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幼儿园食堂出现问题怎么处理

如题所述

幼儿园食堂问题处理办法

(一)完善幼儿园食堂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专项检查,幼儿园食堂特别是部分私立幼儿园食堂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存在不愿投入和无钱投入的问题。

  1、建立进出机制。建议政府制定规定,对新建改建扩建幼儿园食堂,应当按照名厨亮灶工程建设标准实施,把幼儿园的食堂建设作为办学资格的重要条件,内部设计、施工图纸报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严格按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提出的要求规范化建设食堂,推行食堂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和厨房建设透明化;推行食堂食品安全远程视频监管。食堂基础设施对投入情况、管理情况、社会监督机制建立和执行情况等进行动态考核。新办幼儿园食堂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发放入园许可证,对原有幼儿园不符合要求的责令停止供餐。

  2、加大财政投入。把公办幼儿园食堂建设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明确各级政府的投入责任,建立投入管理机制。同时,明确幼儿园办学主体的投入责任,采取强有力的手段分期分批改造幼儿园食堂。

  3、科学布局操作场所。布局合理不仅可以提高从业人员的劳动效率,更重要的是还能避免交叉污染,增加食堂的食品安全系数。食堂无论新、改、扩建都要遵循以下二个原则:一是各加工间要相对独立;二是路径要从脏→净、从生→熟,俗话就是说不走回头路。

  (二)全面落实幼儿园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

  全面落实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完善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食品安全各项制度,配备食品安全管理员,确保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工作有序,有效推进。

  (三)全面提升幼儿园食堂管理水平

  幼儿园食堂的设备设施是基础,管理是食品安全的关键。调动办园责任人、各级政府干部、基层监管人员的管理积极性,提高管理水平,是当务之急。咸安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采取四项措施狠抓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1、全面推行大宗食品定点采购。年初通过招标,对幼儿园的米、面、油、生鲜肉、蛋类等大宗食品实行统一配送或定点采购,实现幼儿园食堂食品源头可溯、全程可控、风险可防、责任可究,确保“优质、安全、价廉”的食品输入校园。

  2、实行持证上岗制度。要求幼儿园食堂的从业人员,必须持健康证、培训合格证上岗,轮流帮厨的教师、临时帮厨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

  3、明确管理职责。建议政府制定规定,明确所在地的乡镇政府、办事处和教育、食药监管部门的管理、监督职责,公示责任领导、网格管理人员的电话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4、加强食堂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在每学期开园前对幼儿园食堂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员和食堂从业人员进行集中培训,重点就食品采购、贮存、加工制作、清洗消毒等方面进行全面讲解,同时正确引导幼儿园食堂从业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做到诚信守法,规范经营,自觉接受师生、家长和执法部门监管。

  (四)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加强与教育局部门的沟通与协作,信息共享。

  根据幼儿园的办园规模,参照《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分类制定幼儿园食堂验收标准,强制执行,并作为开办、续办幼儿园的前置条件。

  (五)健全幼儿园食品安全各项管理制度

  全面检查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制度、食品留样制度、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等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督办幼儿园食堂落实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每个环节每个岗位的责任,确保采购、加工、供应、贮存等关键环节安全可控。对于存在问题的幼儿园,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下达责令整改,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进行立案查处。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必须立即报告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时,立即妥善进行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地降低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和负面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