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萤石矿床Ⅲ级成矿区带特征

如题所述

1.金塔-额济纳旗萤石矿成矿带(ⅢF-1)

位于甘肃省金塔县—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一线,呈东西向展布。属古亚洲成矿域塔里木成矿省。

大地构造单元属塔里木陆块区(Ⅲ)敦煌陆块(Ⅲ-2)柳园裂谷(Ⅲ-2-1)。

成矿带内已发现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5处,其中中型1处,其余为小型矿床。

典型矿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七一山萤石矿。矿床赋存于华力西期花岗岩与志留系大理岩内外接触带,矿体呈脉状,CaF276.49%~91.89%。

2.河西走廊萤石矿成矿带(ⅢF-2)

位于甘肃省高台县—永昌县一带,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属秦祁昆成矿域阿尔金-祁连(造山带)成矿省。

大地构造单元属秦祁昆造山系(Ⅳ)北祁连弧盆系(Ⅳ-1)走廊弧后盆地。

成矿带内已发现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3处,其中大型1处,中型矿床2处。萤石矿均呈脉状,受断裂、构造破碎带控制,矿体充填于变质岩或流纹斑岩和花岗岩中,CaF231.04%~95.04%。

典型矿床:甘肃省高台县七坝泉萤石矿。矿体呈脉状,为低温热液充填型,赋存于南山系深变质岩层内,矿体围岩为黑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母长石石英片岩和中粒砂岩。萤石矿脉受构造破碎带及节理控制,CaF271.47%~95.04%。

3.四子王旗萤石矿成矿带(ⅢF-3)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二连—四子王旗—白云鄂博一线,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属滨太平洋成矿域大兴安岭成矿省。

Ⅰ级(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属天山-兴安蒙造山系(Ⅰ)。Ⅱ级构造单元(大相,下同)属大兴安岭弧盆系(Ⅰ-1)和包尔汉图-温都尔庙弧盆系(Ⅰ-8)。Ⅲ级构造单元(相,下同)属锡林浩特岩浆弧(Ⅰ-1-6)、温都尔庙俯冲增生杂岩带(Ⅰ-8-2)。

成矿带内已发现大型沉积改造型萤石矿床2处,中型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2处。沉积改造型萤石矿床呈层状,赋存于结晶灰岩中,CaF237.02%~80.39%。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呈脉状,受构造裂隙控制,主要矿体分布在花岗闪长岩内接触带,CaF261.24%~75.63%。

典型矿床: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苏莫查干敖包萤石矿。矿体呈层状,赋存于下二叠统大石寨组三岩段结晶灰岩中,属沉积改造型萤石矿床。矿石成纹层状、条带状、微细粒状交代大理岩(弱改造),有固定层位,与围岩产状一致。

4.内蒙古东部萤石矿成矿带(ⅢF-4)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化德县一线,呈北北东向展布,属滨太平洋成矿域大兴安岭成矿省。

Ⅰ级(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属天山-兴安蒙造山系(Ⅰ)。Ⅱ级构造单元属大兴安岭弧盆系(Ⅰ-1)和包尔汉图-温都尔庙弧盆系(Ⅰ-8)。Ⅲ级构造单元属锡林浩特岩浆弧(Ⅰ-1-6)、温都尔庙俯冲增生杂岩带(Ⅰ-8-2)。

成矿带内已发现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10处,其中中型2处,其余为小型。萤石矿均呈似板状、脉状,受断裂、构造破碎带控制,CaF2平均品位45.74%~80.58%。

典型矿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苏达勒萤石矿。矿体呈脉状,产于闪长岩体与林西组外接触带的北东向破碎带内,属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CaF2平均品位45.74%。

5.冀北-辽西萤石矿成矿带(ⅢF-5)

