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宗法具体是什么,为什么会导致古人重视嫡长子继承制?

如题所述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并且有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时期。在封建社会时,贵族阶级的财产和爵位是允许后代继承的。由于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因此贵族阶级普遍子女众多,为了解决继承问题,维护自身统治的稳定,建立行之有效的继承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周朝等级制度

在华夏文明中的第一个朝代夏朝,夏禹去世前明确表示将王位传给儿子夏启,开创了子承父业的世袭制继承模式。而在夏朝之前的三皇五帝时期,当时的继承制度是禅让制,由前任国君指定继承人。不难看出,这个时候继承制已经开始发生改变。在夏朝之后的商朝,继承制又发生了变化,在子承父业的基础上加入了兄终弟及这项补充规定,这项规定的本意是商朝的执政者担心自己的后代年龄太小,无法承担起治理国家的重任,所以希望和自己年龄相当的同族兄弟替代自己守护基业。从理论上说这是可行的,然而实际上,这项制度导致兄弟间为了争夺权力产生内乱,直接导致了商朝的灭亡。

周朝灭商后,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对各种继承制进行优化和筛选,最终确定了嫡长子继承制。通过后来一系列事实证明,这种制度完美适应了中国古代盛行的一夫一妻多妾制,是维系宗法制的核心制度之一,成为了后代帝王册立继承人的重要依据。



商朝继承制度存在漏洞

严格来说,后世所沿用的嫡长子继承制始于周朝而并非商朝。不过在商朝后期,就已经存在嫡长子继承制度了,只是当时的继承制度,始终也绕不开兄终弟及这个话题,为非嫡长子的后代争权埋下了隐患,所以和周朝的继承制度仍然有所区别。

兄终弟及这个制度的出发点是好的,也曾经得到过广泛认可。据《公羊传·昭公·二十二年》中记载:

"王室乱。刘子、单子以王猛居于皇。何言乎王室乱?言不及外也。刘子、单子以王猛居于皇。其称王猛何?当国也。八、秋,刘子、单子以王猛入于王城。王城者何?西周也。其言入何?篡辞也。九、冬十月,王子猛卒。此未逾年之君也,其称王子猛卒何?不与当也。不与当者,不与当父死子继、兄死弟及之辞也。"


年少登基并不罕见

然而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出现兄终弟及,这就很难准确的衡量了。为何兄终弟及继承制度存在漏洞呢?首先我们要了解商朝执政者的初衷。按照古代男性首次生育的时间算起,父亲和儿子的年龄差距至少在15-20岁,由于古人的医疗水平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所以平均寿命很短,即使身为一国之君,在30岁时候去世也属于正常现象,比如春秋时期晋国最伟大的国君晋悼公,28岁就英年早逝。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国君的继承人在继位时只有不足10岁,执政经验和人生阅历几乎是一片空白,很容易被外戚和权臣趁虚而入,不仅会将社稷拱手让出,自身的生命安全都难以保证。所以商朝的国君转变了思路,既然自己死后还希望保留本族的血脉、财富和地位,那么不如选择同缘亲属中最亲近、且有共同利益的人,符合这种条件的就是国君的兄弟了。


权力的象征——商朝青铜鼎

国君的兄弟一般来说和国君岁数的差距不会太大,普遍会小于国君和儿子的岁数差距。这也意味着比起儿子,弟弟的阅历更加丰富,见识过自己的父兄是如何处理政务的,可以较为顺利地实现权力交接,维持朝堂的稳定;而且古人十分看重宗族观念,在他们眼中,同缘同姓的族人都是纯正血脉的代表,从理论上说,弟弟和儿子虽然在感情上来说虽然不能做到完全一视同仁,但是也可以成为一种合理的选择,因此兄终弟及制度被商朝国君作为了继承制度的一项补充规定。

而这项规定最终导致了商朝继承制度漏洞的出现,那就是一个国君有两个在法理上都符合继承条件的继承人。那么当这种情况真正出现的时候,按照之前的预想,应该是二者中比较贤能的一方继承君位,这样才能更好的治理国家。然而贤能与否很难量化,需要综合性比较,两位继承人各有优势和劣势,确实很难说谁更胜一筹。


自古以来因为继承人产生的战争十分常见

即使最终在二者中通过各种办法选出了继承人,可是失败一方必定心有不甘,很容易引发二者之间的对立和夺权战争。最让人头疼的问题是,由于二者都有继承权,夺权方可以找出各种为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着想的理由,为对方扣上各种骂名,强行逼迫朝堂上的各种政治势力战队,因此这种叛乱行为就变得合情合理了,这就是商朝继承制度的重大漏洞。


商朝青铜釜

能力和血脉传承的博弈

和理论设想的一样,商朝的继承制度导致了多次兄弟之间残杀的事情发生,周朝为了避免相同的事情发生,对继承制度做出了新的规定。据《公羊传·春王正月》中记载:

"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国人莫知。隐长又贤,诸大夫扳隐而立之。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这件事的发生时间是隐公元年,这里的"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就是嫡长子继承制的由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2
古人讲究“长幼为序”,在封建社会中又是嫡为尊,因此就走了嫡长子继承大统的说法。
第2个回答  2021-03-11
西周宗法制具体的是嫡长子继承制与分封制等,古人之所以重视嫡长子继承制,是因为害怕在先王去世之后,产生纷争的局面。
第3个回答  2021-03-11
因为古代的人基本上都有一个老婆,好几个小老婆,这种经过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是觉得自己老婆生的第一个儿子,继承自己的财产比较合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