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介绍下裴春亮生平

如题所述

"裴春亮,男,37岁,中共党员,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村委会主任,辉县市七届政协委员,新乡市十届人大代表。 一个人出资3000万元,建设一个农民新村。做出这一惊人之举的,就是裴春亮。面对别人猜疑的目光,他的话掷地有声:“我富起来了,不能忘记生我养我的裴寨村,不能忘记对我恩重如山的裴寨人。” 裴春亮曾是一个饱受磨难的苦命娃,10岁之前几乎没有穿过鞋子;13岁那年,他辍学打工;16岁时,父亲去世了,是乡亲们帮助安葬了父亲。在他家遇到种种不幸的时候,都是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渡过了难关,乡亲们的亲情在他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感恩的种子。 从修理电器起家,裴春亮办过商店,开过饭店、照相馆,如今已发展成为集饭店经营、机械铸造、矿业开采于一体的农民企业家,成了远近闻名的经济能人。 2005年村委会换届选举,乡亲们把脱贫致富的希望寄托在裴春亮身上。这时的裴春亮已拥有多家企业,在县城买有房子,很少回村居住。即使这样,裴春亮在缺席的情况下仍以高票当选裴寨村村委会主任。“乡亲们的信任如千斤重担压在我的肩上,我必须得承担起这份责任。”上任后,他个人投资150多万元为村民安路灯、修道路、打水井、购买大型农机。对裴寨村考上高中、中专、大学的学生,他出钱给予2000元至1万元的奖励。1999年以来,裴春亮捐款380万元以上用于家乡修路、建学校以及医疗卫生、体育事业等。 2006年初,经过深思熟虑,裴春亮作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个人投资3000万元,把裴寨村村口的一座荒秃山头推平,无偿为全村村民建造160栋两层小楼及学校、敬老院、体育场、卫生院等配套设施。 规划、建设新村的同时,裴春亮还积极与外来客商洽谈投资,谋划发展工业企业,增强裴寨村自身“造血”功能,尽快让乡亲们脱贫致富。 如今,裴寨新村道路建设路基已经完成,一排排整齐的别墅式住宅楼拔地而起,一座座商业店铺主体工程已完工,投资80万元的自来水供水设施已建成,敬老院建设、园区绿化建设等配套设施建设已全面启动。由裴春亮多方引资、村民自愿入股创办的投资4亿元、日生产能力4500吨的环保节能水泥厂正在建设之中。裴春亮正带领群众大步迈向小康。 先后被评为新乡市劳动模范、新乡市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爱心中国-中华慈善人物、河南省道德楷模,荣获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前不久,又光荣入选“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第二届全国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新村盖好了,遗憾的是几位老人走了,再也没能享福……蓄水池修好了,我一个人去那里坐了三次,哭了三次……”说到这些,泪水模糊了这位中年汉子的眼睛,他哽咽了……
5月14日下午,坐在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新村崭新的会议室里,这位担任五年村主任并在最近同时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的“当家人”裴春亮,向记者敞开了心扉。

“看到乡亲们忧郁而期盼的眼神,我的心就发酸。”

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地处太行山区丘陵地带,这里土薄石厚、干旱缺水。全村600口人153户仅有600多亩耕地。村民住的是破土房、吃的是地窖水、走的是泥泞路,2005年以前人均收入不到1000元,集体经济更是一片空白,
裴春亮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典型的省级贫困村。自幼家境贫寒的他可谓命途多舛,饱受磨难。一段时间内,家里竟然连续遭受了二哥死、三哥亡,大哥重病躺在床的巨大变故,特别是老父亲去世后,裴春亮没钱安葬父亲,是村里的乡亲们刨了集体的两颗大桐树做了棺材,是乡亲们这家三五毛、那家一两块兑钱买了寿衣,是乡亲们这家一升米、那家一把柴帮助春亮安葬了父亲。从那时起,裴春亮就发下誓言,长大后一定要报答父老乡亲。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经过多年艰苦拼搏,自强不息的裴春亮终于成为率先致富的青年农民企业家,并且把家安在了城市。但是,过上了好日子的裴春亮并没有忘记依然过着穷时光的乡亲们,没有忘记自己在最困难的时候乡亲们一次次的帮助,没有忘记自己曾经许下的誓愿。
“每次回到村里,看到乡亲们忧郁而期盼的眼神,我的心就发酸,我就在琢磨着为乡亲们做点什么。”裴春亮说。
1999年以后,裴春亮开始捐资助学、扶老助残,为家乡、为社会做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好事。特别是2005年4月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会主任以后,他更是加快了回报乡亲的进程:自掏腰包为村里各街道安上路灯,方便了村民夜里出行,村民们从此告别了摸黑走路;购置了十几套健身器材,让村民在闲暇之余也能像城里人一样锻炼身体,强身健体;出资15万元购买了一台联合收割机和一台旋耕机,免费服务全村农业生产,让村民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仅此一项,他每年需要补贴两台农机费用5万多元……

