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问为什么可以从图画中看出我们的内心——绘画心理分析的基本理论依据

如题所述

一、绘画是无意识的直接表达
人类早在远古时代就在石头上刻画。画不仅仅是符号,还寄托这人类的情感和希望。儿童先学会涂鸦,这也是他们在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同事渴望交流感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才开始学习写文字。可见,绘画是无意识的直接表达。
当然,语言和文字同样可以表达无意识。但相比较起来,绘画来得更加自然,也更有象征性。绘画会让人产生联想,也会勾起人的回忆,人们常常不由自主地在绘画作品的线条和色彩中表露出情感和体验。绘画作品包含了人们的情感体验,可又不想文字那么直接,所以人们可以不用担心“泄密”。绘画真可谓是无意识的直接表达。
语言文字是社会化的产物。文字的产生远在绘画之后,古中国和古埃及的文字都是由图形演变而来的象形文字。婴儿通过学习说话,完成着社会化的过程。所以,人们使用语言和文字表达自己的同时,也就是在用社会化的工具表达自己,这也是意识层面的表达。
所以,画家们的作品也是在表达自己。仔细分析后,同样可以从中发现无意识的表达。弗洛伊德曾经研究过一些艺术家的作品。那些艺术家的特质和无意识可以从中识别。其实,所以的绘画作品都是“公开的秘密”。因为他直接地呈现了作者心灵深处的世界。但是,它们又都是经过艺术加工和专业技术处理的作品,所以分析他们就需要更高的智慧了。
二、绘画是一种投射技术,是自我无意识的体现
投射是个体非可见并存在于其自身中的事物,通过个体在外部现实寻找到一个与其相似的事物,然后再将自身投射到这个事物上,并向意识表达无意识内容的过程。
在分析心理学中,投射不是有意识地主动进行的,投射发起者是具有自主性的无意识内容,这些心理内容以其真实性具有自发地反映自己、进入意识的自主功能,是它们把自己投射到意识中。
“投射测验”最早是1938年有H·默里在《人格探索》一书中提出的。在其后一年L·弗兰克在论文《儿童心理学研究中的投射方法》中正式提出“投射方法”。
主要的投射测验有墨迹图片(罗下测试、霍兹曼墨迹技术)、主题统觉测试、句子完成、文字联想(词语联想测试)、图画测试等,心理学的投射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
三、绘画以画的形式讲无意识具体化
以画的形式将无意识具象化为一幅绘画作品。通过在一张纸上简简单单地描绘几个形象就能够清楚地表达出作者要表达的意识,如果同样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就会需要很多的文字。所以,人们通常觉得绘画的表达力更强。
绘画中线条有流畅与断续,有遵劲有力与软弱无力。绘画中的色彩有冷与暖,有浓与淡,有鲜与浊的表现。这些用来表达的线条与色彩即是绘画的基本要素。
人们往往有这样的经验:当表达的内容较为复杂时,人们常是很难用一样表述清楚的。这时,听的人野是摸不到头绪。要是用画来表达,可能很快就搞清楚了。因为在画画的过程中人们重新整理了思绪,绘画也是一个从复杂到简单、从立体到平面、从抽象到具象、从无形到有形的思维过程。在此过程中思考进一步深化。如果问你“最近心情是怎么样的状态”,回答之前常要想一想,组织一下语言,而后表达的内容可以能也不尽如人意。如果改用绘画来表达呢,人们可能就会不自觉地在纸上,吧心情这么抽象的事物具象地呈现出来了。这样一来,沟通也变得容易了。对这幅画的解释也就是意识与无意识的联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