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盆的拼音

如题所述

火盆的拼音

[huǒ pén]

解释:(1)一种烧木炭的盆 (2)盛燃煤的盆

例句:大殿中除了必要的照明火盆之外就是一张十多米长的狼木桌,还有在上位的一个红狼木主位。

1、7月10日,闽籍奥运冠军何雯娜举起从圣火盆中点燃的首届青运会火炬。

2、将军两月前便令用棉纸罩着,下面放了熏笼,日夜不停捂出来的,小姐你瞧,那树下火盆还没撤呢。桩桩

3、一块歪歪斜斜的木牌插在了右边火盆的边缘,上面的血红大字让人看得触目惊心,一连三个惊叹号几乎让杜兰立刻逃跑的心都有了。

4、本就天寒地冻的时节,再加上狂风暴雪,猎户们即便是猫在家里,围着火盆都得裹得严严实实。

5、沈重听着外面的声音,在床上坐不住了,起身和妹妹一起,拿着吹火筒吹了半天才将火盆生了起来。

6、雪花闪闪亮,青松树树昂,铃儿叮叮响,吉鹿步步欢,炉火盆盆旺,美味远远香,短信频频转,快乐处处传,但愿家家好,年年逞吉祥!圣诞快乐!

7、在这四面高山的山谷里,热得令人难忍,就象在一个烧得滚烫的火盆里一样.

8、新姿将食盒置在小几上,看见火盆里的火焰暗淡,遂拿过火铲将上面覆盖的一层灰烬细心拨开,问道:“雪停了,园子里一片莹白,莫如出去赏玩?”。

9、梁双牙将老牛套上一挂车,让人将没有棉桃的棉秸拔下来,他用车拉回村里,留做冬天烤火盆的柴草,还可以做生炉子的引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23

火盆的拼音:[huǒ pén]

火盆是盛炭火等的盆子,用来取暖或烘干衣物。火盆是用泥做的,一般在秋天制作。火盆,也叫“神仙炉”,具有极强的地方风韵与传奇色彩。

据说是在“三国时期”开始使用的,传到今天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了。 从前,室内取暖多靠火炕,但屋内的热度往往不易升高,有时虽然把炕烧得滚热,也抵不住外边的风雪严寒,于是人们就发明了火盆。


解放前,大多数农家都有火盆,是冬日取暖不可缺少的器物。旧时,物质文明落后,加之农民生活素来清苦,冬日无防寒设备,就用火盆取暖。每年中秋节后,各家就挖泥打火盆。多用红泥、黄泥、黑泥,泥质好,无沙砾杂物,且粘稠细腻。

在阴凉处放上几天,过过“性气”,以防成盆后崩裂。把乱麻旧绳,拆细剁碎,为“麻道”,掺和在泥里,然后用瓦盆作“型模”,盆口朝下扣在地上,盆外敷一层草木灰,把泥拍贴在瓦盆上,放在阴凉处二、三日,取出“型模”,泥成盆状,是为半成品。

再进行加工:收口,加底,拍平,擀光(多用玻璃瓶子或秸棒)放起阴干十天半个月。严冬一至,即可盛火取暖。农家做早饭烧开锅后,就把灶膛里的火扒在火盆里压实。

彼时农家多为三代同居,火盆一般放在老人炕上。小屋子有一盆火,既可烤手又暖屋子;有时哄小孩烧土豆,妇女烧烙铁烫衣服,也颇方便,可谓“一盆多用”。

建国后一个时期,乡村不少农家还有冬天用火盆的。如今边远村屯间或有之,一般地方已不多见。

第2个回答  2022-11-18

火盆的拼音:[huǒ pén]

造句:

1、边说边拿起手边的火箸,拨了拨火盆里的炭火,细细的火星飘了起来,被众人带进来的朔风一吹,纷纷乱乱的一闪而灭。

2、大殿中除了必要的照明火盆之外就是一张十多米长的狼木桌,还有在上位的一个红狼木主位。

3、母亲先将火盆子放在床铺的中间,然后罩上被弓子,破旧的棉被严严实实地覆在上面,掖紧四个被角。

4、香喷喷的年糕,打铁飞溅的钢花,家家户户的炭火盆,偶然一声钝响的爆竹,抑或空气中飞来丝丝的火药味,交织成故乡过年的画面。

5、慈禧见到遗诏,立刻将其扔到火盆销毁,她既恨同治不念母子之情,更对阿鲁特氏有说不出的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