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是怎么登上世界首富的?

如题所述

比尔·盖茨的成长背景

比尔·盖茨出生於华盛顿州西雅图市,自小家境富裕,他的父亲威廉·盖茨William H. Gates II是一位杰出的律师,母亲是华盛顿大学评议员及第一州际银行First Interstate Bank董事。为了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求学时代盖茨的双亲便将盖茨送进管教严格的西雅图湖滨私立中学Lakeside就读,也就是在这里盖茨发现了一生事业的重心——电脑,也遇见了未来的工作伙伴保罗·艾伦Paul Allen。

比尔·盖茨的创业过程

自中学8年级起,盖茨便利用闲暇时间从事电脑程式设计的工作,并且从中获利。根据盖茨自己陈述:“我在十叁岁时写了我的第一个软体程式,我拿它来玩井字游戏。当时我所用的电脑体积庞大、笨重、速度缓慢而且相当‘不听话’。”1973年盖茨进入哈佛大学就读,两年后,也就是1975年,自动办理退学,与保罗·艾伦一同写下电脑语言BASIC版本,提供新成立的阿尔它电脑公司Altair Computer使用。稍后,盖茨与艾伦迁往阿尔它公司所在地新墨西哥州阿尔布奇市Albuquerque,正式创立微软公司Micro·soft,当时盖茨19岁。1977年,苹果、康懋达Commodore和Radio Shack进入个人电脑市场,微软提供BASIC给大多数早期的个人电脑,当时BASIC是最重要的软体元素。根据盖茨自己描述:“在微软草创的前叁年,其他的专业人员大多致力於技术工作,而我则负责销售、财务和行销计画。……我每把BASIC卖给一家公司,就多一份信心。”就这样,在低价授权、以量致胜的方式促销下,微软BASIC很快成了电脑产业的软体标准,当时几乎每一家个人电脑制造商都会使用微软授权的软体。1979年,盖茨将公司迁往西雅图,并将公司名称从“Micro·soft”改为“Microsoft”。1980年是微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当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占有大型电脑百分之八十的市场,也就是在这一年IBM决定开始制造个人电脑,并且找上微软公司,向他们购买作业系统的授权,於是个人电脑作业系统PC·DOS出现了,IBM成了微软新软体的第一个授权使用者。随着IBM的个人电脑独霸市场,微软的软体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从而稳住了IBM的江山,也奠定了微软在电脑软体市场上不容轻视的地位。

比尔·盖茨的个人理念--坚信科技

在科技主导人类社会的今天,虽然它所带来的影响究竟利多或弊多仍然受到人们争议,但是这位统率全球最大电脑软体公司的比尔·盖茨却是一位十足的科技拥护者。他不仅熟知新科技的降临刚开始势必遭到人们抗拒,他同时更深信最后人们终将乐意接纳。盖茨在著作中曾说:“每当新科技对人们喜欢或习以为常的事物造成威胁时,就会有人发誓绝不随波逐流。一开始,脚踏车只是呆板的机械装置;汽车,是噪音的入侵者;口袋型计算机,对数学学习的威胁;收音机,人们识字的终结者。但是这种抗拒创新的誓言通常无法持久。由於省时省力,这些机器很快地在人们的生活中取得了一席之地,将人类新的创意激发到最高点,并成为我们所信任的工具之一。新一代的人和它们一起成长,将它们变得更人性化,并乐於与之为伍。”盖茨不以成功为终点,而以成功为警惕。他说:“成功非良师,它让聪明人自以为立於不败之地,也无法对未来提供可靠的指引。今日看来完美的计划或最新科技,瞬时便可能成为昨日黄花,八轨磁带机如此、真空管电视机如此、大型主机电脑也是如此。”因此,虽然盖茨自信满满,但是这样谨慎求好的态度,也可以称做是“比尔·盖茨式的谦虚”吧!