“我知道人要懂得感恩、回馈,这是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

虽说为群众办了几件漂亮的实事,虽说到处都能看到村民们感激的眼神,但裴春亮却陷入了沉思。作为一名村主任,如果只是简简单单为群众办几件事,谁都能做到。裴春亮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共同探讨振兴裴寨发展之路,大家一致认为:群众最迫切的需要是住上新房子,最真诚的愿望是走上致富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裴寨村贫穷落后的面貌,裴春亮经过深思熟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个人捐资3000万元建设新村,为全村153户村民每家盖一套住宅楼,帮村民圆上新房梦!
3000万!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而且是无偿捐献!消息传出,全体村民震惊了、社会震惊了!人们开始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
在这个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十分落后的山区小村,老百姓一生中最大的事就是盖房子、娶媳妇。其时,裴寨村的村民大部分都还住在几十年前的土坯房里,生存条件极为恶劣。能住上新房,而且是楼房,这是多少代人的梦想啊!
裴寨村人多地少,为了不占用耕地,裴春亮把村址选在村南800米处的荒山上。这里乱石遍地,寸草不生。2005年6月,新村建设正式开始,经过近一年下挖,运走土石八十多万方,平整了一百亩大的场地建新村。2008年底,一个拥有160套上下两层别墅式楼房、每户建筑面积240平方米,敬老院,幼儿园,卫生所,超市,体育场,休闲绿地等配套设施齐全的裴寨新村正式建成。2008年12月21日,全体村民免费喜迁新居,乡亲们从此不再为盖房和娶媳妇发愁,从此告别了土坯房,住进了小洋楼,从此吃水不再用肩挑,从此走路脚底不沾泥。个个喜气洋洋,人人笑逐颜开!
荒山上建起了新农村,不掏钱住上了小洋楼!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就实实在在地发生在裴寨这个太行山上的偏远小村!
“能娶上儿媳妇,这都多亏了春亮啊!”“我们都是沾了春亮的光啊!”“春亮改变了我们一家人”在裴寨,老百姓用最朴实的话表达着对裴春亮的感激之情。
“有没有后悔的时候?怕不怕别人说你‘露能’?”记者问裴春亮。
“不但没有,现在干劲儿更足。”裴春亮的语气非常平静,没有丝毫犹豫。
“没有乡亲们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没有我的经历,就很难理解我对村里的感情。我知道人要懂得感恩、回馈,这是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稍顿片刻,裴春亮补充道。
这种对村里的感情也许更能体现在一些细节上。在十年九旱的山区,水恐怕是老百姓的“命根子”。长期以来,裴寨村的老百姓吃的地窖水,因为打不出水井来;种地基本是靠天收,因为丘陵地带,不仅缺水,更缺乏基本的水利设施,小麦产量长期以来只有每亩100多公斤左右,有时甚至是绝收。2005年底,裴春亮投资八十多万元,开挖了一口530米的深水井,让村民像城里人一样吃上了自来水;同时,又投资850万元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灌站,从8公里以外引水上山,下挖了一个5000立方的蓄水池,铺设11千米地埋管道到田间地头,让本村800亩土地以及本乡东部5000多亩土地实现了自流灌溉,做到旱能浇、涝能排,使种地从此告别了“望天收”。通水的那一瞬间,村民们敲锣打鼓,庆祝着他们世世代代的梦想终于实现,并且把这个蓄水池称为“田心池”。
“现在,我们可以白天浇地,晚上一拧阀门,就可回家休息了!”村办公室主任裴龙德自豪地说。
“看到村民们那欢呼雀跃的场景,我自己也兴奋极了,因为水对于我们村来说实在太重要了。”裴春亮说,“水池修好了,我一个人去那里坐了三次,哭了三次……”

“让人人有活干,人人有钱赚,人人是股东,连股又连心。”

