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词汇的中华不振意思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中华不振的意思:中国人面对外国的侵略熟视无睹,只是敢怒不敢言。“中华不振”是因为中国当时只是关起国门发展,发展的进度很慢,而且对于日本没有一点进攻意识,只是防守。

本题出自《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阅读理解题。

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中华不振的的含义:当时的政府腐败无能,国力衰弱,领土不完整,人民饱受帝国主义的欺凌。

不振的反义词

一、振作[zhn zu]

意思:精神旺盛,情绪饱满;使精神旺盛,情绪饱满:~有为。~精神。

造句:经过老师的教育和鼓励,他终于振作起精神。

二、振臂[zhn b]

意思:挥动胳膊,表示奋发或激昂:~高呼。~一呼,应者云集。

造句:只见他在前面振臂一呼,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开始出发了。

三、振兴[zhèn xīng]

意思:大力发展,使兴盛起来:~工业。~中华。

造句:烈士的鲜血不能白流,我们一定要发奋读书,振兴中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23
中华不振的意思:中国人面对外国的侵略熟视无睹,只是敢怒不敢言。“中华不振”是因为中国当时只是关起国门发展,发展的进度很慢,而且对于日本没有一点进攻意识,只是防守。

本题出自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阅读理解题。

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中华不振的的含义:当时的政府腐败无能,国力衰弱,领土不完整,人民饱受帝国主义的欺凌。

背后故事:

辛亥革命爆发后,周恩来带头剪去辫子,并接触进步书籍,他读光复会领袖章太炎的书和同盟会的杂志,读康有为、梁启超的文章。无论是章太炎难懂的古体文,还是梁启超的近体文,周恩来都认真阅读。

虽然进步刊物的思想侧重各有不同,但朴素爱国的道理是一脉相承的。周恩来的眼界随着阅读拓宽,思想得到升华,对事物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所以,当其他同学还从未想过为什么要念书时,周恩来已经明确地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周围的人都敢怒不敢言,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文中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等描写,细致地刻画了人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1-03
“中华不振”:指中华民族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人民遭受欺凌,敢怒不敢言。
源于《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意:中国不再振作,软弱无能 “中华不振”是因为先前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经济文化发展进度缓慢。且对于外强没有一点进攻意识,只是防守。.意思是中国人面对外国的侵略熟视无睹,只是敢怒不敢言。“中华不振”出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文
第3个回答  2022-02-08
振:振兴、强大 中华不振:指中华民族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人民遭受欺凌,敢怒不敢言。
第4个回答  2022-01-02
四年级语文课本的“中华不振”出自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课文主要写三件事。第一:12岁的周恩来离开家乡刚来到沈阳,就听到伯父叹气说“中华不振”,使得他感到疑惑不解。
第二:少年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外国人的欺侮,但是围观的中国人却怒不敢言,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话的含义。第三: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志愿:“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立志振兴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