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的与老年人相处?

如题所述

都说老人不好相处,其实不然,只不过是你不知道如何跟她们相处,不知道她们要什么罢了。照顾老人或者与他们很好的交流常常需要独特的沟通技巧和策略,采取有效的沟通技巧,增进理解,以满足老年心理需求为目标,进行全面的沟通才是最有效的相处之道。



一、多使用简单句子
沟通对高龄老人而言尤其重要。随着年龄增长,老人记忆力、理解力等大脑认知功能逐渐下降,因此沟通中避免使用抽象、复杂、晦涩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减轻老人沟通时的心理压力,增加愉悦感。
二、夸奖
子女要了解老人的心理特点,对父母心存感恩,经常夸奖会让老人获得尊严和价值感。夸奖时要贴切、真诚、有针对性,比如有的老人外貌年轻,可以说:“您比同龄人看起来年轻多啦,保养得多好呀!”


三、把握机会,劝改“毛病”
对于老人存在的不良习惯,家人要尽量包容,降低对老人的标准,不能苛求其在短时间内改变。沟通时一定要讲究方法和技巧,如果老人有饭前便后不愿意洗手的习惯,可以在老人高兴时,告诉其不卫生的习惯不利于健康,并循序渐进地督促;
四、鼓励交友
孤独、寂寞、不参加社交活动、不爱交流等是导致老人记忆力下降和认知功能退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维系好老朋友,一起看看难忘的照片,共同回忆美好的往事等,对保持认知功能很有帮助;家人可多带老人外出,结交新朋友,一起唱歌、打牌、聚会、旅游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与时俱进,充实生活。


五、换位思考
子女与老人的出生年代、生活环境及受教育状况不同,三观有很大差异,存在代沟是必然的。子女应更积极、主动和包容,出现问题时,坐下来耐心倾听老人的想法和需求,真正理解老人,并想办法解决矛盾。


常见的沟通障碍:
1、心理因素:缺乏自信心,不敢与人沟通,对人缺乏信心,或抱敌意态度,心存偏见与误解,自视过高,轻视别人,过分保护自己,或自我中心。

2、情绪障碍:伤心、喜乐、悲痛等。

3、环境因素:不理想的环境:如嘈杂、人来人往 。

4、不适合的时间:如不便讨论私隐时,就可以另选时间。

5、身体因素:视力、听觉...衰退,说话能力不足,未能掌握对方的认知能力


与老人沟通的态度

1、心态: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脸上常带微笑,让老人能感受到你的亲切感;
2.位置:不要让老人抬起头或远距离跟你说话,那样老人会感觉你高高在上和难以亲近的,应该近距离弯下腰去与老人交谈,老人才会觉得与你平等和觉得你重视他;
3.用心交流:你的眼睛要注视对方眼睛,你的视线不要游走不定,让老人觉得你不关注他,同性间可以摸着对方的手交谈;

由此可见,照顾老人或者与他们很好的交流常常需要独特的沟通技巧和策略,采取有效的沟通技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29

不少后辈感到与老年人不好相处,认为老年人脾气怪了,名堂多了,爱固执己见,有时甚至不讲道理。是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的改变,人们的生理、心理都会发生某些变化。老人从工作、劳动一线退下来后,这种变化会更大一点。

但不管怎么样,我们做儿女后辈的,都得与老人好好相处,尽好孝道。其实只要本着理解、尊重的宗旨,拿出我们儿女的“孝心、关心、耐心”来,是能与老人相处好的。

我们要理解老人记旧心态。老年人最大的一个认知特点是:往事历历在目,近景一片模糊。几十年岁月的痕迹深深的烙印在他们的心里,过往的苦难与欢乐,让他们沉浸在遥远的回忆中,是支撑他们生活的一个很重要的精神支柱。老人一般都喜欢讲述自己年轻时的成绩、荣誉与见闻,我们不管已听过了多少遍了,都要拿出耐心来倾听,这时我们可以偷点懒,“嗯”、“啊”地答应着,多听少说。如果老人过多回忆起以往的苦难,为免老人过度伤心,我们又要因势利导,帮助老人摆脱苦涩的回忆。

