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篇》|| 有所为有所不为

如题所述

译意:
孔子说:“不是你应该祭祀的鬼神,你去祭它,就是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

孔子在此段中指出了人性的两个弱点,不合适宜的谄媚与见义不为的懦弱。不合实际,仅为了一己的私利而去奉承拍马,说一些违心的话语,这就是谄媚。而后半句中提出 义和勇,义,就是符合仁、礼要求的;勇,就是果敢、勇敢。而能做到勇的,首先要符合义的要求,也就是勇在仁义的基础才叫勇,否则就是破坏,就是混乱的状态了。

所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是要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该做的时候要做,不该做的时候不去做。让在社会的层面,也就是对人民有利的事不畏艰险也要去作,对百姓有害的事情不向世俗和强势低头。曾经的革命zz中多少仁人志士不顾个人安危,默默奋斗在第一线。而前一段的唐山事件中的各种表现呢?很多时候社会上的种种不道不义不作为,其实都是人心得了病。

这段话从个人立场否定这种无原则的迁就谄媚,同时认为勇敢也是有一定条件的,它是以正确有思想原则为基础的。

而荀子有段话: 天下有中,敢直其身;先王有道,敢行其意;上不循于乱世之君,下不俗于乱世之民;仁之所在无贫穷,仁之所亡无富贵;天下知之,则欲与天下同苦乐之;天下不知之,则傀然独立天地之间而不畏:是上勇也。

意思是说:天下有中正的时候,敢于挺身而出;先王有正道传下来,敢于去贯彻执行;在上,不依从于乱世之君,在下,不混同于乱世之民;仁义道德所在之处,就无所谓贫穷.仁义道德不在的地方,就无所谓富贵;天下人了解他,就愿与天下人共享欢乐,天下的人不了解他,他就岿然自屹立于天地之间而无所畏惧,这是上等勇敢的人。

具体诠释了这种义、勇的具体内涵,也就是在优良传统上的捍卫正义、爱护百姓、舍己立仁的高尚人格所应具备的品格。与孔子的这一观点相符,勇敢是正确思想指导下的行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