是“用嘴学叫声”如虫鸟呜叫,火车进站等。今天学习的就是一篇描述口技的文章。

  (板书课题。)

  2.生阅读注释。(出示课件l。)

  要求:记住作者及作品。二、自主学习

  听录音,完成以下问题。(出示课件2。)

  1.注意停顿,然后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画出生字词,查工具书解决。

  3.通译全文,达到疏通文意。

  4.全文正面描写口技表演者的技艺,侧面描写听众的神态。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吗?三、合作探讨

  1.小组内合作解决疑难问题。, 2.教师指导全班学生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四、反馈交流

  1.朗读课文。

  要求:找多个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及时点评至无误为止。教师在此过程中适当指导或示范,让学生知道如何才能读好。

  2.(1)给加点字注音。

  (见《新课标作业 设计》中本课的“积累运用”部分。)

  要求: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记,若有错误并及时纠正。

  (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见《新课标作业 设计》中本课“积累运用”部分。)

  3.通译全文。

  要求:指名逐字、逐句翻译,其他同学认真听记,发现错误起来纠正。教师指导学生把重点字、词、句按古汉语现象归类整理。

  4.找出文中侧面描写的语句。

  明确:(共有三处:(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明白侧面描写与aY-~l描写的作用。)五、研读赏析

  师:再次朗读课文并讨论下列题目。

  1.文章三个场景的描述,口技者以绘声为主,对声音的描绘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由大及小,由微弱而喧闹,由简而繁,试看作者是如何描绘的,请你分析。

  (生读文章内容,小组讨论交流。明确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有条理地介绍事情的经过。)

  明确:(第一个高潮是渐起的,由深巷犬吠,妇人一人惊觉欠伸,到四口之家各种声响“一时齐发”有个演进过程作者作了细致的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第二个高潮是突发的,由“忽一人大呼”至“百千齐作”,人有“俄而”片刻时间紧张、纷乱、恐惧,造成了听众“变色离席”的效果。)

  (在两个高潮间有过渡的场面即全家再次入梦。这把口技者精心设计的构思表现出来了。)

  2.文章结尾处再次出现了“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重复出现有何作用?

  明确:(突出舞台道具简单反衬表演者的高超技艺。在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六、梳理巩固

  小组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七、拓展训练

  (如有时间可在课堂完成。)

  做《新课标作业 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

  八、布置作业 , 、

  做《新课标作业 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

  板书设计

  口技

  林嗣环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犬吠妇醒 神颈、侧目、微笑、默叹

  善 闹而复静 意少舒,稍稍正坐

  失火救火 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

  十八口技(八年级下教案苏教版

参考资料:http://www.eku.cc/yw/29/1302/ja.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20
第2个回答  2010-05-22
一、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惊叹我过古代口技艺术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体会作者从多方面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的写法。
3、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认读、理解、鉴赏与评价等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本文虽是一篇文言文,但是在掌握了重点词语的前提上,借助注释学生不难通读全文,而且较容易被口技艺人带入奇妙的声音世界。
2、通过自读→讨论→点拨式的教学方法,抓住重点问题:即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区别与各自的作用。
3、运用表演的方法进一步了解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醒木一响,老师上场”(教师可以利用教学用具黑板擦演示一下,以引起学会的注意)同学们,在自己的记忆中搜索一下,一般是什么人会用到这种醒木?……升堂断案的县官,那叫惊堂木。古代艺人表演用到的开场道具,例如说书的,还有我们今天要来认识的这位——京中善口技者。
2、交流预习所得。
(1)字
(2)词:归纳一下文中表示“一会儿”的时间副词
(3)全文内容摘要
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三个场面:
一家四口人由梦而醒 (第2自然段)
一家人由醒而梦 (第3自然段)
火起后众人的惊乱惶恐 (第4自然段)
(4)一句话说出你读后感受
为口技艺术的魅力所折服
惊叹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3、梳理课文
紧接着预习交流环节的第4进行提问:
作者是怎样表现口技者高超技艺的?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技艺高超的证据来(三分钟)
找出以后,小组讨论,看看自己找出来的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讨论以后,交流结果:
(1)第一段中“京中有善口技者”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技艺高(正面)如果我们采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找出其中一个字来说明技艺高,应该是哪个字?
明确:“善”,统领全篇,全文的内容情节都是围绕“善”来展开的。
四个“一“,极力渲染道具之简单,以衬托后面所介绍的艺人技艺之高超。
(2)第二段中:第一阶段的表演(正面描写——“遥闻……众妙必备”
“遥闻”,说明声音之远,“欠伸”、“呓语”则在近前,表明了声音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由少到多,表现了事情发生在深夜,人们熟睡之后,“犬吠”烘托了夜深人静的气氛,也成为一家人醒来的缘由。接着便写一家四口人逐次醒来,孩子哭闹,大人喂奶,呵斥的声音,摹写了由一种声音的表演转到几种声音的混合表演,掀起了表演的第一次高潮,排比句式“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鸣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摹写五种声音,造成一种奇妙的效果。
(3)第三段中:表演本身(正面描写)“夫鼾声起……梦中咳嗽”
写一家人醒后又入睡的过程,把听众由喧闹声引入夜深人静的境界。这段写一家四口人渐渐由醒而睡,又用鼠声衬托这种宁静,既充满生活气息,又有情节上突兀变化,由起先的喧闹陡然落为平静,也为下一个情节积势蓄力,暗示必将有更猛烈的情形出现,表演效果(从侧面表现):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4)第四段中:全文高潮(正面描写)
前两句先写起火和一家人的初步反应,接着便把声音由卧室引到室外,由一家人变成众多人,表现了火势发展之迅猛,然而又对火场中的声音作了集中的描写。“中间”“又夹”说明了许多声音相互搀杂。
观众表现(侧面)“于是……几欲先走”
(5)第五段中:观众表现,五个“一”连用,与开头照应(侧面描写)
4、假若把文中这些侧面描写的部分去掉,同学们看,好不好?
侧面描写的衬托作用,使文章的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增强感染力。
5、文中的这些侧面描写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文中的侧面描写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场面表演中观众的反应 “伸颈”“侧目”,听得入神,被表演吸引
“微笑”“默叹”对表演者的赞赏,进入情境
“意少舒”“稍稍正坐”几个字说明观众融入情境
“无不变色离席……”“几欲先走”已完全进入情境
失去了自持能力。
二是首尾两段对道具和气氛的描写。
6、拓展训练
(1)你会模仿小动物(如鸟、猫、鸡、鸭子等)、乐器或其他事物的声音吗?
7、作业:练笔: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一篇200字的小文章,描写你所看过的一段精彩演出。

参考资料:http://www.5156edu.com/page/06-11-06/17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