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在凌迟处死的时候是如何表现的?

如题所述

忠奸自古难以清除划分,看似大忠,实则大奸。评判忠奸的角度和立场不同,所得结果也有不同。明末,各地起义军风起云涌,大明王朝危在旦夕。袁崇焕就在此时崛起,对于崇祯皇帝来说,他对袁崇焕可以说是爱恨交加。曾几何时,袁崇焕也是大明王朝铮铮忠骨的救命恩人,稳定北方边境。但是袁崇焕就像他的人生命运和身后评价一样,是一分为二的。他,有能力,可以力挽狂澜,但同时他又率性而为,目中无人。将大明王朝的千里边防毁于一旦。这样一个看似人格分裂的人物,最终难以让年轻而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忍受,皇命下来,袁崇焕被足足割了3543刀,凌迟处死。

据张岱的《石匮书后集》记载,对于当时袁崇焕受刑而死的情景做了详细描述。公元1630年八月十六日这天,在北京的西四牌楼,这个地方明朝时期称为“西市”,到了今天,就是北京的西四大街十字,袁崇焕受到了封建王朝最严厉最残酷的刑罚——凌迟。而其罪名,则是谋反罪,欺君之罪。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当时受刑的场面堪比一场人间炼狱。

计六奇的《明季北略》对这件事也做了描述,据称,当时在刽子手在割了3543刀以后,皮肉已模糊难视。这个时候,旁边围观观刑的百姓,开始了一场“买肉大战”,人们拿出银子,争相从刽子手里买袁崇焕的肉,一钱买一块肉。买的肉正是袁崇焕身上的。拿到肉以后,百姓们顺手就生吃了,边吃边骂。没一会儿,就卖完了。《石匮书后集》又记载到,拿到肉的百姓一口喝着烧酒,一口吃着袁崇焕的肉,嘴上还大骂卖国贼。之后,将骨头用刀斧剁碎,只剩下一颗头,被用来传示九边。这种场面,仅仅是用血腥都难以形容了,如果说袁崇焕罪有应得的话,那百姓吃其肉,削其骨的行为就更加骇人听闻了。

相传,袁崇焕临死之时,还做了一首诗,叫做《临行口占》。其中有写到,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整个行刑过程中,袁崇焕没做一句辩解之言,自始至终没有发一言。这也成了袁崇焕死后人们针对他忠奸的辩论,尤其以《明史》最为他喊冤,说袁崇焕死后,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认为袁崇焕之死,是天下大冤。不管怎样,袁崇焕死的实在是太惨。也许这也正是卖国贼的下场吧。文明如今,对于卖国者,也未必没有到咬牙切齿的地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