位于河北省康保县—平泉县—辽宁省阜新市一带。呈东西向展布,属滨太平洋成矿域华北(陆块)成矿省。

Ⅰ级(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属华北陆块区(Ⅱ)。Ⅱ级构造单元属晋冀陆块(Ⅱ-2)、大青山冀北岩浆杂岩(Ⅱ-3)和阴山-冀西北陆块(Ⅱ-4)。Ⅲ级构造单元属遵化岩浆弧(Ⅱ-2-1)、冀北岩浆弧(Ⅱ-3-1)、承德-建平再造杂岩带(Ⅱ-3-2)和色尔腾山-冀西北岩浆弧(Ⅱ-4-2)。

成矿带内已发现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12处,其中大型1处,中型7处,小型4处。矿体呈脉状,少量呈似层状和扁豆状,受断裂、构造破碎带控制,产于侏罗纪的凝灰角砾岩、安山质凝灰岩、砾岩、砂岩等的断层构造破碎带、太古界大营子组大理岩与燕山期花岗接触带部位和含燧石条带结核白云质灰岩的破碎带中。

典型矿床:河北省平泉县郝家楼萤石矿。矿体呈脉状,产于侏罗纪的凝灰角砾岩、安山质凝灰岩、砾岩、砂岩等的断层构造破碎带中,属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

6.鲁东萤石矿成矿带(ⅢF-6)

位于山东省东部平度—郯城县一线,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属滨太平洋成矿域华北(陆块)成矿省。

Ⅰ级(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属华北陆块区(Ⅱ)。Ⅱ级构造单元属胶辽陆块(Ⅱ-1)。Ⅲ级构造单元属陈台沟-沂水古陆核(Ⅱ-1-1)、胶辽裂谷(Ⅱ-1-2)。

成矿带内已发现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10处,其中中型矿床3处,小型矿床7处。单一萤石矿8处,重晶石伴生萤石矿2处。矿体呈脉状,受断裂构造控制,产于变质岩、花岗闪长岩和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体中。矿体为萤石石英脉,CaF2品位29%~90%。

典型矿床:山东省平度县三合山萤石矿。矿体呈脉状,产于断裂构造带中。

7.豫南萤石矿成矿带(ⅢF-7)

位于河南省洛南县—信阳市一线,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属滨太平洋成矿域华北(陆块)成矿省。

Ⅰ级(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属华北陆块区(Ⅱ)。Ⅱ级构造单元属豫皖陆块(Ⅱ-6)。Ⅲ级构造单元属太华-登封岩浆弧(Ⅱ-6-2)、华北南缘陆缘盆地。

成矿带内已发现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11处,其中大型2处,中型5处,小型4处。矿体呈脉状,受断裂构造控制,产于燕山期晚期中—粗粒似斑状花岗岩的断裂破碎带和前震旦系变质岩中。

典型矿床:河南省嵩县陈楼萤石矿。产于燕山期晚期中—粗粒似斑状花岗岩的断裂破碎带中,为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萤石矿。CaF2平均品位为70.61%。

8.鄂东北萤石矿成矿带(ⅢF-8)

位于湖北省随州市—大悟县一线,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属滨太平洋成矿域秦岭-大别成矿省。

Ⅰ级(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属秦祁昆造山系(Ⅳ),Ⅱ级构造单元属秦岭弧盆系(Ⅳ-10)、大别-苏鲁地块(Ⅳ-11)。Ⅲ级构造单元属北秦岭岩浆弧(Ⅳ-10-2)、武当陆缘裂谷(Ⅳ-10-7)、大别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系折返带(Ⅳ-11-1)。

成矿带内已发现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4处,其中大型1处,中型1处,小型2处。矿体呈脉状,产于变质岩系中,受断裂构造控制,为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萤石矿。

典型矿床:湖北省红安县华河萤石矿。矿体呈脉状,产于前震旦系变质岩系裂隙中,矿石中CaF2含量一般在85%以上。

9.皖南-赣北萤石矿成矿区(ⅢF-9)

位于江西省德安县—江苏省吴县一带,总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涉及江西省北部、安徽省东南部和浙江省西部。属滨太平洋成矿域扬子成矿省。