5月14日,当慕名来到裴寨新村,尽管心里有所准备,记者还是忍不住被眼前的情景深深震撼了:看那半山坡上一排排整齐、气魄的别墅,哪里是农村,简直就是城市!而在老村原址,新规划的宽阔的商业一条街正在紧张建设,商业街两边村民们的低矮破旧的老房正在进行最后的拆除,以腾出更多的土地来实现新的发展规划。
裴春亮告诉记者,仅仅是让老百姓住上新房子肯定是不够的,总不能让老百姓住着新房喝稀饭吧。为此,一方面,他投资近十亿元,并让全体村民入股,建成了两条日产4500吨的水泥熟料生产线,组建了春江集团,让村里100多名村民在集团上班,人均月收入1000多元,不仅安置了本村的剩余劳动力,还解决了周边村庄40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在原来老街的基础上,共同规划建设新的商业一条街,让村民在自家门口做生意。记者在现场看到,统一样式、上下两层的商业楼房和20米宽的水泥路面,使得山村的这一地段显得格外醒目,人气分外旺盛。
“我们的目标是让村里人人有活干,家家有钱赚,人人是股东,连股又连心,真正实现共同富裕、共享和谐。”裴春亮说。
裴寨村老村占地260亩,并且都是肥沃的土地。为了让老村继续为村民造福,也为了节省土地,在裴春亮的提议下,村两委决定对老村进行拆迁改造。全体村民们无不自觉主动地拆除自己的老房子,短短20多天,老村路东的房屋已基本全部拆除,腾出土地70000平方米。
“下一步还将对老村路西等全部房屋拆除。全部拆除后,将净增土地600亩。我们将把一边建设成为产业聚集区,发展工业项目;另一边建设成为高效农业示范区,种植双孢菇、鸡腿菇、金针菇等食用菌,使之成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裴春亮向记者描述着裴寨新村未来的发展蓝图。

“让人人都厚善、不断学习,人人都敬业,发奋图强。”

在裴寨新村正对着大门的楼上,“厚善、崇文、敬业、图强”八个大字赫然在目。裴春亮说,这是他们倡导的一种新村精神。
漫步裴寨新村,记者发现,类似的励志口号还有不少:例如“我是共产党员,冲锋在前,无私奉献;我是新村村民,崇尚文明,勤劳致富”、“有文化、勤劳动,受人尊敬;一点汗、一点爱,一分光荣”、“孝不是明天之事,是今天的事,是现在的事”、“金乡邻、银亲眷,邻居好、赛金宝。”等等,颇有一种企业文化的感觉。这些标语,有的是写在牌子上,有的刻在了石头上。
裴春亮告诉记者,这些标语口号都是他和村两委一班人一个字一个字推敲出来的,目的就是营造一种激励村民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不能让村民只重物质而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
为此,除了组建腰鼓队、秧歌队等来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之外,每天晚上,村里的老教师还会利用村里的远程教育资源,在村活动室里放电教片,放电影,甚至教文盲认字。平时,则联合文化部门举办各式各样的文艺活动。前不久,在裴春亮的邀请下,北京联合大学的师生还来村里举办了一场文艺晚会,村民们第一次在自己的村子里欣赏到了高雅艺术。
“人应该是有理想、有道德的,否则这个社会就会非常可怕,”裴春亮说,“既然大家选我当这个村里的负责人,我就不能让一个村民掉队。思想精神的东西最持久,我要通过这些标语口号等等,把我悟出的道理,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乡亲。让大家慢慢地去感悟、去提升。”
在裴寨村村委会大楼,记者发现了在其他村子很少见到的两个捐款名单,分别是汶川地震捐款和玉树地震捐款。在上边,密密麻麻地写着村民们的名字,有的5元,有的10元……
“这都是我们自觉自愿捐助的。”村民裴龙义说,现在,在裴春亮的影响下,大家不仅关注本村的发展,也关注村外的世界了,觉得都是一个大家庭,应该相互关心帮助。
而在裴寨村内,每天都在上演动人的故事。
村民搞拆迁,村民们宁可抛去自己的生意,无偿为村里做拆除工作,每天自觉地就像上班一样,不拿一分工钱。
每天一早,村里的老人们都自觉地拿起扫把,把偌大的新村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不要一分工钱。
几年来,多名村干部不拿一分工资无偿为村里工作。村党支部副书记裴龙翔说:“春亮为了全村付出了那么多,我们做这么一点点算什么。”
村民们之间的相互帮助更是成为习惯。谁家有了困难,其他人家都会主动过来帮忙,可以说是“一家有事,百家上”。村民宋秀妞丈夫偏瘫,她家的地人们就帮着种,麦子也是帮着收。“大家都是一家人,帮人就是帮自己!”村民李国德笑着说。
类似的变化何止这些。在裴寨,村民们延续了多年的一个习惯是丧事要待客,别人要送礼送馒头,结果往往造成严重浪费乃至相互攀比。在裴春亮的建议下,这个习俗改为可以收礼但不再待客,并且不再上馒头贡品,村民们一下子从传统习俗的枷锁中解脱出来。
“村里现在可以说每天都在变,每一个变化都让我十分欣慰。”裴春亮说,“我真的希望村民们不仅富起来,更要人人都厚善、不断学习,人人都敬业,发奋图强,不断更新自己,做真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民。”

