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王船山对话400周年书信式作文文,为了纪念王船山诞辰400周年

如题所述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阳明子是他的别号,浙江余姚人.。
王夫之(1619-1692),明末清初之际思想家、史学家、学者。字而农,号姜斋,湖南省衡阳人。晚年长期居于衡阳湘西蒸左之石船山,学者故称其船山、船山先生。

近代哲学家熊十力说过他尚二王之学(阳明,船山)。在理学上,我不敢谈优劣,实在是未曾细读二者。有崇尚阳明者,有崇尚船山者,亦有二者都崇尚者。
然后在今天,虽然有船山的传,但是看得人很少。而关于阳明的书,显得很多,读得人也多。我认识的企业家中,亦有认真研读阳明的《传习录》,并作为企业的精神推崇。而除却理学之外, 王船山在诗(《姜斋诗话》等),史(《读通鉴论》等)等方面亦颇有成就。但今人不是作专门研究,恐怕是对此知之不多。 阳明的诗与文,记得《古文观止》有两篇。诗知不多,更不提其书法了。
船山先生文语晦涩,若不在古文上下一番力气,恐难懂。因此人们很难懂得他文章的价值。
大抵今人对阳明,船山的认识,应该是尚阳明者多于尚船山者,这不仅是两人同在理学上的贡献,其主要原因恐怕还是王阳明在军事上的成就,就其历史人物的全面性上说,阳明应胜出船山一筹。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和陆九渊的学术成就被合称为"陆王心学"。他的陆王心学追随者众多,发展出多个流派,对明后期影响极大。如前所述,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全能大儒,把儒家传统的"立德立言立功"三项集为一身,可以冠之以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军事家等等。王船山当然也很厉害,他是晚明时期著名的三大思想家,著名的"循天下之公"的思想就是他提出的,他和黄宗羲,顾炎武合称晚明三大启蒙思想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07
作者:亦庭策划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459570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这里青山绿水,丘陵起伏。四月,莺飞草长,空气清新扑鼻。衡阳县曲兰镇湘西村菜塘湾的中午,天空闷闷的,乌云奔腾,包围在天边的四周,但头顶却时不时有太阳光亮过。村子静悄悄的,除了水圳里的青蛙咕叫,除了因周末路上偶尔行走着的几个从中学放学回来的年轻伢子和妹子,一切都归于沉静。在这明末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夫之(王船山)的故居,似乎大家都在学习他们引以为傲的大师,也在思考而不吵闹。这样,我也学着他们的悄无声息,像一条蛇一般悄悄地钻进了“湘西草堂”。

湘西草堂就是王夫之的住所。

湘西草堂在一个土山丘下。因土山丘过于低洼,甚至很难看出是山,而只是像湖南人惯于在建造房子的屋后填了一点土,将房屋围起来,栽上一些树木,而叫围壕的地方。船山先生的故居亦如此。

但这故居风水极好。房屋后是层级的、像金字塔一般缓缓升高的山,而在草堂左右两侧靠后的山却往后退,让出两条垅。两垅似两龙,让出的位置开阔而有形,延伸的、凸出的却正是船山先生的故居——草堂位置,也即老百姓说的“湾”。

虽住在湾里,但王夫之却一生硬朗,不弯不折,在面对清廷时,硬朗得似一根钢管。

王夫之是明朝的旧臣。明朝灭亡后,在家乡衡阳抗击清兵。失败后,隐居石船山(船山别名的来历如此),从事思想方面的著述。晚年身体不好,生活又贫困,写作时连纸笔都要靠朋友周济。每日著述,以至腕不胜砚,指不胜笔。在71岁时,清廷官员来拜访他这位大学者,想赠送些吃穿用品。可他虽在病中,但认为自己是明朝遗臣,拒不接见清廷官员,也不接受礼物,并写了一副对联,以表自己的情操。对联的内容是: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

这里“清”指清廷,“明”指明朝。王夫之借这副对子表现了自己的晚节,也体现了自己的铮铮傲骨。

这个傲骨老头虽然到晚年时,贫病交加,似无风采可言,但你绝对想象不到他在人生如日中天时做的那些惊天动地的事。那就是,和老毛在井冈山一样,为了理想,为了民族,为了大汉,带着队伍与清廷抗衡,打游击。

请看如下记录:

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月,张献忠所部攻克衡州,艾能奇招纳地方贤能,拘王夫之的父亲王朝聘为人质。王夫之刺伤自己的脸和腕,伪伤救出其父王朝聘。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王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