Ⅰ级(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陆块区(Ⅵ)。Ⅱ级构造单元属下扬子陆块(Ⅵ-1)。Ⅲ级构造单元属下扬子(苏皖)前陆盆地(Ⅵ-1-1)、怀玉山-天目山被动边缘盆地(Ⅵ-1-2)、幕阜山(鄂东)被动边缘盆地(Ⅵ-1-4)、江南古岛弧(Ⅵ-1-6)。

成矿区内已发现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19处,多为大中型萤石矿床。矿体呈脉状、似囊状,扁豆状。产于震旦、寒武、奥陶、侏罗系等地层的断裂带、断裂破碎带中,受断裂带控制,其围岩有灰岩、白云质灰岩,晶屑凝灰岩和燕山期花岗闪长岩等。属低温热液充填矿床。

典型矿床:浙江省常山县八面山萤石矿区高坞山萤石矿、江西省德安县洪溪坂萤石矿。

浙江省常山县八面山萤石矿区高坞山萤石矿: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脉状。层状、似层状矿体产于大理岩化灰岩、泥质灰岩、大理岩层间破碎带内。脉状矿体产于断裂带构造裂隙内。

10.浙中萤石矿成矿区(ⅢF-10)

位于浙江省中部江山县—象山县一线,呈近东西向展布。属滨太平洋成矿域华南成矿省。

Ⅰ级(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属武夷-云开-台湾造山系(Ⅴ)。Ⅱ级构造单元属郴州-萍乡-江绍结合带(Ⅴ-1)、华夏地块(Ⅴ-3)、东南沿海岩浆弧(Ⅴ-4)。

成矿区内已发现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60处,多为大中型萤石矿床。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似囊状。成矿区内大部分萤石矿产于上侏罗统次火山岩体内、上侏罗统晶屑凝灰岩和燕山期花岗闪长岩接触处之断裂带中,少部分产于中下元古界陈蔡群变质岩中,受断裂破碎带控制,属中低温热液脉状充填类型。

典型矿床:浙江省武义县杨家萤石矿、浙江省遂昌县湖山萤石矿。

浙江省武义县杨家萤石矿:矿床岩层由上侏罗统磨石山组及永康组的火山岩系组成,矿体受北东-南西向断裂所控制,并赋存于该断裂破碎带中。呈较规则的脉状产出,CaF2平均含量52%,属中低温热液充填矿床。

11.粤东-闽北萤石矿成矿区(ⅢF-11)

位于广东省河源县—福建省邵武—浙江省云和县一线,总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属滨太平洋成矿域华南成矿省。

Ⅰ级(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属武夷-云开-台湾造山系(Ⅴ)。Ⅱ级构造单元属华夏地块(Ⅴ-3)。

成矿区内已发现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32处,多为大中型萤石矿床。矿体主要呈脉状,产于变质岩和沉积岩的断裂破碎带和裂隙中,受断裂破碎带控制,属中低温热液脉状充填类型萤石矿床。

典型矿床:福建省将乐县常口萤石矿、浙江省龙泉县八都萤石矿。

福建省将乐县常口萤石矿:矿体赋存于晚侏罗世肉红色似斑状中粒钾长花岗岩岩体外接触带的北东东向断裂破碎带硅化角砾岩中,受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呈脉状产出,CaF253.03%。

12.粤北-湘南萤石矿成矿区(ⅢF-12)

位于湖南省醴陵县—广东省南雄县一线,呈南北向分布。属滨太平洋成矿域华南成矿省。

Ⅰ级(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属武夷-云开-台湾造山系(Ⅴ)。Ⅱ级构造单元属罗霄-云开弧盆系(Ⅴ-2)、华夏地块(Ⅴ-3)。Ⅲ级构造单元属罗霄岩浆弧(Ⅴ-2-1)。

