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侯大师隐居30年住毛坯房、吃清水煮菜,后来怎样?

如题所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这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里所说的南山,指的就是终南山。

众所周知,终南山自古以来就是道家圣地之一。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雅士慕名而来,聚集于此,世称“天下第一福地”。因其风景秀丽、资源丰富,吸引了无数隐士。这些世外高人爱好名山大川,隐匿山中,不问世事,俨然神者姿态。

终南独秀,翠华山,上善池,道教庭楼观台,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稀有的物种,灿烂的文化传承,优美的传说,这些都是历来人们热衷隐居终南山的主要缘由。

名山多隐士

在古代,百姓们对陶渊明,谢灵运等诗人非常崇拜,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是尊为偶像。

因为这些人能做到淡薄名利,放下一切,只身徜徉山水之间,与天地自然合二为一。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以。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王维的一首《送别》,诉尽了官场的不得志,归隐终南山隐居之意跃然纸上。诗人有意避开世事的纷扰,让心灵回归宁静。

似乎一说到终南山,人们便会想到重阳宫、活死人墓,有没有活死人墓不知道,重阳宫倒是真实存在的。

据说仙家吕洞宾曾在终南山修行,之后又有道教创始人王重阳,至今重阳宫还巍然屹立山巅。

相传,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先生就曾骑牛归隐终南山,寿终一百零一岁。“寿比南山”,一说由此而来。

西周的开国元勋姜子牙,在入朝为官前曾在终南山的磻溪谷隐居。他以无钩之勾垂钓江边,偶遇周文王,文王求贤若渴,诚恳相邀。

后以83高龄出山,官拜丞相,辅佐武王伐纣,建功立业,打下了周朝五百多年的江山。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西汉著名谋臣张良,在功成身退之后,不恋权位,放弃侯爵,神游终南山。无疑,终南山是最好的归隐之处。

唐朝孙思邈在成名之前就隐匿终南山,他爱好道家老庄学说,由于医圣高明而名声鹊起,后被世人请出山中,一生济世为人,著书立说,被奉为“医圣”。

可见,终南山不仅是隐居佳地,也是登峰造极之捷径,“终南捷径”便由此而来。

终南第一隐士

古往今来,隐居山野的名人闲士举不胜举。古有老子,姜尚,今有但侯大师。是的,他被称为“终南第一隐士”。

听说这位大师是年轻时候便长住山中,一待就是三十余年,可见他内心十分地坚定。家人不能理解他的意图和想法,曾几次三番进行劝阻,他丝毫没有动摇,什么都改变不了他一心向道的决心。

有人说他没有孝义,也有人说他太傻,也有人说他太自私……

生而为人,都有选择如何生活的权利。

有的人喜欢追名逐利,有的人喜欢读书旅行,有的人喜欢田园生活……

不必在乎他人的眼光,人生只这一世,达官贵人也好,布衣百姓也罢,都是殊途同归。

听从内心的声音,勇敢去做最真的自己。

世人不知道这位大师是为了什么才抛弃红尘,转而遁入山中修道。或许他是厌倦了尘世的喧嚣,也或许是饱受了情感的创伤,又或许是他性本恋丘山,自带一颗出尘之心。

大师弃尘之心不必去猜想了,但他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过着清贫如许的日子,远离是非,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初心,是很值得后人敬佩的。

“尽觉山中日月长,何心更梦白云乡”,山中的清冷孤寂,一时赏玩倒不错,长期居住日子难免单调。

越是孤寂就越显得岁月漫长,梦里感觉白云飘飘,仿佛自己已然回到悠悠故乡。

思乡之情,很正常,但坚持不下山、不还俗,却是十分的不易。

他不下山,也不回家,心急如焚的亲人只好上山来寻他。面对面的刹那间,却无法辨认出自己的孩子。

记得当时他入山之时还是个年轻的小伙子,时光流转匆匆飞逝,从风华正茂到宁静淡然,眼前人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影子。

大师的日常

古人有云:朝闻道,夕死可矣。

但侯大师就是秉着这样的信仰在用心实践着。

一日一日的过去,任星河变幻,他心中唯有道。

也许,很多人也萌生过归隐之意,却只是一时兴起,真正走上这一步却很难。

因为隐居的生活绝非想象中狭义,而是十分的枯燥乏味的。没有想象中的神雕侠侣归隐古墓,每天面对的是群山大川,山泉叮咚,晨起打坐,烧柴担水,清水白菜,素食人生……

自给自足,靠着自己的一双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年年如是。

没有任何现代化的设施,过的是完全与世隔绝的生活。

试想一下,掌上一族的人们突然几天没有了手机,日子是多么的难熬,无处安放的灵魂异常躁动,都不知道该干嘛了。而这位大师没有左邻右舍,没有手机通讯,没有电灯照明,日子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

的生活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一间简陋到不能再简陋的毛坯房,就是大师的栖身之所。他最喜欢收集晨露,道教里认为露水是一天的精华所在,而饮晨露是但侯大师每日里必做的修行课。三十年下来,大师的午餐都是清水煮白菜。偶有兴致,他会抚琴一曲,那般的自在逍遥,白衣飘飘似有仙者之感。清风明月,山水星河,鸟语花香,琴声铮铮……

此生,他不孤单,也不乏味,即使满头银发,步履蹒跚,亦是乐在其中,自我陶醉。因为心无杂念,才会心生愉悦,轻松自在。这是一种常人难以企及的超脱。名利、权势、地位,都是世人穷尽一生在不懈追求的东西。放下这些身外之物,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做不到。但人们又在心底羡慕那些逍遥山水的隐士们,羡慕他们无牵无挂,悠游自在的生活。有舍才有得。懂得放下,才能收获另一种人生。一种平静自然,稳健安逸的生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0
后来他身体越来越好,整个人的精神面貌看起来也不错,我觉得这种生活也挺惬意的。
第2个回答  2021-01-10
现在依旧在这里隐居着,居住生活非常简陋,但是他本人非常喜欢这样悠闲自在的生活。
第3个回答  2021-01-10
候大师已由当时年轻的小伙子蜕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家人见到时几乎都不敢相信,但候大师自己的生活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