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分为几个种类?

如题所述

蛇的种类有眼镜王蛇、乌梢蛇、银环蛇、赤练蛇、金环蛇、黄金蟒、眼镜蛇、竹叶青、黑眉锦蛇、中国水蛇等。

眼镜王蛇:眼镜王蛇又被称为过山风、扁颈蛇、吹风蛇、山万蛇等等,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毒蛇,体长甚至可以达到5.6米。它并不属于眼镜蛇,而是属于独立的眼镜王蛇属,所以它和眼镜蛇还是不同的。这种蛇性情凶猛,行动迅速,通常捕食鸟类、蜥蜴、老鼠之类的动物,不过它还非常喜欢吃蛇类。乌梢蛇:乌梢蛇,别名:乌蛇、剑脊乌梢、黑花蛇、乌峰蛇、青蛇、乌风蛇、黄风蛇、青大将、剑脊蛇、黑乌梢、三棱子。游蛇科,体形较大的无毒蛇,体全长可达2.5m以上。乌梢蛇生活在中国东部中部东南部和西南的海拔1600m以下中低山地带平原、丘陵地带或低山地区。


银环蛇:银环蛇是眼镜蛇家族的一个成员,属于披着羊皮的狼。外表是黑色环形与白色环形错落分布,尾巴比较长,性格比较温顺。银环蛇是中国最毒的毒蛇,因为身体呈银黑双色环带交替分布而得名。银环蛇分布特别广泛,在整个中国南方、南亚、东南亚都有分布。银环蛇的毒腺比其他毒蛇都要小,分泌的毒液也少。


赤练蛇:赤链蛇是蛇亚目游蛇科链蛇属的一种,是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老挝、越南、俄罗斯的无毒蛇。在中国分布的为赤链蛇指名亚种。赤练蛇属游蛇科动物,被认为是无毒蛇,其实是有一定的毒性的,类似于达氏腺分泌的液体,遇到伤口后会引起中毒反应,不过绝大多数人可以抵抗得住,极少数人有严重中毒反应,一般来说可以忽略。


金环蛇:金环蛇,又称金甲带、金包铁、金脚带、花扇柄(客家话)、雨伞柄(潮州话)或佛蛇等它与眼镜蛇、灰鼠蛇合称“三蛇”,是中国著名的三大食用蛇之一。金环蛇是著名眼镜蛇科、环蛇属的一种毒蛇,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城市,像江西、湖北、云南、福建、海南和两广地区。


黄金蟒:黄金蟒为脊索动物门,是缅甸蟒蛇的白化突变种,是一种十分稀少的变异品种。黄金蟒属于白化的缅甸蟒,在我国,缅甸蟒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录中规定的被保护动物。黄金蟒体型巨大,一年内就可以长到3米长,只要营养跟得上,以后还会继续生长,达到5-7米都是有可能的。


眼镜蛇:眼镜蛇又称饭铲头,吹风蛇,饭匙头等。多数眼镜蛇体形很大,可达1.2-2.5米长,且眼镜蛇毒液为高危性混合毒液,十分危险,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和沙漠地区。眼镜蛇最明显的特征是颈部,该部位肋骨可以向外膨起用以威吓对手。因其颈部扩张时,背部会呈现一对美丽的黑白斑,看似眼镜状花纹,故名眼镜蛇。


竹叶青:竹叶青又叫作青竹蛇、焦尾巴、赤尾青等,是我国常见的毒蛇之一。这种蛇长得很漂亮,浑身都是翠绿色的,头部呈三角形,尾部有部分红色。竹叶青有扑火和聚居习性。昼夜活动,多在夜间寻食。竹叶青喜欢上树,常缠绕在溪边的灌木丛或小乔木上,会主动攻击人。


黑眉锦蛇:黑眉锦蛇,又称黑眉曙蛇,蛇目游蛇科锦蛇属,是一种无毒蛇,全长可达2米左右,属游蛇科中体型较大的种类黑眉锦蛇 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河北、山西、陕西等地区,是一种无毒蛇,它和王锦蛇有着同样巨大的身形,外形也相似,而且也有的地区叫它菜花蛇。


