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住比怎么计算的?怎样控制三甲医院的普通门诊?

如题所述

门住比计算公式:是三级公立医院门诊人次数与出院人次数比。
此次发布的《指标》共包含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27项,具体来源于医改监测系统、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医医院绩效考核、卫生健康财务年报、国家卫生健康委满意度调查。评价指标的试行,将全面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从这些指标看来,三级医院仅靠“过紧日子”,恐怕远远不够。

“门住比”控制三级医院普通门诊规模。第4条二级指标,是三级公立医院门诊人次数与出院人次数比,即业内俗称的“门住比”。计算方法是去除急诊、健康体检之后的门诊患者人次数,除以出院患者人次数。

“门住比”的高低,反映了门诊就诊的患者,多大比例需要住院,也就是门诊患者中,多大比例属于疑难杂症。“门住比”高,往往意味着医院门诊接诊了大量无需住院的轻症患者。

现实中,三级医院虹吸了大量本该去基层医疗就诊的轻症患者,“门住比”居高不下。《指标》明确,设置此条的目的是控制三级医院普通门诊规模。

第5条二级指标称,要逐步提高县域内住院量占比,也就是所说的“大病不出县”的比例要提高,小病自然更应尽量留在县域内接受治疗。

第6条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比例,要达到合理水平。“合理水平”是什么水平?按照国家有关分级诊疗的要求,应该是65%。

按病种付费比例将达70%,DRG/DIP加速医院全成本时代。在“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趋势”方面,《指标》设置了6项指标,如果上一个指标体系大都指向基层和分级诊疗,这一个指标体系大都是针对三级公立医院的要求。

第10条,三级公立医院病例组合指数(CMI值),计算方法是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总权重/分析病例数。这是对医院落实DRG的情况提出了要求,反映了医院的管理能力。

第11条,三级公立医院出院患者四级手术比例。这再次强调了三级医院做复杂手术的能力,也回应了逐步提高药品、耗材之外的医疗服务收入的要求。未来,外科实力强的医院未来会更占优势。

第12条,三级公立医院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技成果转化金额,要求是“逐步提高”。这反映了医院的科研与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拒绝为科研而科研,拒绝为职称而科研,强调科研的初心是为了改善实践。

另一个指标:按病种付费(DRG、DIP、单病种)的住院参保人员数占公立医院总住院参保人员数的比例=按病种付费(DRG、DIP、单病种的住院参保人员数/总住院参保人员数×100%。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