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的象征内涵

简洁明了

《浮士德》精神的内涵,强烈地体现在浮士德的形象之上。而浮士德的形象是通过他寻求真理的五个阶段的生活历程而进行展示的。第一阶段主要通过描写浮士德的新生,展示了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形象。他摆脱了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束缚,有强烈的入世思想,他不满现实社会,要为“人类”创造一个“真美”的世界。第二阶段主要描写浮士德的爱情生活,开始了对人生和理想的探求。但悲剧的冲突是新兴资产阶级个性自由的要求和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第三阶段描写浮士德在政治生活上的探求,不是起而反抗,而是迁就退避。他在封建宫廷中看到了王朝的腐败。仍然尽心竭力为这个腐朽的王朝服务,实际上说明,为封建王朝服务不可能有所建树,于是他又开始了新的探索,即第四阶段,描写浮士德对古典美的追求,但古典美也消逝了,不能复活于现代。浮士德对古典美的追求,就这样宣告破灭了。最后阶段描写浮士德改造大自然的努力。
总之,《浮士德》的勇于实践,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进步性和深刻的进步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1-04
浮士德是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典型,也是人道主义者、启蒙思想家和理想王国开明君主的象征,代表了一种不断探索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他的一生是近代300年间欧洲进步的知识分子精神探索的形象表现。诗剧通过浮士德的不断进取历程,否定了脱离实际的书本知识,否定了狭隘的个人享受,否定了为封建宫廷服务的庸人习气,否定了脱离现实、回到古典艺术世界的梦想。诗剧积极肯定和热烈赞颂的是造福人民的创造性劳动。诗剧是摆脱中世纪愚昧,走向美好未来的人类理想的赞歌。诗剧极力张扬的是人类不断克服自身的弱点,使人性更加美好纯洁的可能性。

《浮士德》具有宏伟的艺术结构,把神话与现实、古往今来的各种人物和天上、人间、魔界的各种场面巧妙地熔铸一炉,构成了一幅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故事开头的“天上序幕”取材于《旧约》,故事结构明显受到《约伯记》的影响,关于海伦和欧福良的故事则把希腊神话和当代现实(英国诗人拜伦之死)融为一体,而魔鬼靡菲斯特与众魔女的狂欢则表现了中世纪基督教的神话世界。所有这些都增强了诗剧的艺术容量,为诗剧增添了多种艺术色彩,同时也使诗剧变得晦涩难懂。因此诗剧《浮士德》并非适用于演出,而是以诗剧的形式写成的供阅读的长诗。《浮士德》是欧洲文学史堪与荷马史诗和但丁《神曲》并列的伟大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