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自身实际指定一个自己的健康规划

如题所述

结合自身实际指定一个自己的健康规划,可以参考以下合理的作息时间安排,再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微调,具体安排如下:

7:30:起床。

7:30―8:00:在早饭之前刷牙。

8:00―8:30:吃早饭。

8:30―9:00:避免运动。

9:30:开始一天中最困难的工作。

10:30:让眼睛离开屏幕休息一下。

11:00:吃点水果。

13:00:在面包上加一些豆类蔬菜。

14:30―15:30:午休一小会儿。

16:00:喝杯酸奶。

17:00―19:00:锻炼身体。

19:30:晚餐少吃点。

21:45:看会电视。

22:00:洗个热水澡。

22:30:上床睡觉。

世界卫生组织对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过如下总结:

健康 = 60%生活方式 + 15%遗传因素 + 10%社会因素 + 8%医疗因素 + 7%气候因素

由此可见生活方式管理是新兴起的个人健康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策略。健康生活方式是需要培养的,培养的主动性在人们自己。生活方式管理的观念就是强调个体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每一个生活方式都是一个完整的作息日程安排,任何人都可以创建属于自己的健康作息的日程安排,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作息安排会被很多人跟随和完成。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健康作息时间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13

设定健康计划应将各个方面考虑在内,其中包括身体、心理、精神、情感、智力、社交、职业、经济和环境等多个方面。

一、评估你的健康水平

1、评估你的身体健康水平。身体健康包括营养、身体素质和医疗保健等方面。医疗保健是指为促进身体健康而采取的措施,具体包括定期接受体检,采取预防性医疗措施,避免抽烟、过度饮酒和毒品等等。

2、评估你的营养健康水平。营养健康水平可以说明你的身体是否摄入了充分和必需的营养。研究你的日常饮食,看它是否能满足身体需要,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3、评估你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是指你应对困境和平衡自己情绪的能力。研究你当前的心理健康水平。

4、评估你的精神健康水平。精神健康和一个人的宗教或信仰无关,它侧重的是你的人生观和对生活的把控力。精神健康说明你能通过工作、自然、艺术、音乐、家庭或者志愿服务等方面,找到人生的意义、希望、慰藉和内心的平静。

5、评估你的情感和人际关系健康水平。情感和人际关系健康关注的是你感知、接受和处理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情感健康水平高说明你很擅长调节自己的情绪,能从周围的人身上得到帮助。相反,低水平的情感健康会耗尽你的精力和快乐。

6、评估你的智力健康水平,其中包括你的信息和知识储备量,以及你使用创造性、批判性和分析性思维的能力。学习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是智力健康水平的重要方面。

7、评估你的社会健康水平。社会健康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在社会和世界中角色的认识,和对自己角色的适应能力。

8、评估你的职业健康水平。职业健康水平强调的是对工作要有积极的态度,拥有健康充实的职业道路。

9、评估你的经济健康水平。经济健康意味着你的财务状况良好,而且稳定。对自己的经济健康水平做一个评估。

10、评估你的环境健康水平。环境健康水平和一个人的环境意识有关。你自身的幸福其实是和周围环境的质量息息相关。

二、 设定健康目标

1、设定身体健康目标。综合评估了个人健康水平后,你就该制定各项目标了。你可以到健身房去检测一下基本的身体状况。如果你体重超标或者有疾病史,最好在医生的帮助下设立健康目标。

2、设定营养健康目标。请专业的营养师为你量身打造专属的营养餐。尽可能吃原生态食物。选用新鲜的食材,避免使用加工过的食品。使用陶瓷锅。赶时间的时候,就吃一点米饭、豆类或者蔬菜之类的简单食物。尽量提前把一周的食物做好,然后放在冰箱里,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少吃红肉,即使食用红肉,也建议食用放养的而不是喂饲料长大的家畜。多吃鱼,选择野生鱼而不是饲料鱼。多吃去皮的禽类。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但是,由于水果中含有糖分,所以蔬菜的摄入量应该高于水果。

3、设定心理健康目标。达成心理健康需要花一定的功夫。但是只要方法得当,抑郁、焦虑或者其它心理健康问题都能得到缓解。

4、设定精神健康目标。许多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办法,也同样适用于提高精神健康水平,比如:用腹式呼吸法深呼吸。腹式呼吸法依靠扩张腹部肌肉,使横膈膜(肺部下方的膜状肌肉)下沉,从而完成呼吸。每天用腹式呼吸法深呼吸100次。

三、 设立并坚持健康计划

1、先找出需要提升的方面。客观评价自己各方面的健康水平,才能为自己打造合适的健康计划。

以10分为满分,给自己各方面的健康评分,分数越高则健康水平越高。

2、设定目标。在确定了各方面的健康状况,并且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后,你就可以设定目标了。把你在各方面想要达成的具体目标都写下来。短期目标应该现实、可行,这样才有助于逐步实现你的长期目标。

3、对自己要有耐心。一个人的成长并不容易,更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相信,只要努力总会有变化,所以即使一时看不到进展,也不要沮丧。

