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形成于什么时期

如题所述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大约出现在东汉末年。行书的名称始见于西晋卫恒《四体书势》一文:“魏初,有钟(繇)、胡(昭)二家为行书法,俱学之于刘德升。”

行书正因其行云流水、书写快捷、飘逸易识的特有艺术表现力和宽广的实用性,从产生起便深受青睐、广泛传播。行书历经魏晋的黄金期、唐代的发展期后,在宋代达到了新的高峰,于各种书体中逐渐占居主流地位。

纵观漫长的书史,篆书、隶书、楷书的发展都存在盛衰的变化,而行书则长盛不衰,始终是书法领域的显学。历代书法大家共同书写了行书发展辉煌灿烂的历史。

扩展资料

行书是一种典型的实用性与艺术性二者兼美的书体,是书法史上的主流书体,它自然为历代书家所钟爱,也让历代书家在其中尽展其能。一千多年来,擅长行书而有成的书家可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他们构成了行书发展史上的壮观,也使行书风格的演变错综复杂。

虽然如此,仍然可以从大的方面去把握、梳理。按照书家取法的源头、变法的依据以及行书笔法的演变走向和历史已然呈现的创作风貌。

可以将行书的历史纳入四大风格体系之中:即二王行书体系,颜真卿行书体系,碑体行书体系,由早期简牍生变而成的行书体系。这四大风格体系在史的纵面上存在着先后序列,并表现为行书风格的嬗递和走向多元,在当代则呈现为共存并列状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8

1、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大约出现在西汉晚期和东汉初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成熟,“二王”的行书创立了中国书法史上的巅峰。

2、行书简介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3、书写特点

3.1 用笔特点

    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

    以欤侧代替平整;

    以简省的笔画代替繁复的点画;

    以勾、挑、牵丝来加强点与画的呼应;

    以圆转代替方折。

3.2 结构特点

    大小相兼。就是每个字呈现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

    收放结合。一般是线条短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锋为收,侧锋为放;多数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转换,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疏密得体。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中宫紧结,凡是框进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划圈的笔画留白也是越小越好。布局上字距紧压,行距拉开,跌扑纵跃,苍劲多姿。

    浓淡相融。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和草书差不多,但没那么草。

4、代表人物

  行书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人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形容其字雄强俊秀,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唐代颜真卿所书《祭侄稿》,写得劲挺奔放,古人评之为“天下第二行书”。

第2个回答  2010-04-30
行书最早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成熟,“二王”的行书创立了中国书法史上的巅峰。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04-30
按张怀瓘的说法,最早的行书,应是在实用中逐渐出现的。由于行书与楷、隶、篆体相比,写得快,很实用;与当时的章草相比,便于认识,所以在民间使
用中流传开来。 后经像刘德升这样的书法家们的提炼和加工,行书便日渐成为一种独立的书体。

到了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推动行书达到了新的高度。 王羲之被誉为“书

圣”,他主要以行书名世,代表作为著名的《兰亭序》。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 偏于楷书者,称为“行楷”;偏于草书者,称为“行草”。 与楷书相比,行书写得快捷,书写效率高;与草书相比,行书容易辨认,具有很强的普及性。
汉代其实就有,不过那时是雏形吧,行书的来源个人感觉应该是草隶,可以去看看出土的汉简,虽然看着隶书,但是已经比汉隶飘逸了很多,所以很多书家并不会强制要求学书从楷书入手,可以直接从秦篆和汉隶入手!
第4个回答  2010-04-30
按张怀瓘的说法,最早的行书,应是在实用中逐渐出现的。由于行书与楷、隶、篆体相比,写得快,很实用;与当时的章草相比,便于认识,所以在民间使
用中流传开来。 后经像刘德升这样的书法家们的提炼和加工,行书便日渐成为一种独立的书体。

到了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推动行书达到了新的高度。 王羲之被誉为“书

圣”,他主要以行书名世,代表作为著名的《兰亭序》。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 偏于楷书者,称为“行楷”;偏于草书者,称为“行草”。 与楷书相比,行书写得快捷,书写效率高;与草书相比,行书容易辨认,具有很强的普及性。所以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加以趋变适时,行书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