中国水蛇:中国水蛇(学名:Enhydris chinensis)是游蛇科水蛇属爬行动物,体粗壮,尾短。是我国水蛇主要代表蛇类,是一种小型水陆两栖蛇类,它们离不开水,但也不能不上岸休息,特别适合生活在沼泽地理。中华水蛇地理分布分布于我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湖北等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1-22

卵生的有:眼镜王蛇、乌梢蛇、金环蛇、银环蛇、太攀蛇、球蟒、玉米锦蛇、黑曼巴蛇等等。

胎生的有:短尾蝮、菜花原矛头蝮、红点锦蛇、死亡蛇、长吻海蛇、山蝰、锯鳞蝰等等。

部分卵生和胎生蛇的介绍:

1、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又称山万蛇、过山峰、大扁颈蛇、大眼镜蛇、大扁头风、扁颈蛇、大膨颈、吹风蛇、过山标等。卵生,6月产卵,产卵数可达51枚,卵径65.5mm×33.2mm。以落叶和枯枝筑巢穴。雌蛇有护卵习性,在巢中守护,待小蛇孵出。

2、乌梢蛇

乌梢蛇是蛇目、乌梢蛇属中体形较大的一种蛇,俗称乌蛇,乌风蛇。乌梢蛇分布范围很广,是中国较为常见的一种无毒蛇,长势快适应性强、抗病力高、很适宜人工养殖。母蛇7-8月间产卵,每次产卵7-30枚,孵化期为45-50天。乌梢蛇母蛇在公母比例中占51%,受精卵占产卵数的91.4%,自然孵化率64.6%,自然成活率30%。

3、银环蛇

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毒性极强,为陆地第四大毒蛇。银环蛇从6月下旬开始产卵,7月为高峰,8月上旬停产。

4、金环蛇

金环蛇(学名:Bungarus fasciatus),俗称金甲带、金包铁、金脚带、花扇柄(客家话)、雨伞柄(潮州话)或佛蛇等,是环蛇属的一种,是毒性很强的蛇。卵生,5—6月产卵,6—14枚于腐叶下或洞穴中。孵化期约48日。雌蛇有护卵的习性。

5、短尾蝮

短尾蝮(学名:Gloydius brevicaudus)又称草上飞、地扁蛇,剧毒,多栖息于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地区以及主要栖息于坟堆草丛及其附近。短尾蝮多于5月及9月交配。交配多出现于下午2点至晚上10点。初生仔蛇全长140—170mm。产仔多在凌晨2点到7点。整个产仔过程需要30min(4仔)到75min(8—10仔)。

6、菜花原矛头蝮

菜花原矛头蝮(学名:Protobothrops jerdonii)为蝰科原矛头蝮属的爬行动物,俗名菜花烙铁头、菜花蝮、菱斑竹叶青。7—9月是菜花原矛头蝮的繁殖季节,怀卵数5—7枚,怀卵多少与母蛇大小有关。测量成体与初生仔蛇各10条。

7、红点锦蛇

红点锦蛇,全长在l 000mm以内,体重100-200克。背鳞平滑,一条在吻背,穿过眼沿头侧向后,另2条在额部沿枕部向后,分别延续为躯尾背面的四条黑褐色纵纹。红点锦蛇是锦蛇属中卵胎生种类,怀卵数较多,6~8月产仔,产蛇4~25条。幼蛇长150—180mm,产出后就能入水游泳,体纹酷似母蛇而较为深暗,2小时后即进行第一次蜕皮。

8、死亡蛇

死亡蛇(英文名Death Adder,学名:Acanthophis antarcticus,常译作南棘蛇),是 爬虫纲有鳞目蛇亚目眼镜蛇科死亡蛇属的生物。死亡蛇是胎生(严格来说是卵胎生)动物,每年在季夏之时,雌性的死亡蛇都会生产大约十至二十条幼蛇。而目前死亡蛇最高的生产纪录,是一胎可以生产三十条幼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