 没有一个愿同老人聊天的人不受老人的欢迎。与老人相处好的基本经验就是增加与老人的对话。人老后,社交圈子小了,孤独寂寞时时伴随着老人,他们特别需要与人交流,需要倾诉和陪伴,需要被人关注。我们做儿女的,要理解老人这种心理需求,尽可能抽时间多与老人说说话。多些时间陪伴老人聊天,可以让老人增强自信,乐观开朗,对防止老年痴呆症有明显效果。

如果我们不在老人身边,我们也要定时通过问候老人,不要吝啬费,多与老人聊几句。有条件上网的,可定时与老人进行音频、视频聊天。

与老人交谈态度要和蔼,说话的速度要相对慢些,语调要适中,有些老人耳聋,则须大声点。要选择老人喜爱的话题,如家乡、亲人、年青时的事、电视节目等,避免提及老人不喜欢的话题。

老人都渴望自己被肯定,我们要真诚、慷慨地多赞美他,他就高兴;万一有事谈得不如意或老人情绪有变时,我们要尽快扯开话题。在老人面前,要多讲一些开心、幽默的话语,少提生老病死之事,以免引起老人伤感。

只要我们从孝心出发,处处从关心入手,耐心地对待老人,我们定能与老人融洽地相处,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4-02

如何更好地与老年人相处?

一、人人畏惧孤独,老年人也不例外。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要求。 当人的饮食温饱等生理需求得到了解决之后,人类最难忍受的大概就是孤独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有与接近他人、避免孤独的倾向。几乎是没有人是愿意独自一人,与外界不相往来的。即使象鲁宾逊那样漂流孤岛,无法与人交往,也要养几只动物,以慰心理的寂寞。确实,每个人的生活离不开其他人,离不开个中社会组织,个人的衣、食、住、行也都离不开社会,与他人的交往、交流是势在必行的。

作为耄耋之年的老人家,更不愿意孤独终老,更渴望得到关爱…… 老年人最大的一个认知特点是:往事历历在目,近景一片模糊。几十年岁月的痕迹深深的烙印在他们的心里,过往的苦难与欢乐,让他们沉浸在遥远的回忆中,是支撑他们生活的一个很重要的精神支柱。


二、该如何友好地与老人相处?

现如今,多数老年人都是与子女分开居住的。由于长期独居,加上过往的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可能给老人留下了心理阴影,造就了老人性格孤僻、古怪。这就更需要我们有加倍的热情和耐心,去融化老人的心,取得老人的信任。

那么,如何与老人家交谈? 

1、态度: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脸上常带微笑,让老人能感受到你的亲切感;

 2、位置:不要让老人抬起头或远距离跟你说话,那样老人会感觉你高高在上和难以亲近 的,应该近距离弯下腰去与老人交谈,老人才会觉得与你平等和觉得你重视他;

 3、用心交流:你的眼睛要注视对方眼睛,你的视线不要游走不定,让老人觉得你不关注他,同性间可以摸着对方的手交谈;

 4、语言:说话的速度要相对慢些,语调要适中,有些老人撞聋(弱听),则须大声点,但还要看对方表情和反应,去判断对方需要;

 5、了解情况:要了解老人的脾气、喜好,可以事先打听或在日后的相互接触中进一步慢慢了解; 

6、话题选择:要选择老人喜爱的话题,如家乡、亲人、年青时的事、电视节目等,避免提及老人不喜欢的话题,也可以先多说一下自己,让老人信任你后再展开别的话题; 

7、真诚的赞赏:人都渴望自己被肯定,老人家就象小朋友一样,喜欢表扬、夸奖,所以,你要真诚、慷慨地多赞美他,他就高兴,那谈话的气氛就会活跃很多;

 8、应变能力:万一有事谈得不如意或老人情绪有变时,尽量不要劝说,先用手轻拍对方的手或肩膀作安慰,稳定情绪,然后尽快扯开话题;

9、有耐心:老人家一般都比较唠叨,一点点事可以说很久,你不要表现出任何的不耐烦,要耐心地去倾听老人的话。


人人都会变老,所以说在外的子女记得不论多忙都要抽空看自己的父母,要体谅老年人的不易。他们已经辛劳了大半辈子,应该有个安乐的晚年!