4、及时更新你的健康计划。当你不断取得进步之后,你可能会发现完成目标所需的时间与你预计的不同,或者说你发现有的目标没有实现的必要了。所以,每隔6个月左右审视一次自己的进步,并调整你的目标。这样才能保证你的健康计划满足你的个人需要,并且和你的个人发展相一致。

5、寻求帮助。他人的支持十分重要,这是维持你前进的动力。他们会确保你对自己负责,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鼓励你,甚至和你一起努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6-17
请参考:
  一:
  结合实际,浅谈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理解越全面,认识越深刻,把握越准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行动才能越自觉、越坚定。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但一定要结合实际理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一是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依然是硬道理,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发展是永恒的主题。要着力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前瞻发展趋势,创新发展理念,改善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当前,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就要毫不动摇地围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总体目标,为实现天津大学“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目标谋发展、促发展,千方百计地加快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发展就有道理,没有发展就没有道理。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发展是硬道理,但硬发展没有道理,乱发展更没有道理,今天讲的发展必然是科学发展。
  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对高等学校的必然要求。要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做到发展为了广大师生、发展依靠广大师生,使广大师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将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作为机关工作的基本价值取向,将广大师生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
  三是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全面把握办学规律,统领全局,前瞻未来,努力形成学校事业整体推进、持续发展的局面。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协调发展。研究型大学的根本目的是要在研究过程中培养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大学的办学水平必须最终体现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而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就必须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平台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和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水平。
  四是要坚持统筹兼顾。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抓住影响学校改革发展的主要矛盾着力加以解决。要统筹学校和院系、教学和科研、个人和集体、局部和整体、当前和长远、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等各类关系。要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要动态地控制规模、优化结构、保证质量、提高效益,进行战略性发展布局。作为机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处理好管理和服务的关系,“领导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要用高水平的管理提供高水平的服务,同时要善于在服务中引领发展,在服务中体现管理职能,在服务中实现育人功能。
  二:
  科学发展观
  摘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要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  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要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
  惟其如此,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落在实处,才能真正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三: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最主要最根本的是要科学理解、正确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
  之所以这样强调,是因为近年来,在一些人和地方,以人为本似乎成为时髦的口号,甚至成为一些领导干部的 “口头禅”,他们讲话、写文章言必称 “以人为本”。但在实际工作中,违背以人为本的事情却屡见不鲜。有的口头上强调要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但在决策和发展中却常常忽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许多重大决策和重点工程脱离实际和人民的需要,成了劳民伤财的 “形象工程”;有的在会上大讲特讲要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疾苦,可实际工作中对事关人民利益权益的生产生活问题却不闻不问,甚至置若罔闻;有的表面上很关心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可实际工作中生产安全、食品安全漏洞百出、事故不断。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种现象?除了体制机制方面的因素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的内涵和实质缺乏科学的理解和正确的把握。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坚持以人为本,关键就是要科学理解、正确把握以人为本。
  那么,如何从理论上科学理解、在实践中正确坚持以人为本呢?
  一、要正视人的地位。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正视人的地位。在世界万物中,人始终处于主体、主导的地位。除了人,其他诸如自然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一切关系和事物,都是由人支配的,都是为了人的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正视人的主体地位,就要在一切社会活动中始终把人放在最主要、最突出、最根本的位置。以人民的需要确定发展目标,依靠人民推动发展,发展成果由人民享受。正视人的主体地位,就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我们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权力的主体,各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用来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在把权力赋予各级领导者后,有着对权力运用监督的权利。只要能对人的主体地位有个正确的理解,领导干部就会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强化宗旨意识、公仆意识,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密切党和群众的关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广大人民就会强化主人翁意识和责任,不断提高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能力和水平,履行好主人翁的权利和义务。
  二、要发挥人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关键要重视人的作用。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在一切社会活动中始终起着能动的、创造性的作用。正是人的这种能动的创造性,才不断地改造利用自然、建立完善社会制度、创造发展先进文化,推动人类社会一步步走向文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人民的事业,要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就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能动作用,为每个人聪明才智的发挥、积极性的调动、创造力的激发,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要利用一切条件、动员一切力量、提供更多方便、创造更多机会,保证充分就业;要在全社会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排除一切影响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的思想、体制障碍,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活力。
