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如题所述

1、家庭背景:

鲁迅出生在中国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府城内东昌坊口的一个书香门第,名为周樟寿。祖父周福清是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在北京任官员。父亲周伯宜是一名秀才,母亲鲁瑞,祖先是北宋理学始祖周敦颐。

2、历史背景:

当时的日本,正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海外活动的中心地区。鲁迅到日本后受到资产阶级革命派深刻影响,于1903年初毅然剪掉了具有封建专制和民族压迫象征的辫子,以表示对清王朝的憎恶和与之彻底决裂的决心。

鲁迅作品深层意义:

1、经典意义:

对旧的封建主义和新的个性主义的启蒙作用。丰富的战斗实践经验,使鲁迅很早就成为无产阶级的天然盟友。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鲁迅更能纯熟自如地运用这一武器,开展两条战线的斗争,在正面敌人作战的同时, 抵制和反对种种机械论、庸俗化的倾向。

2、现实意义:

在思想与艺术,继承与创新,开放与自立,西方影响与民族风格等方面的实践和理论上起到促进作用。

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大全:

1、《呐喊》

小说集《呐喊》收录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故乡》等14篇小说,反映从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时期中国古老农村和市镇的面貌;

它描绘了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时期的中国社会现实,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和虚伪,痛苦地解剖了中国沉默的国民灵魂,批判了国民的劣根性。

2、《彷徨》

《彷徨》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彷徨》的艺术技巧“圆熟”――深广的历史图景;对人物命运的叙述渗透感情;“画眼睛”“勾灵魂”的白描手段;丰满的人物形象具有典型的意义。

裘沙和王伟君两位艺术家以毕生精力用画笔“揭示鲁迅思想体系”,执着探索,苦心构思,大胆创造,以“理解的准确,表现的深刻,艺术的精湛”再现了鲁迅的世界

3、《故事新编》

《故事新编》是鲁迅的最后的创新之作,里面8篇有5篇写于鲁迅生命的最后时期。面临死亡的威胁,处于内外交困、身心交瘁之中,《故事新编》整体的风格却显示出前所未有的从容、充裕、幽默和洒脱。

尽管骨子里依旧藏着鲁迅固有的悲凉,却出之以诙谐的“游戏笔墨”,这表明鲁迅的思想与艺术都达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具有某种超前性。在它的很多篇中,都可以发现或隐或现、或浓或淡地存在着“庄严”与“荒诞”两种色彩和语调,互相补充、渗透和消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02
鲁迅作品深层意义:

1、经典意义:

对旧的封建主义和新的个性主义的启蒙作用。丰富的战斗实践经验,使鲁迅很早就成为无产阶级的天然盟友。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鲁迅更能纯熟自如地运用这一武器,开展两条战线的斗争,在正面敌人作战的同时, 抵制和反对种种机械论、庸俗化的倾向。

2、现实意义:

在思想与艺术,继承与创新,开放与自立,西方影响与民族风格等方面的实践和理论上起到促进作用。

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大全:

1、《呐喊》

小说集《呐喊》收录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故乡》等14篇小说,反映从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时期中国古老农村和市镇的面貌;

它描绘了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时期的中国社会现实,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和虚伪,痛苦地解剖了中国沉默的国民灵魂,批判了国民的劣根性。

2、《彷徨》

《彷徨》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彷徨》的艺术技巧“圆熟”――深广的历史图景;对人物命运的叙述渗透感情;“画眼睛”“勾灵魂”的白描手段;丰满的人物形象具有典型的意义。

裘沙和王伟君两位艺术家以毕生精力用画笔“揭示鲁迅思想体系”,执着探索,苦心构思,大胆创造,以“理解的准确,表现的深刻,艺术的精湛”再现了鲁迅的世界。

3、《故事新编》

《故事新编》是鲁迅的最后的创新之作,里面8篇有5篇写于鲁迅生命的最后时期。面临死亡的威胁,处于内外交困、身心交瘁之中,《故事新编》整体的风格却显示出前所未有的从容、充裕、幽默和洒脱。

尽管骨子里依旧藏着鲁迅固有的悲凉,却出之以诙谐的“游戏笔墨”,这表明鲁迅的思想与艺术都达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具有某种超前性。在它的很多篇中,都可以发现或隐或现、或浓或淡地存在着“庄严”与“荒诞”两种色彩和语调,互相补充、渗透和消解。
第2个回答  2023-05-21

鲁迅作品深层意义:对旧的封建主义和新的个性主义的启蒙作用。


1、经典意义:丰富的战斗实践经验,使鲁迅很早就成为无产阶级的天然盟友。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鲁迅更能纯熟自如地运用这一武器,开展两条战线的斗争,在正面敌人作战的同时, 抵制和反对种种机械论、庸俗化的倾向。
2、现实意义:在思想与艺术,继承与创新,开放与自立,西方影响与民族风格等方面的实践和理论上起到促进作用。

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大全:
1、《呐喊》它描绘了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时期的中国社会现实,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和虚伪,痛苦地解剖了中国沉默的国民灵魂,批判了国民的劣根性。
2、《彷徨》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彷徨》的艺术技巧“圆熟”――深广的历史图景;对人物命运的叙述渗透感情;“画眼睛”“勾灵魂”的白描手段;丰满的人物形象具有典型的意义。裘沙和王伟君两位艺术家以毕生精力用画笔“揭示鲁迅思想体系”,执着探索,苦心构思,大胆创造,以“理解的准确,表现的深刻,艺术的精湛”再现了鲁迅的世界。
3、《故事新编》是鲁迅的最后的创新之作,里面8篇有5篇写于鲁迅生命的最后时期。面临死亡的威胁,处于内外交困、身心交瘁之中,《故事新编》整体的风格却显示出前所未有的从容、充裕、幽默和洒脱。尽管骨子里依旧藏着鲁迅固有的悲凉,却出之以诙谐的“游戏笔墨”,这表明鲁迅的思想与艺术都达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具有某种超前性。在它的很多篇中,都可以发现或隐或现、或浓或淡地存在着“庄严”与“荒诞”两种色彩和语调,互相补充、渗透和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