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及网际网路

该公司成立於1975年。位於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公司地址为:No.1 Microsoft Way, Redmond, WA 98052。微软公司开发及制造多项电脑软体,包括操作系统、企业/个人生产应用软体、软体开发工具、网际网路软体与科技等等。截至1999年3月前九个月,微软公司收入高达132亿2千万美元,成长了26%;适用於普通股的净收入为55亿6千万,成长了79 %。而自1999年3月至6月间3个月中,公司收入为5,764,000美元,扣税后利润为2,202,000美元。

1995年11月当比尔·盖茨第一本着作《拥抱未来》(The Road Ahead)初版正式问世后才两个星期时,盖茨当着各国记者和分析师郑重宣布微软公司在未来策略方向上所做的重大转变:他将把整个公司的未来重心定在网际网路上。不到一年后,盖茨不仅将“网际网路版”的微软公司呈现在大家面前,同时也更新了他的畅销书《拥抱未来》绝大部分的篇幅。事实上,在1993年,当微软公司的视窗软体仍然控制了整个桌上型电脑的市场时,不仅百分之九十的个人电脑都使用视窗操作系统,包括文字处理在内的大部分应用软体也都必须依靠视窗来启用。而就在这时候,网际网路上场了,顿时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於是,微软公司以视窗为导向的未来不再那麽看好。因为,网际网路当时是在UNIX上操作,而不是视窗;连接全世界资讯库的工具是全球资讯网Worldwide Web,而不是视窗;而让电脑使用者能够轻易找寻及阅读网站文件的是新软体程式Mosaic,而不是视窗。更重要的是,当时在网际网路市场上拔得头筹的更是与视窗关系不大的几家公司:网景Netscape、美国线上America Online及升阳Sun Microsystems公司。不过,四年之后,微软公司成功地转型,其成功之彻底甚至令司法部对微软公司展开继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之后规模最大的反托拉斯行动。虽然,转型的路程并非一帆风顺,但是最后的成功再次让盖茨稳住了江山,也让微软公司安全度过了一大企业危机。

比尔盖茨的11点忠告
1.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适应它。

2.这个世界并不会在意你的自尊,而是要求你在自我感觉良好之前先有所成就。

3.刚从学校走出来时你不可能一个月挣6万美元,更不会成为哪家公司的副总裁,还拥有一部汽车,直到你将这些都挣到手的那一天。

4.如果你认为学校里的老师过于严厉,那么等你有了老板再回头想一想。

5.卖汉堡包并不会有损于你的尊严。你的祖父母对卖汉堡包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称之为“机遇”。

6.如果你陷入困境,那不是你父母的过错,不要将你理应承担的责任转嫁给他人,而要学着从中吸取教训。

7.在你出生之前,你的父母并不像现在这样乏味。他们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这些年来一直在为你付账单、给你洗衣服。所以,在对父母喋喋不休之前,还是先去打扫一下你自己的屋子吧。

8.你所在的学校也许已经不再分优等生和劣等生,但生活却并不如此。在某些学校已经没有了“不及格”的概念,学校会不断地给你机会让你进步,然而现实生活完全不是这样。

9.走出学校后的生活不像在学校一样有学期之分,也没有暑假之说。没有几位老板乐于帮你发现自我,你必须依靠自己去完成。

10.电视中的许多场景决不是真实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必须埋头做自己的工作,而非像电视里演的那样天天泡在咖啡馆里。

11.善待你所厌恶的人,因为说不定哪一天你就会为这样的一个人工作。

比尔·盖茨也曾经和我们一样不名一文,但他知道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去抓住身边的机遇,于是,他成功了。他20岁开始领导微软,31岁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亿万富翁;37岁成为美国首富并获得国家科技奖章;39岁身价一举超越华尔街股市大亨沃伦·巴菲特而成为世界首富。
在比尔·盖茨的财富后面,还隐藏着一种更为根本的东西,那就是让他成名或致富的秘密;让他跌倒后重新站起来的经验教训;他经年累月与人与物周旋所摸索出来的黄金法则;他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的精神支持……正是靠着这些,盖茨走到了让我们无比钦羡的人生巅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2-31
比尔·盖茨Bill Gates,原名威廉·盖茨William H. Gates III,现任全球最大电脑软体公司微软公司Microsoft Corp.董事长兼最高执行长(CEO)。身为微软公司最大股东的他,目前身价高达941亿美元。

比尔·盖茨的成长背景

比尔·盖茨出生於华盛顿州西雅图市,自小家境富裕,他的父亲威廉·盖茨William H. Gates II是一位杰出的律师,母亲是华盛顿大学评议员及第一州际银行First Interstate Bank董事。为了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求学时代盖茨的双亲便将盖茨送进管教严格的西雅图湖滨私立中学Lakeside就读,也就是在这里盖茨发现了一生事业的重心——电脑,也遇见了未来的工作伙伴保罗·艾伦Paul Allen。