第3个回答  2022-04-03

俗话说老小孩,老小孩,如何与老人沟通,这可是一门学问。中国社会已经步入老龄化,意味着中国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了,而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被捧在手心,对于如何与老人沟通缺乏必要的方法。那么如何与老年人沟通呢?与老人相处的技巧有哪些呢?接下来为大家一一介绍,供大家参考。



如何与老年人沟通?


1、老人唠叨的时候要积极回应


俗话说:人老话多,树老皮多。老人家在唠叨是记忆力衰退的表现,这时候不用嫌弃,如果你实在不喜欢听,你就装作在听,时不时也要回应他们一下。


2、不要随意批评老人的观点


老人常常有一些观点让你感到过时、老套。这时候,千万不要正面去批评,伤害他们的自尊。老人家像小孩,是需要哄着的。如果您觉得老人的观念非常错误,也可以委婉的指正。


3、多聊聊他们年轻的时候


每个老人都爱聊自己的过去,说说过去的日子。忆苦思甜真的是老人家最爱干的事情。犹记得某年春晚的小品《粮票的故事》,就反映了这一社会现象。虽然老人重复过去的事情,您也别感到无聊。如果他总是重复一个话题,您可以主动询问当年老人的情况,老人一定会非常热情的回应你的。


4、夸老人的子女


子女是老人的延续,子女有出息,老人也沾光。夸老人的子女越来越好,有出息(当然不能与事实背离太远),会博得老人的欢心。


5、注意与老人沟通的禁忌


(1)、多说过去,少聊未来。面对一个耄耋之年的老者,最好少未来的事情。


(2)、不要当面说你的观点过时了、这样不对、真唠叨,这类话,会伤害老人尊严。


(3)、千万别当老人面说他们子女有什么错误或者问题。如果要说需要委婉。否则老人会觉得你在批评他自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04-03

我在孩童期很长一段时间和外婆生活在一起,而且从小又是开朗外向的性格,和很多我的爷爷奶奶辈的长辈相处也都愉快又不会有难度,包括后来也能哄得老公的外公外婆很开心。
但老人们辞世以后,我仍然心有遗憾,总觉得应该可以做的更好,却不知道怎样才是更好。


后来,我也慢慢长大,逐渐明白了对老人还能做得更多,毕竟,我,未来面临的更多的是如何和自己更亲的老人相处,如何教育和帮助我的孩子,和她的祖辈相处。
先说老人心态,无论是谁,其实都无可避免那种“凋零”的感觉:身边的亲友的离世,自己社会地位的下滑,其实都是自己这朵生命之花在凋零的体现。
还有就是,孤独,即便是主动选择的独居的老人,说是不想给别人添麻烦,不需要照顾,希望独处,但人毕竟是群居动物,她们也许可以独居,但不是与世隔绝。


最重要的是,不要让她们显得“无用”,这会令人尤其是老年人觉得挫败,真的要承认自己“老了”。
那作为晚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01   多连接。哪怕只是打电话说无用的废话,告诉他们自己的情况,天气,晚饭吃了什么,这种沟通,虽然没有信息量,却是专属的情感交流。

02   让他们做点什么。做饭,拍视频,请他们为自己出谋划策,哪怕只是衣服配色,让他们觉得你在乎他们的想法,感受,以及,他们还“有用”。
03   除了听他们念叨自己年轻时的“事迹”,还要主动给他们制造回忆和谈资。这样,起码下次他们再老生常谈的时候,你可以插入新的话题。


04   为他们打造专属仪式,让他们再做几次主角。人人其实都有玛丽苏梦,适当帮老人们实现一些吧;
05   陪他们社交。认识他们的朋友,因为你我,不管混成如何,其实永远是他们的骄傲。一起社交,既满足他们的“小虚荣”,又是你对他们生活方式认同的一点体现吧。
大概想到的就这些,反正就是,不用完全捆绑,但要常常产生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