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它好在哪里,为什么会成为经典

如题所述

1. 洛丽塔并没有故意去勾引亨伯特。洛丽塔是一个这样的少女:非常年轻,非常不谙世事,非常精力旺盛。对亨伯特的勾引,只是她过剩的精力在不谙世事的驱动下无意识地四处乱窜。
2. 不幸的是,她遇到的人是恰巧在寻找一个性感少女的亨伯特。许多人要么将洛丽塔视为一个彻彻底底的幼女,要么将洛丽塔视为一个成熟的妖姬。不是这样的。她就是一个亨伯特定义中的性感少女:既不是一个没有发育的毫无魅力的幼女,又不是已经成熟地懂得运用自己的魅力的熟女(亨伯特不喜欢洛丽塔的朋友,成熟后的前性感少女)。倘若洛丽塔是一个幼女,那么亨伯特就是在犯罪,倘若洛丽塔成熟有分寸,那么亨伯特就不算。而洛丽塔处在这两种状态之间,犯罪与否的界限变得模糊了一些。性感少女的身上蕴藏了巨大的能量,又对这些能量处于无法控制的无意识状态。其他的同龄女生,算不算性感少女,就像中国人口中评判有没有灵气一样,是一门玄学。
3. 亨伯特需要洛丽塔。关于亨伯特的身份,所谓古老的欧洲诱奸年轻的美国还是年轻的美国诱奸古老的欧洲之辨,本来就是错的。亨伯特并不是一个欧洲人。他只是一个看起来像一个欧洲人的一个无政府主义者。他既不喜欢欧洲也不喜欢美国,既不属于欧洲也不属于美国。他属于另一个精神家园。欧洲与美国之辨的那一套,与其用在他和洛丽塔身上不如用在他和夏洛特身上,因为他给夏洛特看到的,是他外面的欧洲身份(而且夏洛特总是强调自己是一个“美国女孩”云云),而他暴露给洛丽塔的,才是更深层的不属于任何文化的他。而洛丽塔也不属于任何文化,至少是亨伯特所注重的洛丽塔不属于任何文化,她的魅力出自于天性而非文化。
4. 所以亨伯特需要洛丽塔。就像一茎软弱病态藤蔓想要攀上一株长势良好的恰好又适宜依附的乔木。如果没有这株乔木,亨伯特就只能行尸走肉贴地生长。亨伯特是一个没有能量只有能力的人,洛丽塔,是他的精神家园。
5. 在这部小说的前半段,作者几乎从来没有走进过洛丽塔的内心世界。洛丽塔是亨伯特欲望的投射,他并不关心洛丽塔的想法,他只关心洛丽塔的魅力是否有所消减。洛丽塔是他溺亡之前抓住的稻草,他只想关心这根稻草有没有下沉(而且他知道这根稻草必然会下沉!),而不想关心稻草被他抓得痛不痛(他也不关心稻草有没有把他的手划破这些细枝末节)。他对于洛丽塔的一切想法,一切描述,看起来就像,洛丽塔是一个玩具或者一个宠物,喂她吃东西她就开心,生病了就懒得动。所有的描述都是亨伯特怎么想,而没有洛丽塔怎么想。
6. 但是最后一次见到洛丽塔以后,情节急转直下。洛丽塔忽然从薄雾之中走了出来,迅速被补全了一个完整的灵魂。啊原来洛丽塔是一个这样的人,她痛恨亨伯特给她带来的麻木的生活,她因为亨伯特变得对性不感兴趣以及正常的家庭关系无比恐惧,她曾经对奎尔第有过天真的幻想不过马上被打破,她十七岁就认命了嫁给了她平庸的,“以为她从上层社会逃出来只是为了去纽约刷盘子”的丈夫,她知道这些都是拜亨伯特所赐但是她还只能为了生活去求他。求他,陪他说话,挺着大肚子准备好再次委身于他,什么都可以答应,除了不能跟他走,即使跟他走意味着可以从堕落的生活中逃脱。她非常痛苦,十三岁以来,她的眼神一次次在痛苦与失望中失焦。她在还没有完全认识这个世界,认识自己的时候就被亨伯特关入一个畸形的笼子里面,她的精神世界也早早的就被打碎了。
7. 最后作者忽然揭露出来,其实亨伯特是随时随地都看在眼里的。他并不是无意识的去撕毁洛丽塔的世界的。
8. 其实亨伯特知道自己是有罪的。他有多恨奎尔第,便是有多了解自己自己有罪。
9. 他说,他十分害怕洛丽塔会说,“其实我一直想问,黑兹家的女儿后来去了哪里”。他骗从前的邻居说,洛丽塔嫁给了一个工程师,邻居太太说,我不太支持年轻人太早结婚。
10. 亨伯特最后去找奎尔第医生拔牙,得到他想要的消息以后又戏弄他一番。他说,我不知道读者们以后有没有机会有说出这样痛快的话的体验。他什么都不在乎了。看完这句话再重新审视整本书,实在是太悲伤了。他从前戏谑地嘲弄他所鄙夷的一切,尖酸刻薄恶搞这个恶搞那个,时而活灵活现时而歇斯底里,都是来源于他无法抑制的悲伤与狂热啊。悲伤来自于狂热,狂热又来自于悲伤,一切循环不止。作者的一切技巧,一切文字带来的美,都是亨伯特的悲伤与狂热。能写出这样的小说,纳博科夫真是幸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