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女排精神”

如题所述

女排精神是中国女子排球队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精神的总概括。其具体表现为: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

她们在世界排球赛中,凭着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精神,五次蝉联世界冠军,为国争光,为人民建功。她们的这种精神,给予全国人民巨大的鼓舞。国务院以及国家体委、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和全国妇联号召全国人民向女排学习。


扩展资料:

女排精神的由来

1981年,中国女排以亚洲冠军的身份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排球赛。经过了7轮28场激烈的争夺,11月16日,中国队以7战全胜的成绩首次夺得世界杯赛冠军。

在1982年的秘鲁世锦赛上中国女排再度夺冠。紧接着,在1984年的第23届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实现了三连冠的梦想。中国女排并未就此止步,在1985年的第四届世界杯和1986年的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上,中国女排连续二次夺冠。

女排夺得三连冠后,各种媒体更是加大了对女排精神的宣传力度。诸如有媒体报道,“某工厂女工看了女排的事迹之后,每天早来晚走,精心操作,班产量天天超额完成计划”;“某煤矿工人看完女排比赛之后,自觉加义务班,日日超产”等。《人民日报》还开辟了“学女排,见行动”的专栏。

1986年中国女排实现历史性的五连冠后,女排精神开始被人们口口相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女排精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13

女排精神是中国女子排球队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精神的总概括。其具体表现为: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她们在世界排球赛中,凭着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精神,五次蝉联世界冠军,为国争光,为人民建功。

“女排精神”不仅仅是一句“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自强不息”的口号,也不是运动员胸前金灿灿的奖牌,而是融进每一位女排队员血液中的传承,正是这种传承让我们为之感动。

当我们看到女排姑娘在赛场上忘我的拼搏,不管比赛输赢,都由衷地想为她们喝彩,也正是“女排精神”让中国女排总能在低谷中触底反弹。

扩展资料:

女排精神的产生有5大背景和因素:

外教作用

20世纪60年代,有“魔鬼教练”之称日本著名排球教练大松博文带领日本女排创下175场连胜的奇迹。1964年至1965年,大松博文应周恩来总理邀请,3次来华,帮助训练中国女排。由此,中国女排引入“魔鬼式”训练法,大运动量和多球训练也被引入到其他项目中。

日本教练在训练中很注重严格要求、团结协作、顽强拼搏,这也是“女排精神”最初的源头。大松博文开创了外教来华执教的先河,从此,吸收了先进技战术理念的中国女排逐渐崛起。

国家领导

当时乒乓球运动已经开展得很好,而作为集体项目的排球却还没有起色。大松博文在北京访问时,其新颖的训练方法引起了周恩来总理的高度重视。时任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元帅在看过大松的训练后,也提倡要脚踏实地地进行排球训练。

当时的另一个背景是中国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后的恢复期,浮夸风较严重,工作不踏实。正好排球界出现了这样的机会,周恩来总理就非常明智地抓住了。

机遇

文革后期的1972年4月,国家体委要求各省运动队恢复正常训练。1976年6月,袁伟民走马上任重新组建中国女排,并召回了一批已为人母的老队员;同时也挑选了一批年轻选手,后来“三连冠”时的主力曹慧英、杨希、陈招娣都是15岁左右。重新组建的中国女排处于上升期,在大赛显露锋芒也是时间问题。

外力因素

1979年,国际奥委会恢复了中国的合法席位,这样中国女排就有机会在更多的国际大赛中露面。当时,中国男排战绩有所滑坡,而中国女排却不断取得好成绩,逐渐成为当时国人最为关注的项目之一。1979年,中国女排战胜日本队,首夺亚锦赛冠军,并成为“三大球”中率先“冲出亚洲”的队伍。

国家需要

当时中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整个社会处于百废待兴又充满希望的状态,但中国朝哪走并不明确。此时,中国女排站了出来,使得迷茫中的老百姓看到了希望。1981年,中国的跳水、体操和乒乓球取得了许多辉煌,但排球因其集体作战,以及对抗的激烈程度,还是带给国人最深的触动。

北大学子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国”的口号。这一年,中国男排取得世界杯参赛资格;中国女排以7连胜首夺世界杯。中国人的自尊、自强在的排球赛场酣畅淋漓的扣杀中,得以体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女排精神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女排精神到底是什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3-10

女排精神是中国女子排球队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精神的总概括。其具体表现为: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

她们在世界排球赛中,凭着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精神,五次蝉联世界冠军,为国争光,为人民建功。她们的这种精神,给予全国人民巨大的鼓舞。国务院以及国家体委、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和全国妇联号召全国人民向女排学习。

扩展资料:

女排精神的产生元素:

1、外教作用

20世纪60年代,有“魔鬼教练”之称日本著名排球教练大松博文带领日本女排创下175场连胜的奇迹。1964年至1965年,大松博文应周恩来总理邀请,3次来华,帮助训练中国女排。由此,中国女排引入“魔鬼式”训练法,大运动量和多球训练也被引入到其他项目中。

日本教练在训练中很注重严格要求、团结协作、顽强拼搏,这也是“女排精神”最初的源头。大松博文开创了外教来华执教的先河,从此,吸收了先进技战术理念的中国女排逐渐崛起。

2、国家领导

当时乒乓球运动已经开展得很好,而作为集体项目的排球却还没有起色。大松博文在北京访问时,其新颖的训练方法引起了周恩来总理的高度重视。时任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元帅在看过大松的训练后,也提倡要脚踏实地地进行排球训练。 当时的另一个背景是中国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后的恢复期,浮夸风较严重,工作不踏实。正好排球界出现了这样的机会,周恩来总理就非常明智地抓住了。

3、机遇

文革后期的1972年4月,国家体委要求各省运动队恢复正常训练。1976年6月,袁伟民走马上任重新组建中国女排,并召回了一批已为人母的老队员;同时也挑选了一批年轻选手,后来“三连冠”时的主力曹慧英、杨希、陈招娣都是15岁左右。重新组建的中国女排处于上升期,在大赛显露锋芒也是时间问题。

4、外力因素

1979年,国际奥委会恢复了中国的合法席位,这样中国女排就有机会在更多的国际大赛中露面。当时,中国男排战绩有所滑坡,而中国女排却不断取得好成绩,逐渐成为当时国人最为关注的项目之一。1979年,中国女排战胜日本队,首夺亚锦赛冠军,并成为“三大球”中率先“冲出亚洲”的队伍。

5、国家需要

当时中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整个社会处于百废待兴又充满希望的状态,但中国朝哪走并不明确。此时,中国女排站了出来,使得迷茫中的老百姓看到了希望。1981年,中国的跳水、体操和乒乓球取得了许多辉煌,但排球因其集体作战,以及对抗的激烈程度,还是带给国人最深的触动。

北大学子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国”的口号。这一年,中国男排取得世界杯参赛资格;中国女排以7连胜首夺世界杯。中国人的自尊、自强在的排球赛场酣畅淋漓的扣杀中,得以体现。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女排精神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首先,女排精神是一种集体主义精神,就是大家团结协助,共同面对,共同奋斗去争取胜利;
其次,女排精神是一种在平时兢兢业业刻苦训练学习,到关键时刻,在逆境中全力以赴,不放弃,不抛弃,奋勇争先的精神;
最后,女排精神是一种不断追求卓越,不断进步强大,勇攀事业高峰的精神。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6-11-24
女排精神——团结就是力量,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也可以说是知道不会赢的情况下依然团结、拼搏、坚持、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