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年轻人过年是如何应付亲戚各种问题的?

如题所述

哈哈哈这题是为我量身定制的嘛?作为一名即将三十岁的单身女青年,我可太有发言权了,大学毕业后的每一个春节,我都是七姑八姨的重点关注对象。千锤百炼下,我的《过年必修指南》也日趋完善,今天我将《过年必修指南-走亲访友篇》的重点内容传授大家,希望能够帮到看到这篇内容的胖友。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在攻略七姑八姨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她们喜欢问哪些问题,以及更重要的:背后的动机。只有了解了真正的动机,才能更好的与七姑八姨周旋。七姑八姨常问的问题无非是以下这几种:

1.关于工作

工作内容长辈们一般是不大懂的,她们比较喜欢问行业和工资。

如“小叉,你在上海做什么工作啊?”

“小叉,你一年赚多少钱啊?”

前一个问题,长辈们一般接不上什么话。后一个问题,稍显尴尬,怎样攻略后面有教程。

2.关于婚姻

春节谈话的重灾区,没对象的催对象,有对象的催结婚,结了婚的催一胎,一胎有了催二胎。这一部分是重点攻略话题。

3.让你教育晚辈

包括但不限于教育不好好学习的高中弟弟妹妹,向弟弟妹妹传授考研找工作的经验。

如:

“小叉,你表弟都高三了还不好好学习,你去说说他。”

“小叉你给你弟弟讲讲高三怎么冲刺?”

“给你表弟讲讲怎么考研的。”

这些问题还是比较好糊弄的,可以自由发挥。

关于动机。

其实这些五花八门、让人尴尬的问题都指向一个动机:填补社交空白

它是长辈向晚辈表达关怀的方式,是工作生活完全没有交集的两代人唯一能讨论的共同话题,是饭桌上面面相觑时填补社交空白的绝佳利器。

了解了动机我们就可以见招拆招了。

下面给大家传授几招,我是如何在春节期间安然无恙的周旋于七姑八姨的。

1.躲避法

所谓躲避法即尽可能少的与长辈接触,我实验下来比较好的就是打牌和带小孩。

打牌要跟同辈人一起打,最好是跟自己一样的单身狗一起打,大家惺惺相惜不会为难对方。

带小孩则可以把孩子带到没有大人的地方玩。逛超市,游乐场,在家里没人的房间做游戏,但是这点比较考验耐心,我个人感觉还好,其实偶尔带一次小孩还挺好玩的,挺多小孩蛮可爱的。

吃饭的时候也尽量坐小孩那桌,不跟长辈接触基本上长辈也不会主动来“关心”你的啦。

2.主动攻击法

所谓主动攻击法就是主动找话题,有时候我们不可避免的要跟长辈同处一个时空,可能是搭便车,可能是小孩那桌满了,亦或者找妈妈拿钥匙的时候被逮住说几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时刻记住“长辈问我们难以回答的问题是因为不知道说啥子”,因此作为晚辈,我们要主动作为,积极解决长辈难题,主动抛出话题。

比如夸赞大姨的金手镯真漂亮,是不是儿子买的。由此顺延到“表哥真优秀啊,吾辈楷模,现在在哪里发达?”“工资多少?”“小侄儿今天怎么没来?”“阿婆身体可还好?”等等。

主动发问,填补社交空白。不仅咱躲过了灵魂拷问,还能收获一波“这小孩性格开朗,挺讨喜”的积极评价,让爸妈长面子。

3.含糊其辞法+反弹法。

以上两招虽然好用,但也不是时时刻刻都管用,总有一些“漏网之鱼”。对于这类情况,我一般选择含糊其辞+反弹法。

网络上有教大家使用含糊其辞法的,但我认为效果不好,因为对方不是傻子,你不好好回答问题给人一种“扫兴”的感觉,说不定会被背地里说不礼貌,我比较推荐含糊其辞法+反弹法的混合用法。

所谓含糊其辞法即含糊的回答对方的问题,话说了,但是啥内容都没有。反弹法即向对方抛出问题,这里最好是抛出一些对方乐于回答的问题,这样反弹的效果会比较好。下面给大家演示一下:

大姨:小叉,啥时候带个男朋友回来啊?

叉:带的时候通知你哈(含糊其辞),大姨这身貂不错啊,老值钱了吧(反弹)?

大姨:小叉,你一个月拿多少钱啊?

叉:一般般,刚刚够花,表哥最近找到对象了啊?我看他发的朋友圈,新嫂子真好看啊,到你家来了吗?

模糊的回答对方的问题,然后抛出一个对方关心且乐意回答的问题。即可成功转移话题。

这里再强调一遍,长辈们问的那些让人不好回答的问题。并不是真的在关心我们,而是为了填补社交空白,只要我们主动去补上这些空白,即可解决双方的问题,你甚至还能得到“老叉家的娃儿真活络的夸赞。”

4.虚心请教法

有的长辈比较德高望重一些,不好糊弄,在这种情况下我比较推荐虚心请教法。向长辈表达自己的苦恼,同时请他提供帮助。

大姑“小叉,你该带个男朋友回来啦”

叉:“哎呀大姑,不是我不想带啊,实在是遇不到合适的对象啊,去年大伯父介绍的那个你见过的,后来了解到赌博啊,真不是我要求高啊,实在是遇不见靠谱的啊,大姑你单位有没有靠谱的男孩子给俺介绍一下啊?”

