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所谓的“关系”在中国如此重要?

如题所述

子曾经曰过:父父子子君君臣臣。最简单的,英文里面的国家是country,还有一个意思是乡村,也就是说英文里面认为国家是乡村的放大版。而中文里面“国家”明确说明了国是放大版的家庭。整个国家就是一个庞大的家庭,家庭里面最简单的结构就是父亲母亲和子女。中国儒家文化的认同就是:整个国家整个社会就像一个大家族,是靠一个个小的家庭联系、组成起来的。维系家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感情,没有感情就组不成家庭。推而广之,每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也是彼此之间的感情,彼此之间的关系。正是因为这样的观念基础使得孔子认为“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其中也”,使得孟子认为“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禽兽也”。和西方的博爱不同,中国传统中人与人之间是有远近亲疏的分别的。这种差别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比如成语“疏不间亲”,比如我们总是对自己熟悉的人好过对大街上遇到的陌生人。中国社会也就是靠关系来维系的。可以想见,除非中国文化彻底转变,甚至被灭亡,否则中国社会都将是一个关系社会、人情社会。这是两种文化基础认知的不同造成的,没有妥协的可能。人情社会有自治的倾向,对于统治实际是不利的。在旧社会并不是问题,因为县以下各村各屯都是自治的,由大大小小家族组成,每个家族都有自治的权利。而TG的渗透能力太强,从顶到底都有组织,第一次把政权的触角深入到了乡村一级,所以拥有了其他政权所不能比拟的动员能力,对于人情社会也最不认同。(所谓党性压倒人性就是如此,类似于文革中子女举报父母之类)当今,西方文化才是世界的主流,传统文化受到的冲击是时时刻刻方方面面的,人情社会就是其中之一。西方式的契约社会对于人情的要求并不像中国社会一样深入,因此中国人就总是哀叹自己处在一个人情社会,这是阻碍发展、社会不成熟的标志云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