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是佛教的吗?怎么各方面有点像佛教?

如题所述

修行和寺庙以及神像 和佛教是共用不冲突的 并且密宗本身神灵的关系在后世的书籍里都慢慢归于佛教了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 分别有不少 但是总体是精神修行 虽然有渐修和顿悟的区别 但是精神比较讲究 认为肉体是皮囊 除了武僧 基本不会在身体上下特别大功夫 也就日常锻炼和修行就足矣了
而密宗教义更为古涩难懂 教门教法原始气息较重 毕竟是西藏那边的 没经过大规模像佛教的融合和改变 在很多的角度保留了原生气息 而没有像佛教那么大众化 所以显得神秘 而且密宗对于身体的修炼比较讲究 有苦修 有苦行 都是对身体肉体的极端修炼 在密宗 身体的磨练与精神的修行是密不可分的 在苦修与冥想中获得智慧 在痛苦里感悟自我
两教都是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但是只不过一个对于肉身认为是臭皮囊采取保养得态度 一个是对于肉体的磨砺采取强化的态度 但是佛教也有武修和文修 密宗也有各种法门 相区分明确是不容易的
在一定程度上融合 但是又都保持着自身的特点
宗教歧视一直在融合和进步的 咱们中原的释道儒三教 经过几千年的融合 都不排斥 而且例如老子 如来 孔子 鬼谷子 纯阳祖师吕洞宾 各类菩萨 诸天神将 这些大家圣贤和杂家大师 在神话故事里与各种后世书籍里 都已经成为了一家人了 想分开 难 这就叫大同世界 一切都在进步 去掉野蛮落后 变得更加人性化和大众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8-23
楼主 您好~

密宗是源由,是由於天竺的性力派之外道,结合了佛教的表相如佛像、一些佛学术语,而形成了坦特罗佛教,但是本质仍然是性力派之外道,而且是以性能量为修行的标地。 后来传到藏族,结合了当地的苯教(鬼神信仰)而成了当今的藏密喇嘛教。可是其本质仍然是男女性欲,因为藏密的双身法、轮座、所谓的无上瑜珈等,与真正释迦牟尼佛所传的佛法,本质是不同的,藏密藉由观想、明点、气脉等的修练,其实都是双身法的前方便,他们妄想当达到性高潮不退不出精的时候(第四喜之境界),就是轮涅不二、乐空双运的报身佛境界,可是这只是欲界极为粗重的男女交合境界,本质仍然是作爱而已,与实证涅盘无关,小乘之无余涅盘尚且不可及,何况大乘的究竟涅盘乎?

因此,密宗的佛像,多半是都是男"佛"与女"空行母"相抱,并且男女交合的淫秽像,这与佛法无关,只是附带佛法表相的性力派喇嘛教,非真修佛法也。
第2个回答  2010-08-24
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

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
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
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贝旺旭仁波切 为师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江央确吉宁玛仁波切
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 !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

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念:
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4.修行需要先消业障,在消业障方面《地藏菩萨本愿经》甚佳,读经、念: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名号。
《地藏菩萨本愿经》: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益,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第3个回答  2010-08-23
密宗全称秘密大乘佛教,又称为密乘、金刚乘、真言宗,是大乘佛教的一个支派,为印度后期佛教的主流。
此宗依《大日经》、《金刚顶经》建立三密瑜伽,事理观行,修本尊法。此宗以密法奥秘,不经灌顶,不经传授不得任意传习及显示别人,因此称为密宗。
第4个回答  2010-08-23
密宗就是藏密,还是佛教。基本经典都一样。不要看人家衣服颜色不同就不一样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