表达苦恼,虚心请教,不仅能给长辈面子,说不定他还真的能帮助到你呢。

熟读此文,勤加练习。主动填补社交空白,提前攻略!过年走亲戚就不再是一件让人恐惧的事情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28

现在的年轻人在过年期间,一般都是用以下四种方式对待亲戚的各种逼问的,1、默默忍受;2、反抗;3、废话文学;4、避而远之

1、默默忍受

首先,中国的大部分亲戚在过年的时候,都很喜欢对着晚辈一通逼问,月收入多少、买房买车了没有、对象找到了没有等,却没有人问过年轻人在外面开不开心、辛不辛苦,而大部分年轻人在遇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都是选择默默忍受,因为很多年轻人可能一年就回去这一次,也不想在过年期间跟亲戚撕破脸皮。

2、反抗

其次,部分年轻人在家里面可能比较有底气,所以平时对亲戚的逼问,都是很反感的态度,这一部分年轻人遇到长辈的各种逼问,一般都是选择反抗的方式,可能当时会很尴尬,但是经过这样的尴尬以后,长辈们才会明白年轻人的底线在哪里,以后才不敢开口问这些跟他们本身没有关系的问题,这也是我认为最有效的方式,比默默忍受要好得多。

3、废话文学

另外,废话文学是2021年才流行起来的,废话文学就是指在面对对方的问题的时候,用一些无关痛痒的话来回答,这样既能够回答问题,也能够不伤和气,例如对方问你的工资是多少,我们可以回答:“有的时候多,有的时候少。”看起来是回答了问题,实际上什么也没有说清楚。

4、避而远之

最后,还有一种好办法,那就是直接对这部分亲戚避而远之,本身一年才见一次面的亲戚,显然不是什么踏实亲戚,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受委屈,所以看到那些爱乱问的亲戚,直接就选择躲开,不跟他们有交流就能够避免很多麻烦。

第2个回答  2023-04-20
当代年轻人过年面对各种亲戚与社交场合,往往会感到压力山大。因为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不如从前密切,很多年轻人对许多亲戚都并不太熟悉,但是过年期间还是不可避免要面对一大批亲朋辈分不清的长辈与亲戚。

面对这种情况,当代年轻人通常会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应付:

第一,事先做好功课。如认真复习亲戚辈分与人物,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等,避免在见面时尴尬。有的年轻人甚至会事先制作关系图,以免在具体场合下无法对应上亲戚的名字与关系。

第二,礼节性问候。在见面时主动亲切地打招呼,就算不太熟悉也要有礼貌的问候,如“新年好!身体还好吧?”之类的客套话,显得有礼貌和热情。避免给人冷漠与生分的感觉。

第三,转移话题。如果亲戚问起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年轻人通常会采取轻松幽默的方式来转移话题,争取避开那些“问题”的追问,如工作、感情、生活等,这需要一定的应变与语言技巧。

第四,合理退场。在社交场合下,年轻人也会选择适时退场,避开那些令人烦闷的亲戚,以免被过度追问。常见的手段是找各种理由,如上厕所、接电话、带孩子等,临时离开一会儿,然后再找机会悄悄离场。

第五,团结同伴。有时候年轻人会选择结伴应战,如和同辈的兄弟姐妹或朋友一起去探亲拜年,这样可以相互帮衬,也方便暂时脱身或转移话题,分散长辈与亲戚的注意力。这是很多年轻人的常用伎俩。

总之,当代年轻人在过年期间面对复杂的亲朋社交场合,通常会选择事先准备、合理应对、临时退场以及结伴同行等多种方式。在亲切问候与礼貌回应的同时,也会巧妙地避开或转移一些难以应付的话题与问题。这些人生小技巧可以帮助年轻人更好地度过新年期间与各类亲戚的聚会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3-04-27
选择默默忍受,左耳出右耳进。 过年时期,家里各个户户的亲戚进行走访,面对来自各个地区的亲戚们关切的询问。
第4个回答  2023-03-22
哈哈哈这题是为我量身定制的嘛?作为一名即将三十岁的单身女青年,我可太有发言权了,大学毕业后的每一个春节,我都是七姑八姨的重点关注对象。千锤百炼下,我的《过年必修指南》也日趋完善,今天我将《过年必修指南-走亲访友篇》的重点内容传授大家,希望能够帮到看到这篇内容的胖友。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在攻略七姑八姨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她们喜欢问哪些问题,以及更重要的:背后的动机。只有了解了真正的动机,才能更好的与七姑八姨周旋。七姑八姨常问的问题无非是以下这几种:

1.关于工作

工作内容长辈们一般是不大懂的,她们比较喜欢问行业和工资。

如“小叉,你在上海做什么工作啊?”

