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觉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

如题所述

(一)自我预防是根本这里所谓的自我预防,按其字面意思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预防自己对他人犯罪,另一方面是预防他人对自己犯罪,也就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青少年应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生活中,学会理财,杜绝浪费与攀比。树立正确理想,辩证分析对错、得失,控制“早恋”心理。培养自己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的观念,增加抵御犯罪感染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对待人际交往,要慎重,杜绝与社会不良人员的接触。当遇到不良人员的骚扰和侵犯时,大胆告知父母或老师,求助于法律,提高被害预防能力,保护自己,打击罪犯。

(二)家庭预防是基础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历程具有最直接、最正面的导向作用。作为家庭营造者的父母,要认真对待,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包括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在生活上给孩子做好榜样,给青少年以潜移默化的良性熏陶。家长要认识和掌握子女的优缺点,与子女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充满善意的关系,并能够做到辩证分析,鼓励与批评相互渗透,双管齐下,使用正确适宜的教育方法,增强沟通与信任,重视对子女的爱心教育,培养子女自立、自理能力,适当创造独自体验生活的机会。对已经犯了错误的子女,应克服虚荣心理,积极和学校、社区交流联系,争取他们的帮助、配合,在孩子的周围形成一个监督圈,通过各方面的督促、引导,使孩子改邪归正,健康成长。

(三)学校预防是关键“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在注重升学率的同时,应进一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同时要注意学生精神方面的培养,加强以下三方面的教育:一是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学校应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灵活多样的、较为直观的、易于青少年接受的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区分罪与非罪的能力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二是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学校应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和志向,自觉地以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减少不良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达到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目的。三是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几乎所有青少年犯罪的动机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心理扭曲因素,针对这种状况,学校应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教育活动,并结合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心理辅导与治疗,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环境,克服成长中的诸多障碍。

(四)社会预防是重点社会预防就是从经济、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进行全社会预防,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一是完善青少年违法犯罪立法。我国早在1992年就已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又在1999年实施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两部法律与日益上升的青少年犯罪相比仍显不足。有学者谈到,“……哪些措施最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是一个急功近利的想法。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搭建和未成年人有关的法律框架。”很多国家都是采用法律手段来规范青少年人的行为,例如《少年法》、《少年法庭法》等,我国有关青少年的法律规定较为笼统,实际操作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有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完善对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建立针对未成年人的刑事法律制度,使青少年违法犯罪防控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二是加强对社会环境清理整顿。目前,虽说鉴于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对青少年产生的危害,我国法律及一些地方性法规都对青少年出入娱乐场所以及娱乐场所设立的位置等都作了越来越严格的规定,可是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些“黑网吧”、“黑游戏厅”、“黑歌舞厅”转移到城乡结合部或者隐藏于居民区内,地点更为隐蔽,违规经营也更为猖狂,不仅纵容未成年人进入,而且用色情内容引诱青少年,致使青少年通宵达旦地沉溺于暴力虚拟游戏、热衷于不道德的网络聊天、满足于不健康的身心体验,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在娱乐场所管理上下大力气,严格娱乐场所开设审批程序,规范娱乐场所临时检查机制,健全娱乐场所内部管理制度,真正把青少年堵在不健康的娱乐场所之外。同时,政府相关部门逐步增加各种文化设施,大量建立青少年活动场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07
一个字,什么事情都忍让,不然很容易犯法。要知道法不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