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如题所述

建盏,意指建窑烧制的黑釉茶碗,即建窑黑釉盏。宋代建窑所产的黑釉瓷器,绝大多数是茶碗,统称“建盏”。建盏是黑釉瓷器的代表,在宋代曾经是皇室御用茶具。

1.建盏的产地和原料

建盏宋时由建窑烧制,因此得名,它名字中的"建"字实际上也已经点名了它的产地,即福建建阳。众所周知,建盏属于高温釉,需要在1300℃以上的还原焰中才可以烧制,其析出的斑纹属于铁系结晶釉,受这两者的限制,建盏对胎土的耐热度、含铁量以及可塑性也有着一定的要求,这也就导致了为什么烧制建盏所用的胎土必须是产自建阳水吉一带的含铁量8%左右的红色胎土。

而要想取得真正可以用于制作建盏的胎土,后井村、水吉南山村和大梨村三地的胎土都是不可或缺。南山村所产的粘土大部分偏黄白色,这种粘土硅、铝的含量比较高,虽然其在最后的胎土中所占配比并不多,但理化性能很好;后井村所产的粘土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红色粘土,这种粘土本身拥有较高的含铁量,是建盏形成"铁胎"的主要原因;大梨村所产的粘土同样为红色粘土,但它的含铁量远没有后井村粘土的高,其主要用途就是为了增加建盏胎体在烧制过程中的耐高温和抗变形程度,能够有效的减少建盏出窑时的开裂率。



另外,建盏的釉料选择也同样至关重要,它的主要配料为釉矿石和草木灰,釉矿石主要开采地为建阳南林,草木灰则是由水吉当地的植物烧成。由于水吉当地的土壤中金属元素含量较高,导致植被中也有较高的金属元素含量,如此一来烧成的草木灰中元素成分自然就有所不同。根据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观点,这种成分的不同很有可能就是建窑建盏釉色能够"青黑"且泛蓝光的重要原因之一。



2.建盏发展史

建盏创烧于晚唐和五代,于两宋时期得以兴盛:随着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的日益繁荣、斗茶之风盛行等都为其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正因为如此,建盏受到了来自全社会自上而下的广泛追捧,更是被捧上了"皇家御用茶具"的神坛,宋徽宗的《大观茶论》、蔡襄的《茶录》等著作也得以流芳百世,而如此一枝独秀的局面又反过来推动着建盏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

靖康之耻后,宋朝的盛况急转直下,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朝廷官员们明哲保身,社会变得动荡不安,建盏的发展开始走向了下坡路。随着元明清朝代的不断更迭,饮茶风俗和统治者政策发生了改变,对建盏不再重视甚至进行打压,建盏的发展与境遇已经是日益举步维艰,最终走向消亡堙灭在了历史长河中。

3.在国外成为宠儿

虽说建盏在我国的发展一度陷入困境,但它在国外尤其是日本一直拥有着崇高的地位。早在建盏风靡于两宋时,建盏就已经伴随着点茶法传入了日本,成为了当时上层贵族阶级竞相收藏的珍品,曜变盏更是被尊为"无上神品",这点从15世纪的《君台观左右帐记》中对建盏的记载就可以得到证实。到了16世纪,建盏的身价更是倍增,不同武士集团之间为争夺茶碗展开战争也时有发生,直到现在,建盏在日本国内古玩界也依旧占有一席之地。


4.建盏的复兴之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建盏烧制技艺不再失传,中央就一直致力于对建盏烧制的复兴和研究。从70年代开始,多位专家学者便不断组成攻关小组,对建盏的烧制工艺进行恢复,他们夜以继日的砥砺前行,终于在80年代时成功复原了"建窑建盏",使建盏这颗蒙尘近千年的珍珠得以重现生机。

进入21世纪,建盏在国内外各大拍卖会上再次大放异彩,不断被拍出天价,也因此走入了越来越多人的视线,2009年,建盏烧制技艺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又被列入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古至今,从国内走向国际,建盏的发展道路变得日益宽阔,但它背后所凝结的匠心却永远不会改变,建盏之珍贵,在于传统,建盏之意义,在于传承。

5.传承人

孙建兴,南平建窑陶瓷研究所所长,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22
建盏是土与火高难度结合的陶瓷艺术,其原料是使用建盏原产地建阳范围内含铁量极高的胎土和釉料,建盏的神奇斑纹是在窑里天然产生,人为不可控制,依靠的是精湛的手工技艺加运气,且每一件建盏都是独一无二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7-19
看底款。
底款是标注作者的唯一方式,或是用名字做底款,或是用自己的品牌名做底款,不论选择哪一类底款,都应该表现出作者是谁。
在质检局批准建盏作为商品之前,建盏师傅都是自产自销,确实存在无底款的作品,不过,随着商家不断增多,市场也在不断扩大,现在的建盏产量远超从前,所以刻底款已经是常态,不论是哪位师傅出于什么理由没刻底款。
第3个回答  2020-12-18

什么是建盏,建盏有什么特点,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建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