“小叉,你一年赚多少钱啊?”

前一个问题,长辈们一般接不上什么话。后一个问题,稍显尴尬,怎样攻略后面有教程。

2.关于婚姻

春节谈话的重灾区,没对象的催对象,有对象的催结婚,结了婚的催一胎,一胎有了催二胎。这一部分是重点攻略话题。

3.让你教育晚辈

包括但不限于教育不好好学习的高中弟弟妹妹,向弟弟妹妹传授考研找工作的经验。

如:

“小叉,你表弟都高三了还不好好学习,你去说说他。”

“小叉你给你弟弟讲讲高三怎么冲刺?”

“给你表弟讲讲怎么考研的。”

这些问题还是比较好糊弄的,可以自由发挥。

关于动机。

其实这些五花八门、让人尴尬的问题都指向一个动机:填补社交空白。

它是长辈向晚辈表达关怀的方式,是工作生活完全没有交集的两代人唯一能讨论的共同话题,是饭桌上面面相觑时填补社交空白的绝佳利器。

了解了动机我们就可以见招拆招了。

下面给大家传授几招,我是如何在春节期间安然无恙的周旋于七姑八姨的。

1.躲避法

所谓躲避法即尽可能少的与长辈接触,我实验下来比较好的就是打牌和带小孩。

打牌要跟同辈人一起打,最好是跟自己一样的单身狗一起打,大家惺惺相惜不会为难对方。

带小孩则可以把孩子带到没有大人的地方玩。逛超市,游乐场,在家里没人的房间做游戏,但是这点比较考验耐心,我个人感觉还好,其实偶尔带一次小孩还挺好玩的,挺多小孩蛮可爱的。

吃饭的时候也尽量坐小孩那桌,不跟长辈接触基本上长辈也不会主动来“关心”你的啦。

2.主动攻击法

所谓主动攻击法就是主动找话题,有时候我们不可避免的要跟长辈同处一个时空,可能是搭便车,可能是小孩那桌满了,亦或者找妈妈拿钥匙的时候被逮住说几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时刻记住“长辈问我们难以回答的问题是因为不知道说啥子”,因此作为晚辈,我们要主动作为,积极解决长辈难题,主动抛出话题。

比如夸赞大姨的金手镯真漂亮,是不是儿子买的。由此顺延到“表哥真优秀啊,吾辈楷模,现在在哪里发达?”“工资多少?”“小侄儿今天怎么没来?”“阿婆身体可还好?”等等。

主动发问,填补社交空白。不仅咱躲过了灵魂拷问,还能收获一波“这小孩性格开朗,挺讨喜”的积极评价,让爸妈长面子。

3.含糊其辞法+反弹法。

以上两招虽然好用,但也不是时时刻刻都管用,总有一些“漏网之鱼”。对于这类情况,我一般选择含糊其辞+反弹法。

网络上有教大家使用含糊其辞法的,但我认为效果不好,因为对方不是傻子,你不好好回答问题给人一种“扫兴”的感觉,说不定会被背地里说不礼貌,我比较推荐含糊其辞法+反弹法的混合用法。

所谓含糊其辞法即含糊的回答对方的问题,话说了,但是啥内容都没有。反弹法即向对方抛出问题,这里最好是抛出一些对方乐于回答的问题,这样反弹的效果会比较好。下面给大家演示一下:

大姨:小叉,啥时候带个男朋友回来啊?

叉:带的时候通知你哈(含糊其辞),大姨这身貂不错啊,老值钱了吧(反弹)?

大姨:小叉,你一个月拿多少钱啊?

叉:一般般,刚刚够花,表哥最近找到对象了啊?我看他发的朋友圈,新嫂子真好看啊,到你家来了吗?

模糊的回答对方的问题,然后抛出一个对方关心且乐意回答的问题。即可成功转移话题。

这里再强调一遍,长辈们问的那些让人不好回答的问题。并不是真的在关心我们,而是为了填补社交空白,只要我们主动去补上这些空白,即可解决双方的问题,你甚至还能得到“老叉家的娃儿真活络的夸赞。”

4.虚心请教法

有的长辈比较德高望重一些,不好糊弄,在这种情况下我比较推荐虚心请教法。向长辈表达自己的苦恼,同时请他提供帮助。

大姑“小叉,你该带个男朋友回来啦”

叉:“哎呀大姑,不是我不想带啊,实在是遇不到合适的对象啊,去年大伯父介绍的那个你见过的,后来了解到赌博啊,真不是我要求高啊,实在是遇不见靠谱的啊,大姑你单位有没有靠谱的男孩子给俺介绍一下啊?”

表达苦恼,虚心请教,不仅能给长辈面子,说不定他还真的能帮助到你呢。

熟读此文,勤加练习。主动填补社交空白,提前攻略!过年走亲戚就不再是一件让人恐惧的事情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