比尔·盖茨的创业过程

自中学8年级起,盖茨便利用闲暇时间从事电脑程式设计的工作,并且从中获利。根据盖茨自己陈述:“我在十叁岁时写了我的第一个软体程式,我拿它来玩井字游戏。当时我所用的电脑体积庞大、笨重、速度缓慢而且相当‘不听话’。”1973年盖茨进入哈佛大学就读,两年后,也就是1975年,自动办理退学,与保罗·艾伦一同写下电脑语言BASIC版本,提供新成立的阿尔它电脑公司Altair Computer使用。稍后,盖茨与艾伦迁往阿尔它公司所在地新墨西哥州阿尔布奇市Albuquerque,正式创立微软公司Micro·soft,当时盖茨19岁。1977年,苹果、康懋达Commodore和Radio Shack进入个人电脑市场,微软提供BASIC给大多数早期的个人电脑,当时BASIC是最重要的软体元素。根据盖茨自己描述:“在微软草创的前叁年,其他的专业人员大多致力於技术工作,而我则负责销售、财务和行销计画。……我每把BASIC卖给一家公司,就多一份信心。”就这样,在低价授权、以量致胜的方式促销下,微软BASIC很快成了电脑产业的软体标准,当时几乎每一家个人电脑制造商都会使用微软授权的软体。1979年,盖茨将公司迁往西雅图,并将公司名称从“Micro·soft”改为“Microsoft”。1980年是微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当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占有大型电脑百分之八十的市场,也就是在这一年IBM决定开始制造个人电脑,并且找上微软公司,向他们购买作业系统的授权,於是个人电脑作业系统PC·DOS出现了,IBM成了微软新软体的第一个授权使用者。随着IBM的个人电脑独霸市场,微软的软体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从而稳住了IBM的江山,也奠定了微软在电脑软体市场上不容轻视的地位。

比尔·盖茨的个人理念--坚信科技

在科技主导人类社会的今天,虽然它所带来的影响究竟利多或弊多仍然受到人们争议,但是这位统率全球最大电脑软体公司的比尔·盖茨却是一位十足的科技拥护者。他不仅熟知新科技的降临刚开始势必遭到人们抗拒,他同时更深信最后人们终将乐意接纳。盖茨在著作中曾说:“每当新科技对人们喜欢或习以为常的事物造成威胁时,就会有人发誓绝不随波逐流。一开始,脚踏车只是呆板的机械装置;汽车,是噪音的入侵者;口袋型计算机,对数学学习的威胁;收音机,人们识字的终结者。但是这种抗拒创新的誓言通常无法持久。由於省时省力,这些机器很快地在人们的生活中取得了一席之地,将人类新的创意激发到最高点,并成为我们所信任的工具之一。新一代的人和它们一起成长,将它们变得更人性化,并乐於与之为伍。”盖茨不以成功为终点,而以成功为警惕。他说:“成功非良师,它让聪明人自以为立於不败之地,也无法对未来提供可靠的指引。今日看来完美的计划或最新科技,瞬时便可能成为昨日黄花,八轨磁带机如此、真空管电视机如此、大型主机电脑也是如此。”因此,虽然盖茨自信满满,但是这样谨慎求好的态度,也可以称做是“比尔·盖茨式的谦虚”吧!

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及网际网路

该公司成立於1975年。位於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公司地址为:No.1 Microsoft Way, Redmond, WA 98052。微软公司开发及制造多项电脑软体,包括操作系统、企业/个人生产应用软体、软体开发工具、网际网路软体与科技等等。截至1999年3月前九个月,微软公司收入高达132亿2千万美元,成长了26%;适用於普通股的净收入为55亿6千万,成长了79 %。而自1999年3月至6月间3个月中,公司收入为5,764,000美元,扣税后利润为2,202,000美元。

