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的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9

1. 文言文中意思是“一次又一次”的词语

严格来讲,文言文没有什么关联词,关联词是后来的语法体系中起关联作用并且搭配相对固定的的词语。

但是,文言文中有一些固定的句式,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关联词。举几个例子:1、其……其……,相当于“是……还是……”例句“其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又例如:“天之苍苍,其色正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无乃……与?意思是“恐怕该……吧?”或者“难道不是……?”例句:”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其他的也搜来你可以看一下,可能有帮助:1. "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 例1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o察今》) 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2. "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 例2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o汤问》) 译文:这不算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3. "不……则"、"不……即"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例3 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苏轼《教战守策》) 译文: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

例4 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孙樵《书何易于》) 译文:正当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种就是养蚕,一点时间也分不出来。

4. "非……而……"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却"。例5 非字而画。

(《促织》) 译文:(纸片上面)不是写的字,而是画的画。5. "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

例6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陈寿《隆中对》) 译文: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

6. "庸……乎"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 例7 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 译文: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岁比我大还是小呢?7. "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例8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拿了我的璧玉,不给我城,怎么办? 例9 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左传o襄公二十六年》) 译文:(对楚国作战)不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考虑,为什么要听从这种主张呢?8. "如(奈、若)……何"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对……怎么样"、"把……怎么样"。

例10 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列子o汤问》) 译文:凭你衰老的年纪和余力,还不能去掉山上的一草一木,能把土和石头怎么样呢?9. "何……之有"连用,是"有何……"的倒装,"何"是宾语。"何……之有"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 例11 宋何罪之有?(《墨子o公输》) 译文:宋国有什么罪呢?10. "得无……乎(耶、邪)"连用,表测度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该不会(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

例12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耶?(《促织》) 译文:成名一次又一次地思素,这莫非是指给捉蟋蟀的地方吗?11. "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 例13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苏轼《石钟山记》) 译文:但这座山单单用钟命名,这又是为什么呢?12. "何(奚)以……为"、"何(奚、曷)……"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 例14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 译文:颛臾是我们鲁国的臣国,为什么要攻打它呢?例15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项羽笑着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要渡江干什么呢?"13. "岂……乎(哉)"连用,表感叹或反诘,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怎么……呢?" 例16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译文:我们日日夜夜盼望项将军的到来,怎么敢背叛他呢?14. "其……乎(也、耶)"连用,表揣测、希望、反诘等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大概(恐怕)……吧!"、"还是……吧!"、" 难道……吗?" 例17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韩愈《师说》) 译文: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吧!15. "……孰与(孰若)……"连用,表比较、选择、反问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和(同、跟)……相比,谁(哪个、哪样)……"、"……比……怎么样?例18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我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例19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比,哪个更厉害?16. "为所"、"为……所"连用,表被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被"。

例20 不者,若属皆为所虏。(《鸿门宴》) 译文:否则,你们这些人最终都会被他。

2. 一次 用文言文怎么说啊

就是“一”,一般用在动词前面,文言文中量词一般省略,如:《曹刿论战》:“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我认为“一战”可直译为“交战/出战一次”。《愚公移山》:“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一反”译为“返回一次”。补充几点:1、量词分动词性的和名词性的,“次”是动词性的。

动量词还有如“顿”(《马说》中“一食或尽粟一石”)、“下”(《童趣》中的“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等。2、如是名量词,数词可在名词前,也可在后面,例子很多;如是动量词,数词一般在动词前,是不是也有在后边的呢?如“捉蛤蟆,鞭数十”?待高手解答。

3、古汉语中,“一”可表示数词中的基数“一”,也可表示序数“第一”,如《曹刿论战》中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啰嗦了一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3. 可以再发一次文言文

再”既有“第2次”的意思也有“两次”的意思。

两次:女工再税。――《盐铁论·本议》击赵者再。

――宋·苏洵《六国论》日再食。――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再夺门。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至再三。――清·方苞《狱中杂记》第2次:再刺再宥再赦。

――《周礼·司刺》樊缨十有再就。――《周礼·巾车》酒肉之赐弗再拜。

――《礼记·玉藻》过言不再。――《礼记·儒行》。

注:“犹不更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庄公十年》再战而烧夷陵。――《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再迁为太史令。

――《后汉书·张衡传》敌枪再击。――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再则曰老大帝国。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4. 一次 用文言文怎么说啊

就是“一”,一般用在动词前面,文言文中量词一般省略,如:

《曹刿论战》:“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我认为“一战”可直译为“交战/出战一次”。

《愚公移山》:“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一反”译为“返回一次”。

补充几点:

1、量词分动词性的和名词性的,“次”是动词性的。动量词还有如“顿”(《马说》中“一食或尽粟一石”)、“下”(《童趣》中的“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等。

2、如是名量词,数词可在名词前,也可在后面,例子很多;如是动量词,数词一般在动词前,是不是也有在后边的呢?如“捉蛤蟆,鞭数十”?待高手解答。

3、古汉语中,“一”可表示数词中的基数“一”,也可表示序数“第一”,如《曹刿论战》中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啰嗦了一点,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