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是什么?

如题所述

反义词中的词总是成对出现的,但两个词之间的两个反义词之间的语义范围、使用频率并不相等,这就形成了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

1、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体现在语言的很多方面。例如,在人们提问的时候,一般只采用积极意义的词语提问,而不采用消极意义的词语提问。在“~不~”格式中,可以说“好不好吃”、“厚不厚”等,但一般不说“难不难吃”,“薄不薄”等。

2、具体来说,在汉语中,表示中性概念的词只有用“大义+度”来表达,不会用“小义+度”表达,例如没有“冷度”、“狭度”、“窄度”、“稀度”、“浅度”等(汉语中有“低度”一词,但它是区别词,指白酒的酒精含量低,不是表示概念的词);也不会用“大义+小义+度”的构词方式表达,例如没有“冷热度”、“广狭度”、“宽窄度”、“浓稀度”、“深浅度”等。当人们需要描述事物的“小、低、短、弱、少”等方面的性质时,通常会采用这些已经由“大义+度”构成的概念词语加上表示“小义”的形容词。

3、主要是由形容词构成的反义词出现这种现象。在提问题的时候一般问:“重不重”既可以回答:“重,三斤多呢”;也可以回答:“不重(回答轻比较少一点,中国人的语言心理还是比较含蓄),才三斤多呢。”而只有在设想或担心其轻时才问:“轻不轻?”

5、正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作文修改和病句练习中,学生除了能较好地理解成分残缺、关联词错误、语序颠倒等现象外,对于一些词语的常规用法理解有困难。其中,反义词的不平衡用法就是很典型的一点。反义词不平衡现象有多种表现,如词义引申速度不平衡、构词能力不平衡、词语的组合能力不平衡等,而且每种现象的背后可能隐含不同的原因,不可一概而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