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是在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作家周国平说过,人生有三次成长:第一次是在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第二次是在发现即使再怎么努力,终究还是有些事令人无能为力的时候;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会无能为力,但还是会尽力争取的时候。

第一次是在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

意思是以前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习惯了父母的关爱和保护,习惯了所有人都围着自己转。当从这小小的世界走出去,才发现原来世界那么大,自己根本就不是世界的中心,才知道这世上好多事情是需要自己去面对的。

第二次是在发现即使再怎么努力,终究还是有些事令人无能为力的时候。

意思是生活中有些事即使再怎么努力,也只能是徒劳无功,而更有些事,让人从一开始就令人感觉无能无力。

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会无能为力,但还是会尽力争取的时候。

这就是成长的意义所在,即使面对一些事个人无能为力,但仍然会可以尽力去争取。人的所有意义并非在于多么辉煌的成就,而是在逆境中仍能坚守本心,逆流而上。

扩展资料:

人得到智慧的惟一办法,就是用青春去买。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列宁

等青春轻飘的烟雾把少年的欢乐袅袅曳去,之后,我们就能取得一切值得吸取的东西。——普希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周国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31

发现其实自己没多重要,没了自己,别人该怎么过依旧怎么过,自己要把自己的位置摆放好,不要自以为是。

人会长大三次。

第一次是在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

第二次是在发现即使再怎么努力,终究还是有些事令人无能为力的时候。

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会无能为力,但还是会尽力争取的时候。

人应当怎样看待自己

1、正确的自我认知
“人贵有自知之明”,全面而正确的自我认知是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基础。自我认知是从多方位建立的,既有自己的认识与评价,也有他人的评价。我们不妨自己认真仔细地想一想,用尽量多的形容词描述自己,要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步,他观自我的描述,描述父母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恋人眼中的我、兄弟姐妹眼中的我,你再寻找这些描述中共同的品质,将其归类。你描述的维度越多,你越会找到比较正确的自我。

2、客观的自我评价
一个人必须建立在正确的自我认知基础上,正确的自我悦纳、积极的自我体验、有效的自我控制。
自我悦纳是自我意识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悦纳自我首先要接纳自己,喜欢自己,欣赏自己,体会自我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上体验价值感、幸福感、愉快感与满足感;其次是理智与客观地对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冷静地看待得与失。在生活中注重自我,自我意识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自我的一种状态。积极的策略是:关注你自己的成功,并将优势积累,每个人身上都有着无数的闪光点,重点在于寻找你自己的闪光点并将其构成亮丽的人生风景线。

3、积极的自我提升
提高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对自我完成某项工作的期望与预期。当人们期望自己成功时,他必然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并且当面临挑战性任务时,会表现出更强的坚持力,从而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自我效能感高的人一般学业期望较高,也就是说,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呈正相关性。
另一条途径是克服自我障碍,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体验对自己能力程度的焦虑带来的不安全感,这便是一种自我障碍。我们听说了太多的这样的故事:由于考试前身体不好,所以在大考中没有取得好成绩。这便是典型的自我障碍,为自己的考学不成功找到了适当的借口。一个渴望自我发展的人必须主动克服自我障碍,进行积极的自我提升与自我尝试。积极的自我在尝试中会发现自己的新的支点。

4、关注自我成长
自我的发展需要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监控。但将成长作为一条线索贯穿于人的始终时,整理自己成长的轨迹显得尤为重要。依照过去、现在、未来进行清理,深刻了解与把握自己。要记住:自我体验永远是个体的,当我们在分享他人自我成长的硕果时,也在促进我们自己的成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2-05

受打击的时候,举目无亲的时候,欲哭无泪的时候,因为你的任性,让我们的亲人朋友失望的时候

人会长大三次:第一次是在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第二次是在发现即使再怎么努力,终究还是有些事令人无能为力的时候。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会无能为力,但还是会尽力争取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