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的读音和组词

如题所述

曾的读音:céng、zēng。

曾组词如下:

曾经、曾几何时、曾母暗沙、曾巩、似曾相识、曾国荃、曾祖父、曾经沧海、曾城、曾孙、曾祖母、曾晖、曾参杀人、不曾、未曾、曾母投杼、何曾、曾加、曾波、曾青、曾华、曾祖、曾云、几曾、曾乔、可曾、曾无与二、似曾、也曾、曾闵、曾思、孙曾、曾颜、曾坑、曾大父、曾泉、曾闳、颜曾、高曾。

曾(拼音:céng、zēng)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一般认为像蒸熟食物的器皿,是“甑”的初文。“曾”常用作副词,表示经历过、发生过某种情况或行为,读作céng。

“曾”又可读作zēng,在古籍中,其义与“乃”相似,又与“岂(能)”“怎(能)”相似。或作副词用,表示出乎意料、竟然。“曾”又有重(chóng)的意思,特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曾”也用作姓氏。

文字源流:

象形字。“曾”的甲骨文,像古代蒸食物的炊具。甲骨文中的“田”构件并非土田之田,而是用于间隔的箅子,上部的“八”像散发出的蒸汽,整体像蒸熟食物的器皿,即甑(zèng)之初文。

古代的甑,底部有许多透蒸汽的小孔,置于鬲或鍑(fù,大口的釜)上蒸煮,如同现代的蒸笼。也有另外加箅的。新石器时代已有陶甑,殷周时有用青铜铸成的。甑、鬲合在一起便是甗(yǎn)。

从西周金文开始,字形下方多出一“口”形符号,像承置甑的物件;“口”中有时加一短横(“口”中加短横是古文字中常见的现象)。篆文形体与金文相似,只是中间的“田”字有所变化(图8)。汉隶或沿袭金文。楷书字形与小篆近似,只是笔画变得平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