  三、要满足人的利益。人为什么要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活动,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经济、政治、文化需要,这种通过一定经济方式、政治方式和文化方式实现的需要,就是利益。利益是人的活动的根本动力。离开利益的引导和激励,人的一切行为就会终止。坚持以人为本,最根本的是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各种利益。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力量,能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关键要充分利用利益机制。要建立健全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充分调动亿万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协调和处理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社会各阶层、各领域、各方面之间的利益关系,逐步完善社会利益分配机制和调处机制,切实解决利益分配中差别悬殊和不公平问题;尤其要高度关注并认真解决农村人口、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上学、医疗和社会保障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最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现代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要体现人的权利。人的权利,是人生存、发展、享受所应有的受宪法和法律保护的权利。人的权利既表现为个人的,也体现为集体的。无论是作为自然的个体人,还是作为法人的集体人,人的权利都是不可漠视和侵犯的。要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要在充分利用利益机制的同时,切实保障每个人的合法权利。应当清楚,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会不断增强,从而成为其行为的重要动力。因此,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就要在一切社会活动中注意体现人的权利。要健全和完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方面的制度、体制和机制,为人民行使自己的各种权利提供制度保证。当前最主要的是,一方面要深化经济、社会改革,消除城乡居民在就业、上学、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不平等、不公平现象,确保人民的基本权益;另一方面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为公民广泛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监督,创造必要的制度和体制保障,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五、要重视人的价值。人的价值,是人的社会地位、作用的综合体现,是人存在的目的和意义。就像商品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就要消耗一定的社会必要劳动,对社会有用、能交换出去一样,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价值,既要通过勤学苦练获得一技之长,也要为他人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一个人本领越大、贡献越多,对社会对个人而言,他的价值就越大;否则,一个一无所长、一无所有、一无所是、一无所做的人,对社会、对自己就没有价值。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从个人来讲,就要努力学习、刻苦磨炼,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思想水平、创造能力;更要勤奋工作、奋力拼搏、勇于创新,为社会多做贡献,竭尽全力履行好自己应有的权利、应尽的义务、应负的责任,以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从社会和领导来讲,要为每个人潜能和作用的发挥,提供和创造宽松、自由、平等、和谐、有序的体制和机制、环境和氛围,并能在具体工作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智、特长、兴趣、爱好,使人人都能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各显其能、各得其所,使人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六、要维护人的尊严。人的尊严,是人作为人最起码最根本的准则和要求,是人作为人应有的不容侵犯的身份和地位,是人获取他人和社会尊重的理由,是一个人品行的基础和处世的底线,也是一个人活着的意义。人的尊严,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大小多少之别,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至高无上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天条。维护人的尊严,对个人来讲,无论出身贵贱、贫富如何、地位高低,做人起码的准则、要求和尊严不能丢,决不可为了一己之利、一时之快而做出有损人格、尊严之事。一个人要活得有价值、有尊严,必须有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一个人要取得他人的尊重和帮助,自己一定要有爱人之心、助人之行,只有尊重他人,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维护人的尊严,要求一切人养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优秀品质。有了这种优秀的品质,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就会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亲民、爱民、为民,尊重人民首创精神,集中人民聪明智慧,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就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升党和政府的形象。
  七、要珍惜人的生命。坚持以人为本,最根本的是要珍惜人的生命。对人来说,生命是其存在、发展的根本,人只有活着,才能固守主体地位、发挥能动作用、要求利益权利、体现价值尊严、实现全面发展;失去生命,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珍惜人的生命,首先要在全社会强化“生命大于天”的理念,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增强安全生产责任、提高安全生产技术、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实现安全发展;要极大地关注人民的健康问题,要通过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体育文化事业,维护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精神生活质量。不但如此,还要高度重视人的生存环境,既要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持续发展,坚决杜绝发展过程中的短期行为;更要高度重视生态建设,注意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为人们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谐、优美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八、要促进人的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是人类行为的最终目的。人们之所以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从事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就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和利益、体现人的价值和权利、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这是人性的最终体现,也是以人为本的最高目的。所以,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通过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生态优良,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更好地体现人的权利和价值;就是要通过长期不懈的教育和训练,不断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技术技能、创造才能、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社会道德风尚、优化社会文明风气,推动整个社会不断走向文明进步,不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
  总之,只要牢固确立了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理念,深刻了解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就会在一切社会活动中充分重视人的地位作用、利益权利、价值尊严、生命发展,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发展逐步走上文明之路。
第3个回答  2015-06-17
1、想发脾气的时候,要想办法去克制。比如说你在大学里面遇到别人的无理挑衅,对方的话无耻和充满无理的高傲,这个时候选择默默离开是英雄式的行为,会树立我们以后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想睡觉不想去上课、做事,最重要的就是强逼着自己去做。在大学里一切都是自己的行为,如果自己不想去做,别人也是不会跟你说的,也不会逼迫着你去做,你会处在完全没有压力的环境氛围中,对于自己的懒惰行为一定要靠自己去逼。在以后的人生之中,这个会提升您未来的意志力。 3、什么都不想学,只想考试做下弊,考个60分过了就伟大呼喊了。针对这个情况,需要树立的是一个更崇高的未来目标,读书不是为了考试,考证得到那些成绩、证书,读书是一种提升自己修养跟未来准备的行为。要相信自己的 会因为读书而变得睿智跟远大。 4、对于性的取向上。我个人的愚见,还是不要谈,毕竟是不成熟的做法为什么要耗费自己的宝贵青春去盲目浪费呢?对于异性的关心远大于爱一个人,价值大的很多。 这些是基本的情况,另外一些事很涉及自己的价值取向的,那样看您是专门去看待了。O(∩_∩)O~加油啦。
第4个回答  2015-06-17
谁来回答啊,mb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