“我的价值取决于社会和父老乡亲对我需求的程度。社会的需要和父老乡亲的美好期盼,就是我奋斗的目标和任务。”

2010年4月15日,是又一个让裴春亮难忘的日子,他以全票同时当选为裴寨村党支部书记。从2005年当选村委会主任算起,一晃,已是五年时间。
五年的时间,对于别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裴寨村的百姓来说,可谓“天翻地覆”。
“五年中,我们住上了小洋楼,告别了土坯房;吃上了自来水,告别了地窖水;种地用上了管道水,告别了靠天收;修建了水泥路,告别了行路难;收麦子过去靠手工,现在有了免费收割机;过去没钱赚,现在人人有活干,人人是股东;过去娱乐靠打牌、吹响器,现在是组建了腰鼓队,玩起了健身器……”村民裴清仁、裴龙喜、张桂先掰着指头叙说着五年来的变化,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去年夏天的一天,裴春亮从外地刚回到村里,村民马春英便过来打招呼,说让等一等。不一会,只见马春英抱来了一个大西瓜。“尝尝吧,这是野生的,我看了好多天呢。”马春英憨厚地笑着说。原来,偶然在山坡上发现一个野生的西瓜,马春英便用树叶悄悄盖起来,连自己的亲孙子都没舍得让知道,一直等着给春亮尝尝。
一个人对一个村的爱并不孤独,信任的力量和感恩的力量一样令人感动。裴春亮说,“当时我就暗暗发誓,一定要把我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决不能让乡亲们对我的信任打水漂。”
在农村,大年三十晚上人们都有相互端送饺子的习惯。而这天,恰恰是裴春亮最为难的时候,因为村民们给他端来的饺子实在是太多了,放都放不下,吃也吃不完;不要吧,怕伤了大家的感情……
“说实话我也有浮躁、烦躁的时候。”裴春亮说,“但每次只要看到村民们期盼的眼神,我的内心就增添了一股无形的力量;每次我从企业回到村里,我就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讲话方式,我必须以乡亲们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和大家交流……
俗话说‘宁管千军,不管一村’,毕竟管理村民与企业不一样。也许,只有用“扶老携幼”四个字,才能形容出裴春亮对乡亲们的感情吧。
“村里的一草一木、一沟一堑都牵着我的心。”裴春亮说。
裴寨新村会议室的墙上,写着新村“三步走”的发展规划:“第一步:安居乐业;第二步:振兴经济;第三步:实现富裕、共享和谐……”
“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已经实现,现在正在实施第二步和努力实施第三步。”裴春亮说。
共享和谐的内容,被描述为“党员干部人人肩挑重担,个个奋勇争先,让群众走上致富路,共享党的富民政策,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这个目标远吗?记者问裴春亮。
“不会远,”裴春亮说,“我坚信这个目标一定能实现。”
据介绍,在裴春亮的影响下,一个依托裴寨新村,由裴寨、贾庄、张村等周边11个行政村、26个自然村、由1万多人组成的裴寨社区,也正在规划建设之中。
在裴寨新村众多的励志标语中,只有一个落款写着裴春亮的名字,标语这样写道:“我的价值取决于社会和父老乡亲对我需求的程度。社会的需要和父老乡亲的美好期盼,就是我奋斗的目标和任务。”
是啊,有了这种信念,一个人和一个村的光荣与梦想,会是遥远的吗?

链接:人物简历
裴春亮,男,40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他从修理电器起家,经过10多年艰苦拼搏,成为集饭店经营、机械铸造、矿业开采于一体的农民企业家。2005年当选村委会主任后,个人出资3000多万元,无偿为全村群众建设一个新村。同时以多方引资、村民自愿入股的形式,兴建环保节能水泥厂,不但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而且让每家每户成了企业股东。
裴春亮的事迹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2006年以来,裴春亮分别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当选为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07年11月,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开展向裴春亮同志学习活动。
今年3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南代表团亲切会见了裴春亮,并兴奋地对他说:“感谢你为山区群众所做的这些好事,你们还要继续努力啊!”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