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明朝真正有骨气的人不是文臣,而是一群道士?

如题所述

道士对明朝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古语里说:“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与之对应的是:“乱世道士下山,盛世和尚敛财”。这两句话对还是错,只有年龄稍大的人,对人性和历史有研究的人才会有较深的了解吧。说明朝文臣有能耐的是不是傻,明朝皇帝想谁死就不能活,像正德、天启这样的,不止他们两个,弄正德、天启的是文臣。

个人看法,明朝文臣不叫能耐,而是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群道士书写了什么是能耐。如果明朝文臣算有能耐的,就不会有东林党满口仁义道德,背后贪婪,弄得国库空虚的群体存在了。像某些书上那样,刘大夏因能耐,为大明江山着想烧了郑和下西洋档案,就没有其家族成为走私集团了。连“头皮痒”和“水太凉”等类似的话有能耐的,明朝个个都能标榜千秋。

崇祯最难,国库没钱,士兵倒戈、消极怠工,明朝文臣卖给李自成粮食,卖给努尔哈赤武器,这算有能耐?当皇帝向大臣借钱时,说自己穷。李自成一来,抄出来金山银山。崇祯为什么没有继续税赋改革?真的以为崇祯看不明白吗?魏忠贤对明朝的作用?

崇祯不听话,下个死的是他。所以,崇祯穷死,也不再提向士族加税的事。明朝两大群体掌控最好、最多的资源却不交税,一个是皇室家族,一个是文官集团。

 

14-18世纪,世界50%的银子被中国赚走,崇祯穿补丁衣服,钱流入各大家族。满人入关,明朝文臣为清朝坐稳江山提供金银之库,除了家里的钱,还有智慧。明朝灭亡时,三千道士下山救世。道士身背长剑,自带干粮,凭习武和修炼协助作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