1995年11月当比尔·盖茨第一本着作《拥抱未来》(The Road Ahead)初版正式问世后才两个星期时,盖茨当着各国记者和分析师郑重宣布微软公司在未来策略方向上所做的重大转变:他将把整个公司的未来重心定在网际网路上。不到一年后,盖茨不仅将“网际网路版”的微软公司呈现在大家面前,同时也更新了他的畅销书《拥抱未来》绝大部分的篇幅。事实上,在1993年,当微软公司的视窗软体仍然控制了整个桌上型电脑的市场时,不仅百分之九十的个人电脑都使用视窗操作系统,包括文字处理在内的大部分应用软体也都必须依靠视窗来启用。而就在这时候,网际网路上场了,顿时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於是,微软公司以视窗为导向的未来不再那麽看好。因为,网际网路当时是在UNIX上操作,而不是视窗;连接全世界资讯库的工具是全球资讯网Worldwide Web,而不是视窗;而让电脑使用者能够轻易找寻及阅读网站文件的是新软体程式Mosaic,而不是视窗。更重要的是,当时在网际网路市场上拔得头筹的更是与视窗关系不大的几家公司:网景Netscape、美国线上America Online及升阳Sun Microsystems公司。不过,四年之后,微软公司成功地转型,其成功之彻底甚至令司法部对微软公司展开继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之后规模最大的反托拉斯行动。虽然,转型的路程并非一帆风顺,但是最后的成功再次让盖茨稳住了江山,也让微软公司安全度过了一大企业危机。
第2个回答  2006-12-31
比尔在哈佛上的大学。上大学时候不喜欢上课就喜欢玩电脑游戏。和另一同学一起玩。而且牌打得很好,因为他的脑子很快。然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一公司要一个系统语言,比尔和这个同学就开始做了一个,发到那个公司后,那公司也不相信他们能做到大部分人都不会做的一个很难的语言。然后就给了他们机票钱,让他们到公司去印证。他们在飞机上才发现忘了设置密码,在飞机上才又做了密码。到了公司,他们就展示了他们所做的语言,好像就是VB。然后他们就为这个公司开始做语言。最后,他和这个同学在他大2的时候退学办了微软,因为他们看到了软件在将来电脑走进人们家里以后软件是很重要的。最后,比尔成了首富,他那同学好像也是前几富。
第3个回答  2006-12-31
在信息发达时代,其实每个人都有成为富人的潜能与机会。你也会有的,好好学习技能吧。
楼上的鸟儿已经为大家介绍了比尔的成材经历,我想没必要再重复.就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吧.觉得比尔的成功在于执着坚持与勇气,与我们国家那个著名的少年卓球王子有相类似的地方。他们都是敢于为着一种沉迷的游戏而放弃了走旁人认为普通人应该走的上学求知、参加工作的道路。所以他们能避免了浪费许多正儿八经呆在学校里系统学习各方面知识的时间,也就能有精力专心于自个喜欢的玩乐项目,进而在自个的玩乐项目当中充分思考,研究出比其他人更具先进性的行业成果。所谓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关键就在于一种执着与坚持。贪多嚼不烂,东西学多了,分散了精力,难免样样学不精。
但那是没有代表性的,因为专门针对职业的适应性来说,学的东西博一点还是有好处的,因为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他们在域内的悟性,缺乏悟性的努力结果只能是一种“匠”,而缺乏终于有天成为大师的潜能。所以他们的成功道路,我们可以参考,但不能刻意模仿。打个比方,我是当记者的,如果我从小到大只学习与砌文字有关的东西,然后两耳不闻窗外事,那我从业以后必然到处碰壁。只有在系统学习了新闻学理论,然后再博览群书,无论社会科学的、自然科学方面的东西都广予涉猎,在采访当中碰上新事物的时候,才能让自己的思维不至于停滞,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做一个要能采制深度报道的记者,这种要求在实践中要求更为强烈。
第4个回答  2007-01-01
1995年11月当比尔·盖茨第一本着作《拥抱未来》(The Road Ahead)初版正式问世后才两个星期时,盖茨当着各国记者和分析师郑重宣布微软公司在未来策略方向上所做的重大转变:他将把整个公司的未来重心定在网际网路上。不到一年后,盖茨不仅将“网际网路版”的微软公司呈现在大家面前,同时也更新了他的畅销书《拥抱未来》绝大部分的篇幅。事实上,在1993年,当微软公司的视窗软体仍然控制了整个桌上型电脑的市场时,不仅百分之九十的个人电脑都使用视窗操作系统,包括文字处理在内的大部分应用软体也都必须依靠视窗来启用。而就在这时候,网际网路上场了,顿时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於是,微软公司以视窗为导向的未来不再那麽看好。因为,网际网路当时是在UNIX上操作,而不是视窗;连接全世界资讯库的工具是全球资讯网Worldwide Web,而不是视窗;而让电脑使用者能够轻易找寻及阅读网站文件的是新软体程式Mosaic,而不是视窗。更重要的是,当时在网际网路市场上拔得头筹的更是与视窗关系不大的几家公司:网景Netscape、美国线上America Online及升阳Sun Microsystems公司。不过,四年之后,微软公司成功地转型,其成功之彻底甚至令司法部对微软公司展开继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之后规模最大的反托拉斯行动。虽然,转型的路程并非一帆风顺,但是最后的成功再次让盖茨稳住了江山,也让微软公司安全度过了一大企业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