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现存最早的一幅山水卷轴画是什么

美术类试题

国现存最早的一幅山水卷轴画,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山水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该画用青绿重着色法画贵族春游的情景,用笔细劲有力,设色浓丽鲜明。

图中的山水“空勾无皴”,但远山上以花青作苔点,已开点苔的先声。人马体小若豆,但刻画一丝不苟。

扩展资料:

《游春图》是隋朝画家展子虔创作的绘画作品,绢本、青绿设色,画上有宋徽宗题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绘画馆。

图中展现了水天相接的情形,上有青山叠翠,湖水融融,也有士人策马山径或驻足湖边,还有美丽的仕女泛舟水上,熏风和煦,水面上微波粼粼,岸上桃杏绽开,绿草如茵。

画家用青绿重着山水,用泥金描绘山脚,用赭石填染树干,遥摄全景,人物布局得当,开唐代金碧山水之先河,在早期的山水画中非常具有代表性。该画是展子虔传世的唯一作品,也是迄今为止存世最古的画卷。

画卷首段近处露出倚山俯水一条斜径,路随山传,自到妇人立于竹篱门前才显得宽展。山此向上,山限岸侧,树木掩映,通过小桥,又是平坡,布篷游艇,溶于其中。

下端一角,便是坡陀花树,围绕山庄。描绘出明媚春光和游人在山水中纵情游乐的神态。各种花树点满山野,桃红柳绿,相映成趣。

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游春图》是展子虔唯一传世的代表作,也是世界上存在最早的画卷,它的存在,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绘画史、艺术史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游春图》出现之前,中国早期的山水画通常是“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也就是说,绘画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比山还要大,而对于水的绘画,却永远不会有波光粼粼的形态,而是犹如一潭死水般地停留在画布上。

可见,在展子虔之前的,尤其是南北朝时期的山水画仍然存在很多不足,这些画家们通常无法把握好山水、人物的比例关系,也不能完美、生动地展现山水的飘逸之感。

而《游春图》出现之后则打破了这种限制,全图无处不展现着一种空问之美,人物、山水疏密安排十分得宜,展现着自然界的交替、交换与重叠。

游春图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山水画承上启下的代表作品,不仅仅在于画面呈现的内容,更在于它异于前人的创作手法和审美取向,展现出了于方寸之地尽显千里之姿的艺术特点。

《游春图》构图壮阔沉静,设色古艳,富有典丽的装饰意味,体现出承上启下的风格,也标志着山水画即将进入成熟期,他在山水画上所达到的成就及其绘画方法,直接开启了唐代画家李思训、李昭道父子金碧山水的先河。 

1980年5月27日华国锋到日本进行正式访问时,赠给日本天皇的礼品中,就有一幅中国现代女画家临摹的隋朝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游春图

                 百度百科——国宝传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7

《游春图》

相关介绍:

《游春图》,迄今为止存世最古的画卷,画家用青绿重着山水,用泥金描绘山脚,用赭石填染树干,遥摄全景,人物布局得当,开唐代金碧山水之先河,在早期的山水画中非常具有代表性。

《游春图》是隋朝画家展子虔创作的绘画作品,展子虔在山水画上所达到的成就及其绘画方法,直接开启了唐代画家李思训、李昭道父子金碧山水的先河,因而被后世誉为“唐画之祖”。

扩展资料

《游春图》该图以全景方式描绘了广阔的山水场景,图中除描绘了山水树石外,还描绘了白云出岫,杂以楼阁、院落、桥梁、舟揖,并点缀着踏春赏玩的人物车马,展示出一幅杏桃绽开、绿草如菌、水波粼粼,春风荡漾的春日融融之景象。 

合理地处理画面关系,使得展子虔对画面的比例、深度等都能有十分准确的把握,并根据其特点,进行处理和变化。

《游春图》正是由于这种十分合理的处理和变化,才能够使得山水画的构造变得更加符合现实,使得该画变化成了“超然物外”的穿插构图,形成隋代山水画的新格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游春图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4-20
山水画的鼻祖是隋朝的展子虔,《游春图》是其传世的唯一作品,也是迄今为止存世最古的山水画卷,展子虔在山水画上所达到的成就及其绘画方法,直接开启了唐代画家李思训、李昭道父子金碧山水的先河,至五代十国山水画达到鼎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05-19
。《游春图》是展子虔唯一留传下来的作品,也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卷轴式山水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