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渗水有哪些因素?

如题所述

汛期高水位历时较长时,在渗压作用下,堤前的水向堤身内渗透,叫做渗水。堤防产生渗水的主要原因有:超警戒水位持续时间长;堤防断面尺寸不足;堤身填土含沙量大,临水坡又无防渗斜墙或其他有效控制渗流的工程措施;由于历史原因,堤防多为民工挑土而筑,填土质量差,没有正规的碾压,有的填筑时含有冻土、团块和其他杂物,夯实不够等;堤防的历年培修,使堤内有明显的新老结合面存在;堤身隐患,如蚁穴、蛇洞、暗沟、易腐烂物、树根等。渗水的抢护原则应是“前堵后排”,“前堵”即在堤临水侧用透水性小的粘性土料做外帮防渗,也可用蓬布、土工膜隔渗,从而减少水体入渗到堤内,达到降低堤内浸润线的目的;“后排”即在堤背水坡上做一些反滤排水设施,用透水性好的材料如土工织物、沙石料或稻草、芦苇做反滤设施,让已经渗出的水,有控制地流出,不让土粒流失,增加堤坡的稳定性。

背水坡反滤排水只缓解了堤坡表面土体的险情,而对于渗水引起的滑动效果不大,需要时还应做压渗固脚平台,以控制可能因堤背水坡渗水带来的脱坡险情。为减少堤防的渗水量,降低浸润线,达到控制渗水险情发展和稳定堤防边坡的目的,特别是渗水险情严重的堤段,如渗水出逸点高、渗出浑水、堤坡裂缝及堤身单薄等,应采用临水截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29

外防外贴防水法,即在底板垫层上铺设卷材防水层,并在围护结构墙体施工完成后,再将立面卷材(防水层)直接铺贴在围护结构的外墙面,然后采取保护措施的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这款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案其优点是随时间的推移,围护结构墙体的混凝土将会逐渐干燥,能有效防止室内潮湿,但当基坑采取大开挖和板桩支护时,则需采取措施,以解决水平支撑部位影响地下室堵漏的问题。 外防内贴法是在底板垫层上先将永久性保护墙全部砌完,再将卷材(防水层)铺贴在永久性保护墙和底板垫层上,待地下室防水层全部做完,最后浇筑围护结构混凝土。这款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案是在施工环境条件受到限制,难以实施外防外贴法而不得不采用的一种地下室堵漏施工方法。

第2个回答  2018-01-29

由于地下室的结构和用途决定了地下室防水的复杂性。如何做好地下室防水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地下室连在一起的内外墙必须一起浇筑,外墙自防水砼,全部采用二次振捣工艺。具体施工工艺及操作办法详见地下室施工方案内相关章节内容。地下室墙面水平施工缝的防水施工处理。墙面水平施工缝加止水条的形式防止渗水。新旧砼的接缝处理。砼浇筑前24小时,施工缝用高压清水冲洗,并多次湿润砼接槎面,使新旧砼有良好的接槎。地下室管道穿墙部位防水施工方法:穿墙管应在浇筑砼前预埋套管、穿墙管与内墙角,凹凸部位距离应大于250㎜,管于管的间距应大于300㎜当穿墙管线较多时,可采用穿墙盒的封口钢板与墙上预埋角钢焊严,并从钢板上的预留浇筑孔注入改性沥青柔性密封材料或细石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