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镔铁刀被誉为神兵利器

如题所述

西域镔铁刀被誉为神兵利器

在电视剧《汉武大帝》中,汉武帝开通西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学习西域月氏国先进的冶铁技术。当时,匈奴率先掌握了西域的冶铁技术,故而刀剑类武器的质量远超于汉朝。

在剧中,张骞奉命到了月氏国,月氏国女王给了张骞一些黑色的粉末,作为金属的添加剂。之后,汉朝的刀剑质量得到了提升,才得以和匈奴的刀剑相抗衡。

另外,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西域进贡的“镔铁”也一直作为高档刀剑的材质,镔铁刀也被认为是神兵利器。比如《水浒》中武松的兵器就是一对“雪花镔铁戒刀”。在明代,一把西域的镔铁大刀,其购买价格是日本刀的167倍。

这些似乎给人一种错觉,那就是西域的冶铁技术一直高于中国,西域的“镔铁”一直是中国可望而不可及的先进“黑科技”。

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汉武大帝》的演绎完全是颠倒黑白的,自汉代起,中国的金属冶炼技术就远比西域先进得多。

按照《汉书-大宛传》记载,大宛国(今乌兹别克一带)和安息国(今伊朗西部)之间的国家,比如月氏国、康居国,冶炼技术极为落后,压根就没有掌握铁器的制造技术。

相比之下,中国在汉代已经有了稳定的炒钢技术和初具雏形的灌钢技术,技术水平明显高于西域诸国。而匈奴的优势主要是骑兵的数量和精湛的骑射技艺,在冶炼技术上也远远落后于汉朝。

到了后世,中国的金属冶炼工艺一直是较为领先的,产量和质量都比较惊人。即使在大量进口外国刀剑、并且高价进口西域镔铁刀剑的明代,中国的金属冶炼工艺也并不落后。

根据一些现存资料推算,明代在嘉靖年间的年铁产量达到了2亿6923万明斤,换算一下,约为16万吨的产量。这和18世纪初欧洲钢铁总产量14万吨到18万吨在同一水平线上。明代中后期的大型冶铁炉,火力全开可日产铁6000余斤,是同时代大部分国家难以企及的。

明代的金属冶炼工艺相比前代也有很大的提高,开始使用活塞式风箱、焦炭,原先的灌钢法也得到了长足进步,并且出现了新型的“苏钢法”。这些技术在当时的世界上,都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

既然中国古代的冶炼技术并不落后,为什么要从西域费老大力气进口镔铁刀呢?这其中的原因,得从“镔铁”本身说起。

中国古人所说的镔铁,是一种带有某些特殊花纹的钢材,原产于印度、罽宾(今克什米尔地区)、波斯一带。按照资料和实物推测,镔铁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人对乌兹钢的称呼。

乌兹钢,其实是古代印度按照土法炼制的一种钢材。古代印度克什米尔地区的铁匠将一种优质铁矿和各种添加剂放入坩埚中加热,做成一个个的小钢蛋。这些铁矿石被称之为“乌兹矿石”,这些钢蛋被称之为“乌兹钢锭”。

“乌兹钢锭”是古代印度地区最重要的商品,被运往世界各地,比如到了咱们中国就被称之为镔铁。另外波斯、西亚等地也都将“乌兹钢锭”视为珍宝。尤其是当时西亚的大马士革,用乌兹钢锭制成的宝刀给西方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而乌兹钢在西方又被称之为“大马士革钢”。

“大马士革钢”,在欧洲也成为了花纹钢的代名词。所以咱们今天说的大马士革钢,其实是泛指花纹钢。钢铁有花纹,并不稀奇,中国很早就有了折叠锻打技术,可以生产出花纹非常漂亮的钢材。现代的很多花纹钢刀剑,也被冠以“大马士革钢”的名称。

然而,中国古代也好,现代也罢,钢材上的花纹都是折叠锻打之后加酸洗弄出来的。跟古代的乌兹钢压根不是一回事。咱们中国古代就分的很明确,花纹钢叫“文铁”,跟镔铁不一样的。

古代的乌兹钢,也就是咱们中国古人说的镔铁,西方人说的大马士革钢,其花纹是天然形成的,属于“结晶花纹钢”。即使不经过折叠锻打之类的处理,简单酸洗后,它也能够呈现出花纹,而且远比普通折叠锻打的花纹要细腻的多。

你说印度乌兹钢的冶炼技术先进吗?并不先进,其冶炼手法产量低,一个坩埚才出一个钢蛋,咱们一个大铁炉出钢几千斤;要说出钢的稳定性,乌兹钢蛋的含碳量不均匀,杂质还多。有资料显示,明代一些优质钢铁的杂质含量已经达到现代工业标准。但是问题来了,不是说你产量高、性能稳就一定牛逼啊。

因为,你经不住人家矿石质量实在是好。不仅造出来的钢材硬度高,而且不均匀的含碳量恰好构成了天然的软硬度差异。因为有天然的、细腻的软硬结合结构,稍加折叠锻打之后,乌兹钢的韧性会有极大的提高。在相同的硬度下,其弹性要比普通的碳钢好得多。

不仅如此,在乌兹钢锻造成刀剑并开刃后,形成了一种软硬互为支撑的特殊物理结构。简单点说,就是刀刃部分形成了一种肉眼无法察觉的锯齿,极大的提高了切割效果,给人以无比锋利的感觉。

乌兹钢刀的切割效果,在古今中外受到了无数次的惊叹。中国古代的文人用“吹毛断发”形容镔铁刀的切割效果,这还真不是文学上的夸张。近代的欧洲文献记载,优质的乌兹钢弯刀可以凌空切断丝绸制作的纱巾。

简单点说,乌兹钢属于先天优势,高价进口并非因为印度的冶炼技术有多先进,而是因为人家矿石质量好,生产出来的钢材切割效果极佳。而且这玩意不仅就一个地方有,产量还特低。产量低,质量好,那么不贵才怪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拿破仑时代,法国军人依然以拥有一把乌兹钢刀为荣。你能说法国那时候冶炼技术还不如印度?人家那时候都快工业化了,蒸汽机都有了,什么钢材造不了?只是印度人走大运,凑巧有那种优质矿石罢了。

而且需要看到,古代的中国虽然引进镔铁作为奢侈品,但是中国出口的钢铁数量更为巨大。比如著名的沉船“南海一号”上,就发现了大量的钢铁半成品。镔铁虽好,产量太低,要是论大规模生产使用武器和工具,还是中国古代的钢铁靠谱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