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领导干部要具备的“五种思维”不包括( )

如题所述

五种思维包括: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制思维,底线思维。

要善于登高望远,不断增强战略思维。

所谓战略思维,是指从全局视角和长远眼光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客观辩证地思考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战略思维是一种科学思维方法,是一种前瞻性思维。新时代,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领导干部要放眼长远,善于站在时代前沿思考问题,要高屋建瓴,善于站在“喜马拉雅山”上的高度观察问题。要善于从当前瞻长远、从局部把握全局、从现象透视本质,做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始终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站得高,方能看得远”。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干部要通过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前瞻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

要善于把握规律,不断增强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思维。新时代,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经济社会发展。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当前,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和高质量发展新要求,领导干部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加强调查研究,看清形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破解瓶颈,统筹兼顾、协调联动。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坚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与时俱进;坚持矛盾的对立统一,科学运用两点论、两手抓等等。

要善于开拓创新,不断增强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打破常规、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科学思维。“在激烈的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领导干部树立创新思维,就是要敢为人先,敢于打破迷信经验、迷信本本、迷信权威的惯性思维,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工作的新局面。新时代,领导干部践行创新思维,要有敢于超越陈规,要转变思维习惯、突破思维定势,弘扬革新精神,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要有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百折不饶、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的勇气。领导干部不仅要勇于创新,还要善于创新。在创新问题上,领导干部必须科学把握创新的形式、途径和方法,切实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新经验、开创新局面,不断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要善于知法执法,不断增强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是指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准绳的科学思维方法。法治思维要求领导干部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始终把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新时代,领导干部要更加自觉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依法治理经济,依法协调和处理各种利益问题,避免埋钉子、留尾巴。

要树立忧患意识,努力增强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是指从客观设定最低目标出发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科学思维。底线思维是对已经存在和潜在的各种不利因素的客观分析,而不能是空穴来风、主观想象。底线思维的实质是坚持风险可控,做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时代,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要未雨绸缪、防患未然,认真评判工作中遇到的风险和可能出现的最坏局面,把应对的预案和措施谋划得更充分、更周密,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