成矿区内已发现单一萤石矿床11处,伴生型萤石矿床2处。单一萤石矿床为热液充填型,以大中型矿床为主。

单一萤石矿矿体呈脉状,产于燕山期早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震旦系砂岩、板岩地层接触带附近及花岗岩体内硅化破碎带中,受断裂破碎带、构造裂隙控制,属断裂、裂隙充填中低温热液矿床。

典型矿床:湖南省衡南县双江口萤石矿,矿体产于花岗岩体内硅化破碎带中,呈脉状,为中温热液充填石英脉型萤石矿床。

伴生型萤石矿:典型矿床为湖南省郴县柿竹园钨锡钼铋伴生萤石矿床,主矿种为钨、锡、钼、铋,萤石为伴生矿产,矿床赋存于中生代花岗岩岩株与上泥盆统佘田桥组灰岩接触带内,属接触交代型钨多金属矿床。

13.桂南萤石矿成矿带(ⅢF-13)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玉林市一线,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属滨太平洋成矿域华南成矿省。

Ⅰ级(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属武夷-云开-台湾造山系(Ⅴ)。Ⅱ级构造单元属罗霄-云开弧盆系(Ⅴ-2)。Ⅲ级构造单元属六万大山-大容山岩浆弧(Ⅴ-2-3)、钦防残余盆地(Ⅴ-2-4)、十万大山断陷盆地(Ⅴ-2-5)。

成矿带内已发现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5处,其中大型1处。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于印支期花岗岩体中的断裂带内、花岗岩及白垩系红色砂砾岩的断裂带中。受断裂破碎带、构造裂隙控制,属断裂、裂隙充填中低温热液矿床。

典型矿床: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县北市萤石矿。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于北西向断层中,矿体围岩为花岗岩及白垩系红色砂砾岩,平均含CaF272.5%,为一大型矿床。

14.渝南-贵北萤石矿成矿带(ⅢF-14)

位于重庆市武隆县—贵州省沿河县一线,属滨太平洋成矿域扬子成矿省。

Ⅰ级(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陆块区(Ⅵ)。Ⅱ级构造单元属上扬子古陆块(Ⅵ-2)。Ⅲ级构造单元属川中前陆盆地(Ⅵ-2-3)、扬子陆块南部碳酸盐台地(Ⅵ-2-4)。

成矿带内已发现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22处,均为小型矿床。其中单一萤石矿19处,伴生萤石矿3处。

单一萤石矿矿体呈脉状、扁豆状、透镜状,产于奥陶系宝塔组灰岩与志留系页岩的北西向断裂破碎带中。为受断裂控制的中温热液充填型矿床。矿石类型以块状萤石和含重晶石萤石为主。CaF2平均品位40.82%~86.63%。

伴生型萤石矿:主矿种为重晶石,萤石为(共)伴生矿产。产于奥陶系红花园组中厚层状石灰岩、寒武系楼关山白云质石灰岩中的断裂、裂隙中。与断裂构造的关系密切。为低温热液型脉状矿体。

典型矿床:重庆市黔江县筲箕滩萤石矿。矿体赋存于下奥陶统顶部,呈陡倾斜脉状产出,矿石矿物主要为重晶石及萤石。为低温热液矿床。

15.滇东南-黔西南萤石矿成矿带(ⅢF-15)

位于云南省富源县—贵州省安顺市一线,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属滨太平洋成矿域华南成矿省。Ⅰ级(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陆块区(Ⅵ)。Ⅱ级构造单元属上扬子古陆块(Ⅵ-2)。Ⅲ级构造单元属南盘江-右江前陆盆地(Ⅵ-2-8)。

成矿带内有萤石矿床9处,其中沉积改造型萤石矿床4处,热液充填型5处,以中小型为主。

沉积改造型萤石矿床:贵州省晴隆县大厂萤石矿。萤石矿是大厂锑矿的共生矿。矿体呈层状赋存于上二叠统沉积岩中。

典型矿床:贵州省晴隆县大厂萤石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