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低碳经济,对于我国来说,面临着哪些瓶颈和挑战呢?

如题所述

特别是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还要立足中国的国情:
第一,我国的能源生产及消费呈现出“富煤、缺油、少气”,以及“新型能源短缺”的结构特征。2008年,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比重从95%下降到68.7%,石油消费由3.37%提高到18%,天然气消费由0.2%提高到3.8%,水电、核电和风电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则由1.61%提高到9.5%。能源生产结构也基本相同。其中,传统能源占取绝对比例,尤其是煤炭的生产量自2002年以来的8年间,在能源生产结构中的占比一直保持在76%左右;其次是石油,我国原油生产在能源生产结构中基本是12%左右的水平。而在二次能源中,无论消费结构还是生产结构,基本以燃煤为主的火力发电为主导能源。因此,中国再有能源革命和替代能源,从国情出发,高碳能源煤的利用仍然是我们的主体。
第二,我国的传统产业和制造业仍然占了大头,在产业结构当中仍然是主体,包括钢铁等高耗能工业。调整经济结构,但是不能把这些产业全部从经济当中砍掉或者过分抑制其发展。因为,中国目前正经历着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人口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这些行业的需求强度仍将维持一定的时间。
第三,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还不高,对物质享受的追求仍占主体地位,离回归“田园”式生活方式的拐点还比较遥远。
因此,相比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着力于减少居民生活消费的碳排放、使社会生活低碳化,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则应该将着力点放在产业经济部门,使产业经济低碳化。
鉴于此,中国的低碳经济不仅包含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也包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涵盖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包括服务业和我们的衣食住行。发展低碳经济,首先强调的是节能减排,其次是循环经济的发展,第三是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
为此,应从前瞻、长远和全局的角度,部署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寻找低碳经济与国家发展战略的结合点,保证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首先是着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为减轻地方政府追求GDP增长的压力,财政应加快向公共财政转型。其次是加快有关低碳经济的法制建设,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使得环境利益及其相关的经济利益在保护者、破坏者、受益者和受害者之间得到公平分配。第三要发挥税收政策的引导作用,针对资源利用的各个环节,适当调整现行税制,开征部分新税种,构建一套科学、完整的资源节约型税收体系。第四是综合运用多种财政支出方式,逐步形成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第五是大力支持低碳技术创新、应用,加强传统能源技术攻关,利用科技创新,提高效能,降低能耗。第六是发展完善碳交易市场,尽早改变在全球碳市场价值链中的低端位置,为中国在未来碳交易市场上赢取话语权,通过金融资本的力量引导实体经济的发展。最后,应将调整优化结构做为经济工作的重点。尽管工业化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可能短期逾越,但可以通过调整行业内部结构和产品结构,降低高耗能行业的比重,淘汰落后产能和技术,从结构上促进经济的低碳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2
1.科技水平落后;2.新型能源短缺;3.我国是人口大国,使用量大
第2个回答  2010-08-24
人口问题 人口不减少 低碳就面临着压力 再怎么低碳 人多一平均也不低了
自主技术 没有自主环保技术 只靠进口技术会导致发展不均衡在低碳上会总是落后其他国家
电子元件的节能技术 节能标准 还有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回收技术 再生技术 再生技术的投资 回收工厂的投资 这些都是啊 你这问题很水平额。。。
第3个回答  2010-08-24
  科技水平落后成中国低碳转型最大瓶颈。“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在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中国生产力学会会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第一副会长王茂林日前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表示,中国走上低碳之路已刻不容缓。
  如今,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一是,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成为低端产品的“世界工厂”;二是,在产业结构上“重化工业”要加速发展;三是,要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并举的艰巨任务。同时,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先进技术的缺失都将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成为我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重大挑战。
  然而,无论是从应对国际减排压力,还是从促进国内可持续发展的自身需求等长远目标出发,中国低碳转型的道路已经无可回避。
  “发展低碳经济确实为中国提供了一个跨越赶超世界的契机,但在当前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统筹与协调、经济与社会、资源与生态的各种关系,决不能一味地追求低碳,而忽视我们的国情。”王茂林强调,应该在理性看待当前世界新能源产业这场角逐的基础上,正确把握我国的能源现状,科学推进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以免在争先恐后中遗漏了我们最急需的东西。
  在全库会官网中国库存积压物资网的库存行业资讯中摘出来的,希望能帮到楼主。需要的话你可以去看下全文。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