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会引起肌肉萎缩吗?

如题所述

骨折常见于老年人和儿童,是指骨头或骨头结构部分或完全断裂,大部分是一个部位骨折,只有少数是多发性骨折。骨折并不是大问题,及时恰当处理就能恢复原来的功能,只有少数患者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骨折后因为长时间卧床不动,没有做好术后功能训练,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造成肌肉痉挛,以至于关节活动发生障碍,那骨折后肌肉萎缩该如何恢复呢。

为什么骨折后会出现肌肉萎缩?

1、废用性肌肉萎缩

肌肉萎缩顾名思义是肌肉体积缩小,由于横纹肌营养发生障碍,肌肉纤维变细或消失造成的。因为骨折的类型不一样,对身体的损伤程度也有很大差异。为能促进骨折端重新生长和恢复,可阻碍受伤部位活动,活动不足会加快肌肉中蛋白质降解速度或是减少蛋白质合成,使得肌肉流失速度较快。骨折后长期不活动,肌肉往往因为失用而逐渐萎缩,这就是所谓的废用性肌肉萎缩。这种情况下不必太担忧,适当的运动和康复训练就能慢慢恢复。因此骨折患者应及早做科学训练,以免进入萎缩而影响四肢功能,降低生活质量。

2、损伤引起的肌肉萎缩

骨折时可损伤肌肉结构,也有可能损伤掌控肌肉运动的神经。由于神经受到严重损伤,阻碍神经信息传递,减弱运动功能,这种情况下想要让肌肉恢复原来的结构和功能比较棘手。

骨折后肌肉萎缩该怎么办?

1、患肢非固定关节训练

一般骨折后第2天就能做主动或被动训练,患肢近端和远端没有被固定的关节向各个方向活动,控制好关节活动范围,这样能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增加骨折端的轴向压力,帮助消除肿胀,加快骨折端愈合速度,避免关节挛缩。

2、患肢肌肉训练

骨折固定部位肌肉适当的做收缩训练,不过应掌握好节奏,注意动作缓慢,能防止废用性肌肉萎缩,也能挤压骨折端,帮助骨折部位愈合。另外,把患侧肢体抬高,近端应高于心脏平面,利于消除肢体肿胀。

3、健侧肢体正常活动训练

骨折患者也应该坚持做健肢正常活动训练,能改善全身情况,预防压褥疮,以免引发泌尿系统或呼吸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同时也能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

温馨提示

骨折后康复训练至关重要,能促进渗出物和血肿部位吸收,加快骨折断端的纤维连接以及骨痂生成,避免出现粘连和僵硬,促进关节活动恢复,同时也能减少肌肉萎缩性程度,利于肌肉力量恢复,防止出现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伴有慢性病和年老体弱的患者,常常因为骨折长期卧床不起而引发坠积性肺炎,因此应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期间每2~3个小时翻身一次,适当的对身体受压部位按摩,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压褥疮。同时适度活动,防止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26
首先需要说明一下对于骨折以后的病人肌肉萎缩的原因,这主要考虑还是由于骨折以后无论是保守治疗的还是手术治疗的都需要严格的注意休息保护制动,长时间不活动就会引起肌肉废用性萎缩,针对于这种情况一般的治疗办法需要通过后期积极地进行功能锻炼来恢复正常的肌肉力量就可以的。
一般建议等到骨折的地方相对来说比较稳定,有骨痂生长了就可以进行锻炼的,一般锻炼的方法比如说下肢,可以进行伸腿、勾脚、收缩肌肉、按摩肌肉或者是进行抬腿锻炼就可以的,一般通过后期积极的进行刻苦的锻炼,大部分恢复肌肉力量是没有问题的,目的就是为将来的正常下地活动做准备就完全可以的。
骨折以后发生肌肉萎缩很常见,几乎每位骨折的病人都会发生。这种肌肉萎缩属于临床上的废用性萎缩,即组织器官不使用,会发生功能的废用,但肌组织本身的结构没有改变,还是正常结构,只是功能废用。
骨折只要发生,从骨折发生起一直到骨折愈合时间以内,都要积极预防肌肉萎缩发生或减轻肌肉萎缩的程度。只要经过正规、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萎缩肌肉可以恢复,尤其是大的肌肉完全可以恢复。
肌肉活动包括舒和张,有收缩过程,其实收缩过程就是肌肉锻炼的过程。早期骨折如果固定确切,患者不要担心活动会导致骨折移位,尤其是开放性骨折,进行开放复位内固定后,一般都很稳定,这时可以积极进行功能锻炼,比如等长收缩,等张功能锻炼。
骨折愈合晚期,可以进行抗阻力锻炼,更有利于肌肉功能恢复和肌肉萎缩恢复。
第2个回答  2021-12-26
骨折可能会导致肌肉萎缩。
因为骨折后需要局部制动,特别是肢体部位。如果发生骨折需要制动休息,避免负重。长时间的不活动,容易引起骨折部位的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后期及时进行康复锻炼也很难在短期间内使该部位的肌肉强度和力量达到较好的恢复。骨折康复期间,如果患者因为害怕疼痛,没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导致肌肉与骨折周围的组织产生粘连,致使肌肉活动受限,也会引起继发性的肌肉萎缩。因此,骨折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查,根据复查的结果和医生的指导,及时的进行康复锻炼,防止肌肉萎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12-26
出现骨折之后,不管是进行的保守治疗或者是手术治疗,骨折部位的疼痛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由于疼痛肢体的活动减少,另外,为了防止骨折的再次移位,帮助骨折的快速康复,骨折的部位通常要采取制动。

这两种方式都会间接导致肢体的活动减少,肌肉长期处于放松的状态,导致肌肉出现失用性萎缩,如果伴随有血管的损伤,会影响局部的血运,导致肌肉萎缩。如果还伴有神经损伤,会导致肢体的运动功能障碍,从而出现肌肉萎缩。所以,骨折之后是会出现肌肉萎缩。
第4个回答  2021-12-28
骨折一般不会引起肌肉萎缩,但临床上经常见到骨折患者肌肉萎缩,是因为骨折以后同时伴有软组织、肌肉损伤出血,这种情况是肌肉本身病变引起肌肉萎缩。另外,骨折以后需要长期固定制动,无法正常运动,肌肉存在废用性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