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影视剧的编导是万事收尾难?

如题所述

虽说万事开头难,但影视剧的编导却是万事收尾难,“行百里者半九十”。

你可能一个好的灵感、好的题材,但要把题材创作得天衣无缝、完美收关,却要受到几个因素影响:

一、创作者自身局限性。创作者创作过程,有灵感迸发期,也有瓶颈期。当灵感枯竭时,创作难以前行;但受限于外部环境,不得不前行。这时创作者只有草草收工了。类比下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在诸葛亮死后不就质量下滑了?金庸大师的《倚天屠龙记》烂尾 了吗?古龙大师作品的烂尾率更是惊人。

二、时间。影视制作时间的不良影响有两种:一种是时间不足,制作时间太有限了,开头阶段时间比较充裕,可以尽情发挥,等到结尾阶段时间可能就不够了。影视制作的时间控制是一大难题。例如《权力的游戏》,马丁老爷子的原著还没写完,影片不得不往后拍,只能牺牲影片质量了。另一种是时间过足,制片方为了赚钱考虑要求延长剧长,越拖越长,最终就烂尾了,例如《外来媳妇本地郎》播了几千集,现在越来越不能看了。

三、资金预算。资金预算是有限的,增加投资不是无限的。著名导演姜文就不知道预算为何物,但其他导演哪有姜文这种影响力?资金缺乏时,只能委屈求全了。所以,《新三国》后期几乎没有打斗场面,战场来来回回在一处,就是缺钱呢。

四、资本家。资本家制片时,自然要迎合市场,获取利润,,他的考虑与编导多数不是一致的。但资本家能力不足,话语权却大。一旦资本家脑子短路了,对影片会造成极大的影响。例如《破冰行动》李墨之强行进入,成为影视质量的“杀猪刀”,为《破冰》烂尾作出卓越贡献。

五、审查。审查是政府意识形态把关的工具。一部影视采取“坏人做大——好人逆袭”的套路时,
“坏人做大”这部分的审查肯定没有“好人逆袭”审得严。毕竟“好人逆袭”奠定了影视的思想和基调。为了迎合审查条款,编导不得不对情节进行加工改造,造成难以复加的影响。例如美国1930-1956年曾经有过电影内容审查法规《海斯法典》,对于犯罪、性、宗教、演员的服装等12类禁止内容做出了事无巨细的规定(曾被希区柯克大师无情嘲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